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原整体框架
- 1.唯物论: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 2.唯物论:物质是第一性
- 3.唯物论:意识是第二性
- 4.唯物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5.辩证法:联系
- 6.辩证法:发展
- 7.辩证法:矛盾规律—基本属性
- 8.辩证法:矛盾规律—问题精髓
- 9.辩证法:矛盾规律—矛盾类型
- 10.辩证法:量变质变规律
- 11.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
- 12.辩证法:内容与形式
- 13.辩证法:本质与现象
- 14.辩证法:原因与结果
- 15.辩证法—必然与偶然
- 16.辩证法—现实与可能
- 17.辩证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 18.认识论:实践观
- 19.认识论:认识观
- 20.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
- 21.认识论:真理及其特性
- 22.认识论:实践检验真理
- 23.认识论: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
- 24.认识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25.唯物史观:社会存在
- 26.唯物史观:社会意识
- 27.唯物史观:第一对社会基本矛盾
- 28.唯物史观:第二对社会基本矛盾
- 29.唯物史观:社会形态更替
- 30.唯物史观:五大动力
- 31.唯物史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它不是凭空想象的理论,而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吸收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如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等,经过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
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它不仅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的优秀成果,更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局限性。
它强调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具有强烈的革命性。
实践性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它强调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
辩证唯物论
物质观: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运动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唯物辩证法
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前进上升运动。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五对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这些范畴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
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认识的发展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真理观: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两对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时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时事政治、个人生活经历等进行思考和分析,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系统学习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学习时要系统地学习其基本内容和逻辑结构。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参加课程学习、听取讲座等方式,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方面。
同时,要抓住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突破。例如,对立统一规律、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要重点理解和掌握。
多思考、多交流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善于思考,深入理解其内涵和意义。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和问题,可以进行反复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可以与同学、老师、朋友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听取他人的观点和建议。通过交流和讨论,可以拓宽思路,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时间,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够轻松搞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并从中获得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实践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