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 细胞的发现
- 1.1.2 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意义
- 1.1.3 从经典细胞学到实验细胞学时期
- 1.1.4 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 1.2.1.1 细胞的基本共性
- 1.2.1.2 细胞的大小
- 1.2.1.3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1.2.2.1 细胞的类型与生物界的类群
- 1.2.2.2 两类代表性的原核细胞之蓝藻
- 1.2.2.2 两类代表性的原核细胞之细菌
- 1.2.2.3 古核细胞(古细菌)
- 1.2.2.4 真核细胞-基本结构体系及其组装
- 1.2.2.4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
- 1.2.2.5 原核细胞古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 1.2.3 病毒及其与细胞的关系
- 2.1.1.1 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
- 2.1.1.2 微分干涉显微镜
- 2.1.1.2 相差显微镜
- 2.1.1.3 荧光显微镜
- 2.1.1.4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 2.1.1.5 超高分辨率显微术(1)
- 2.1.1.5 超高分辨率显微术(2)
- 2.1.2.1 电子显微镜的基本知识
- 2.1.2.2 主要电镜制样技术(1)
- 2.1.2.2 主要电镜制样技术(2)
- 2.1.3 扫描隧道显微镜
- 【思维导图总结】2-1 细胞形态的观察方法
- 2.2.1 用超离心技术分离细胞组分
- 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
- 2.2.2 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与定性
- 2.2.3 细胞内特异核酸的定位与定性
- 2.2.4 细胞成分分析与细胞分选技术
- 【思维导图总结】2-2.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 2.3.1 细胞培养
- 2.3.2 细胞工程
- 【思维导图总结】2-3 细胞工程与细胞培养
- 2.4 细胞及生物大分子的动态变化(1)
- 2.4 细胞及生物大分子的动态变化(2)
- 【思维导图总结】2-4 细胞组分分析
- 2.5 模式生物与功能基因组的研究
- 3-1-1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
- 3-1-2细胞质膜的结构组成
- 3-2细胞质膜的特征及功能
- 【补档】西西学姐第3章
- 第4章 第1课 两种膜转运蛋白
- 第4章 第2课 跨膜运输的类型
- 第4章 第3课 钠钾泵
- 第4章 第4课 钙泵
- 第4章 第5课 3种质子泵
- 第4章 第6课 ABC超家族
- 第4章 第7课 吞噬作用
- 第4章 第8课 胞饮作用
- 第4章 第9课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LDL)
- 第4章 第10课 调节 组成型胞吐
- 5.1.1 细胞质基质的涵义
- 5.1.2 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 5.2.1.1 内质网的两种基本类型
- 5.2.1.2 内质网的功能(1)
- 5.2.1.2 内质网的功能(2)
- 5.2.1.2 内质网的功能(3)
- 5.2.1.3 内质网应激及其信号调控(3)
- 5.2.1.3 内质网应激及其信号调控(1)
- 5.2.1.3 内质网应激及其信号调控(2)
- 5.2.1.3 内质网应激及其信号调控(4)
- 5.2.1.3 内质网应激及其信号调控(5)
- 5.2.2.1 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与极性(1)
- 5.2.2.1 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与极性(2)
- 5.2.2.2 高尔基体的功能(1)
- 5.2.2.2 高尔基体的功能(2)
- 5.2.2.2 高尔基体的功能(3)
- 5.2.2.2 高尔基体的功能(4)
- 5.2.3.1 溶酶体的形态结构与类型
- 5.2.3.2 溶酶体的功能(1)
- 5.2.3.2 溶酶体的功能(2)
- 5.2.3.3 溶酶体的发生
- 5.2.3.4 溶酶体与疾病
- 5.2.3.5 过氧化物酶体(1)
- 5.2.3.5 过氧化物酶体(2)
- 5.2.3.5 过氧化物酶体(3)
- 6.1.1 信号假说与蛋白分选信号(1)
- 6.1.1 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2)
- 6.1.2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
- 6.1.3.1 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到线粒体的转运
