[余自武]管理哲学上海交大精品课程

  • 名称:[余自武]管理哲学上海交大
  • 分类:哲学课程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12/10/30 7:35:56
  管理哲学:管理与人性 讲 主讲: 主讲:余自武
中国理哲学理论架构与管理模式
一、理论架构 人性假设 管理主体 立身行事 管理模式 管理境界
二、管理模式 无为而治 老庄:道家“道法自然” 孔孟:尚贤推德,“臣民北面之学” 韩非子:帝王之学——君人南面之术 淮南子:黄老式“因循为用” 孔子、孟子:为政以德的柔性管理 有为而治 孙武:兵家学派以智治军 韩非子:法家“循法而治” 西方人性假设的发展 人性 假设 理论 的发 展 复杂人 X 理论和Y理论 社会人 经济人 适合知识经济时代管理 的新的人性假设理论 古代的 人性论 20世纪初 19世纪 以后 30年代 50年代 60~80年代 90年代以后 时间轴 西方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演变 ? 家庭式管理理论 受雇人假设:资本主义初期、 受雇人假设:资本主义初期、X理论 ? 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 经济人假设:经济利益动机, 经济人假设:经济利益动机,物质奖惩手段 ? 行为科学理论 社会人假设:感情投资, 社会人假设:感情投资,沟通协商 管理科学(决策)理论: 管理科学(决策)理论: 管理人假设 ? 现代权变管理理论: 现代权变管理理论: 自我实现人假设(优化环境,成就激励) 自我实现人假设(优化环境,成就激励) 复杂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需要层次论  管理人学 人性假设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复杂人假设 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我 这里的我不是那里的我 ——不是我不明白, 这世界变化快! 人的需要层次——马斯洛 马斯洛 人的需要层次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要的5个层次 人的需要层次——马斯洛 马斯洛 人的需要层次 ? 需要的天生的,内在的,下意识存在的。
人们常常是五种需要同时存在,只是各自 的需要强度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需要结构。
人的需要遵循递进规律,在较低层次的需 要得到满足之前,较高层次的需要的强度 不会很大,更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 人的需要层次——奥尔德弗 奥尔德弗ERG 人的需要层次 奥尔德弗 成长的需要 相互关系和谐的需要 生存的需要 Growth Relatedness Existence 人的需要层次——奥尔德弗 奥尔德弗ERG 人的需要层次 奥尔德弗 ? 这些需要不完全是天生的。需要建立在满 足—上升的基础上。 ? 挫折—倒退说:较高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人们把欲望放在较低的需要上。  需要次序并不一定如此严格,而是可以越 级的,有时还可以有一个以上的需要。 麦克雷兰的动机理论  归属  权力 成就 动机理论的比较 马斯洛 高级 需要 基本 需要 自我实现 尊 重 归属感、 亲 情 安 全 生 存 赫兹伯格 自我实现 激励 成就认可 因素 人际关系 工作安全 保健 因素 工作条件 与待遇 奥尔德弗 成长 和谐 生存 麦克雷兰 成 就 权 力 归 属 马克思的人性理论 ? 自然属性:人类必须首先吃、穿、住,然 后才能从事政治的、宗教的活动。 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 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 关系的总和。 思维属性:辩证的思维——正因为它是以 概念本性的研究为前提——只对于人才是 可能的,并且只对于较高发展阶段上的人 才是可能的。 中国人性假设理论—— 中国人性假设理论 儒家为政以德与孟子性善论 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论语·阳货》提到“性相近,习相远也” 世硕:“性有善有恶”——强调习相远 —— 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 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 ? 告子:性无善无不善—无所谓善恶 “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生只谓性” “食色性也” 中国人性假设理论: 中国人性假设理论:孟子性善论 ?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孟子道性善 ? 人生而具有善性: 人生而具有善性:《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 孟子 告子上》 告子上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 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 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 我固有之也。 也,我固有之也。”? ?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 四体也。 四体也。” ? 人既生而有善性,恶从何来?——“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 人既生而有善性,恶从何来?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 ? 《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 公孙丑上》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公孙丑上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 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 《孟子 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 孟子·尽心上 尽心上》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中国人性假设理论: 中国人性假设理论:善教与善政 ? 孟子所谓善教,主张修心养性:“养心莫善于寡欲” ——清心寡欲 孟子所谓善教,主张修心养性: 养心莫善于寡欲” ——清心寡欲 ?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 孟子·告子上》 孟子·告子上》:“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 告子曰: 生之谓性。 孟子曰: 生之谓性也, 谓白与? 谓白与?’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 白羽之白也 与?’曰:‘然。’‘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 ? 孟子所谓善政即仁政:——为政以德的柔性管理 孟子所谓善政即仁政:——为政以德的柔性管理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忍人之新,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与掌上” 忍人之新,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与掌上”  孔子重仁,孟子重义 孔子重仁, ? 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 孟子 告子上 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也。” 中国人性假设理论:荀子性恶论 中国人性假设理论:荀子性恶论 宽猛相济、礼法合一” “宽猛相济、礼法合一”  性为(伪)之分:《荀子·正名》:“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 性为( 之分: 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 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正利而为谓之事, 正义而为谓之行。”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 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逸,是皆生于人 之情性者也。 ? 《荀子·荣辱》“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 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目辨白 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口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骨体肤理辨寒 暑疾养。是又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可 以为尧禹,可以为桀,可以为工匠,可以为农贾,在执注错习俗之所积 耳。汤武存则天下从而治,桀纣存则天下从而乱,如是者岂非人之情固 可与如此,可与如彼也哉?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 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 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为,待尽而后备者也。” 中国人性假设理论:荀子性恶论 中国人性假设理论:荀子性恶论 宽猛相济、礼法合一” “宽猛相济、礼法合一” ?之人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 之人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 性恶 性恶》 今人之性 生而有好利焉,顺是, 今人之性, 之人性恶 故争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 故争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 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 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 顺人之情,必出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顺人之情,必出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性伪合而天下治 性伪合而天下治 礼法并举,王霸合一, 礼法并举,王霸合一,宽猛相济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积善成德,圣心备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积善成德, 焉。”“学恶乎始 恶乎终 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 学恶乎始 恶乎终?曰 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为士,终乎为圣人。 劝学》 为士,终乎为圣人。”(《荀子·劝学》) 荀子 劝学 中国人性假设理论:韩非“自为” 中国人性假设理论:韩非“自为”人性论 法家“循法而治” 法家“循法而治” 人性好利恶害 “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