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录

细胞生物学基础阶段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专为生物学入门学习者(适配本科生、考研基础阶段或生物爱好者)打造的体系化基础课程,以 “细胞的结构 - 功能 - 生命活动规律” 为核心逻辑,全面覆盖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与核心知识点。课程从细胞的起源与分类入手,逐步深入细胞的微观结构、物质运输、能量代谢、信号传递、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核心内容,同时融入实验技术与前沿研究思路,帮助学习者建立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命活动相联系” 的学科思维,为后续进阶学习(如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或专业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模块梳理(按知识体系分类)

一、细胞生物学绪论与细胞基础(第 1 章)

核心目标:建立对细胞生物学的宏观认知,掌握细胞的基本概念、类型与共性。
  • 重点内容: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建立、学科发展历程;细胞的基本共性、大小与生命活动的核心地位;原核细胞(蓝藻、细菌)、古核细胞、真核细胞的结构差异与生物界类群划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病毒的结构及其与细胞的关系。

  • 学习价值:理解 “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 的核心观点,为后续章节的微观结构与功能学习建立框架。

二、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第 2 章)

核心目标:掌握观察细胞形态、分析细胞组分、研究细胞动态的核心实验技术,理解技术与理论的关联。
  • 重点内容:

    • 显微观察技术: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差 / 微分干涉 / 荧光显微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超高分辨率显微术、电子显微镜(制样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

    • 细胞组分分析: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细胞组分;特异蛋白 / 核酸的定位与定性;细胞分选技术;

    • 细胞培养与工程: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工程原理;

    • 动态研究方法:细胞及生物大分子动态变化的观察技术;模式生物与功能基因组研究。

  • 学习价值:实验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的核心工具,本模块帮助学习者理解 “如何观察细胞、如何验证假说”,适配理论学习与实验应用需求。

三、细胞的膜系统与物质运输(第 3-4 章)

核心目标:掌握细胞质膜与细胞内膜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
  • 重点内容:

    • 细胞质膜: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结构组成(脂质、蛋白质、糖类)、特征与功能;

    • 膜转运蛋白与跨膜运输: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被动运输、主动运输(钠钾泵、钙泵、质子泵、ABC 超家族);胞吞作用(吞噬、胞饮、受体介导的内吞)、胞吐作用(调节型、组成型)。

  • 学习价值:“膜系统” 是细胞结构的核心框架,物质运输是细胞与外界交换的关键,本模块是理解细胞代谢、信号传递的基础。

四、细胞内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第 5-6 章)

核心目标:理解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功能,以及蛋白质的合成与分选机制。
  • 重点内容:

    • 细胞器功能:内质网(类型、功能、应激调控)、高尔基体(形态结构、极性、功能)、溶酶体(类型、功能、发生、与疾病的关系)、过氧化物酶体;

    • 蛋白质分选:信号假说与分选信号;蛋白质转运途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 叶绿体);膜泡运输(COP2/COP1 / 网格蛋白包被膜泡的装配与运输、膜泡融合机制)。

  • 学习价值:细胞器的分工与协作是细胞高效运转的基础,蛋白质分选是理解 “细胞如何精准调控生命活动” 的关键。

五、细胞的能量代谢(第 7 章)

核心目标:掌握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理解细胞能量产生的机制。
  • 重点内容:

    • 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分子机制、超微结构、电子传递链、ATP 合酶与结合变构机制、线粒体病;

    • 叶绿体:超微结构、原初反应、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固碳反应;

    • 细胞器起源: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半自主性、内共生起源假说。

  • 学习价值:能量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核心,本模块对接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等基础知识点,深入分子机制层面。

六、细胞骨架与细胞核(第 8-10 章)

核心目标:掌握细胞骨架的组成与功能,以及细胞核的结构与染色质的调控机制。
  • 重点内容:

    • 细胞骨架:微丝(组装、结合蛋白、功能、肌球蛋白与滑动学说)、微管(结构、组装、组织中心、物质运输、鞭毛 / 纤毛)、中间丝(类型、组装);

    • 细胞核:核被膜(核膜、核纤层)、核孔复合体;基因组 DNA、染色质组成与组装、染色体结构;核仁、核体、核基质;

    • 核糖体:类型与组分、结构与功能、多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

  • 学习价值:细胞骨架维持细胞形态并参与物质运输、分裂等过程,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与调控的核心,二者是理解细胞增殖、分化的基础。

七、细胞信号转导(第 11 章)

核心目标:理解细胞通信的机制,掌握主要信号通路的组成与功能。
  • 重点内容:细胞通信的基本概念;信号分子与受体;G 蛋白偶联受体(GPCR)介导的信号通路(离子通道、腺苷酸环化酶、磷脂酶 C);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RTK-MAPK、JAK-STAT、PI3K-PKB 等);Wnt、Hedgehog、NFκB、Notch 等信号通路;细胞对信号的整合机制。

  • 学习价值:信号转导是细胞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核心,是理解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命活动调控的关键,也是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

八、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调控(第 12-13 章)

核心目标:掌握细胞周期的过程、调控机制,以及癌细胞的特征与起源。
  • 重点内容:细胞周期概述与各时相主要事件;细胞周期同步化;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与特殊结构;细胞周期调控因子(MPF、CDK、周期蛋白);G1-S、G2-M 期转换的调控机制;DNA 检查点;癌细胞的特征、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 学习价值: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癌症密切相关,本模块兼具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九、细胞分化、衰老与凋亡(第 14-15 章)

核心目标:理解细胞命运决定的关键过程,掌握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的机制。
  • 重点内容:细胞分化的概念与影响因素;干细胞的概念与分类;细胞衰老的特征与分子机制;细胞凋亡的概念、特征、过程与分子机制;程序性坏死与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

  • 学习价值: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形态建成的基础,衰老与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命历程,本模块帮助学习者理解 “细胞如何从产生到死亡” 的完整命运。

十、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第 16 章)

核心目标:掌握细胞间连接的类型与功能,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组成与作用。
  • 重点内容:细胞连接(封闭连接、锚定连接、通信连接);细胞黏着的分子基础;细胞外基质(结构蛋白、蛋白聚糖、粘连糖蛋白);基膜与细胞外被的功能。

  • 学习价值: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是多细胞生物维持结构完整性、实现细胞间协作的关键,对接组织学、发育生物学等相关知识。

课程亮点

  1. 体系化构建:从 “宏观绪论→微观结构→功能机制→生命历程” 层层递进,覆盖细胞生物学核心知识点,逻辑连贯;

  2. 理论与实验结合:专设 “研究方法” 模块,将实验技术与理论知识点关联,帮助学习者理解 “知识如何产生”;

  3. 重难点突出:对核心概念(如膜转运、信号通路、细胞周期调控)进行多课时拆解,深入分子机制与调控逻辑;

  4. 适配多场景学习:既适合本科生同步教材学习,也可作为考研基础阶段复习、生物爱好者入门的系统课程;

  5. 思维引导:强调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命活动相互调控” 的学科思维,助力学习者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邮箱
huangbenjinc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