- 6.1.3.2 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向叶绿体的分选
- 6.2.1 膜泡运输概述
- 6.2.2 COP2包被膜泡的装配与运输
- 6.2.3 COP1包被膜泡的装配与运输
- 6.2.4 网格蛋白 接头蛋白包被膜泡的装配与运输
- 6.2.5 转运膜泡与靶膜的锚定与融合
- 6.2.5 转运膜泡与靶膜的锚定与融合 (2)
- 第7章 第1课 线粒体融合分裂名解和生物学意义
- 第7章 第2课 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分子基础
- 第7章 第3课 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结构动力基础
- 第7章 第4课 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 第7章 第5课 ATP合酶和结合变构机制
- 第7章 第6课 电子传递链+复合物
- 第7章 第7课 线粒体病
- 第7章 第8课 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 第7章 第9课 原初反应
- 第7章 第10课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 第7章 第11课 固碳反应
- 第7章 第12课 线粒体叶绿体的半自主性
- 第7章 第13节 内共生起源假说
- 8-1 微丝的定义
- 8-2 微丝的组装
- 8-3 微丝结合蛋白
- 8-4 微丝参与形成的一些结构
- 8-5 肌球蛋白
- 8-6 微丝滑动学说微丝部分总结
- 8-7 微管及其结构
- 8-8 微管的组装及特异性药物
- 8-9 微管组织中心
- 8-10 细胞内依赖微管的物质运输
- 8-11 鞭毛纤毛微管总结
- 8-12 中间丝及其类型
- 8-13 中间丝的组装
- 羊气学姐留言
- 9-1细胞核与染色质前言
- 9-1-2 核被膜之核膜、核纤层
- 9-1-3核孔复合体
- 9-2-1基因组DNA、染色质组成及分类
- 9-2-2染色质组装
- 9-3染色质的复制与表达
- 9-4染色体
- 9-5、6 -核仁、核体、核基质
- 10-1-1核糖体概述、核糖体的类型与组分
- 10-1-2核糖体的结构及核糖体蛋白、rRNA的功能
- 10-2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 第11-1-1细胞通信
- 第11-1-2信号分子与受体
- 第11-1-3细胞信号转导基本组成及特性
- 第11-2-1G蛋白及GPCR
- 第11-2-2 GPCR-离子通道
- 第11-2-3GPCR-腺苷酸环化酶
- 第11-2-4GPCR-磷脂酶C
- 第11-3-1酶联受体-RTK-MAPK信号通路
- 第11-3-2酶联受体-JAK-STAT信号通路
- 第11-3-3酶联受体-PI3K-PKB信号通路
- 第11-3-4酶联受体-TFGβsmad信号通路
- 第11-3-5其他细胞表面受体-wnt-hedgehog介导的信号通路
- 第11-3-6其他细胞表面受体-NFkB及Notch信号通路
- 第11-4细胞对细胞信号转导信息的整合
- 12-1-1细胞周期概述
- 12-1-2细胞周期各时相的主要事件
- 12-1-3细胞周期同步化
- 12-1-4特殊的细胞周期
- 12-2-1有丝分裂前期
- 12-2-2有丝分裂前中期
- 12-2-3有丝分裂中期
- 12-2-4有丝分裂末期及胞质分裂
- 12-2-5减数分裂前间期、减1前期
- 12-2-6减数分裂减1中后末期及减2
- 12-2-7减数分裂特殊结构
- 13-1-1 MPF的发现
- 13-1-2 p34cdc2激酶的发现及其与MPF的关系
- 13-1-3 CDK及周期蛋白
- 13-1-4 G2-M期转换
- 13-1-5分 裂中期-后期转换
- 13-1-6 G1-S转换(2)
- 13-1-6G1-S期转换
- 13-1-7G1-S-M转化与DNA检查点
- 13-1-7S-G2-M转换与DNA复制检查点
- 13-2-1癌细胞的特征
- 13-2-2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 13-2-3肿瘤是基因突变的积累肿瘤干细胞
- 14-1-1细胞分化概念1
- 14-1-2细胞分化概念2
- 14-1-3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
- 14-2-1干细胞的概念及分类
- 14-2-2干细胞分类内容补充
- 15-1-1细胞衰老概念及特征
- 15-1-2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及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
- 15-2-1细胞凋亡概念、特征、作用
- 15-2-2细胞凋亡的过程及分子机制
- 15-2-3细胞程序性坏死与植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 16-1-1细胞连接-封闭连接、锚定连接
- 16-1-2细胞连接-通信连接
- 16-2细胞黏着及分子基础
- 16-3-1细胞外基质-结构蛋白、蛋白聚糖
- 16-3-2细胞外基质-粘连糖蛋白、基膜、细胞外被
- 完结撒花!!!记得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