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要求
- 1.2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学习方法
- 1.3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1)
- 1.3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2)
- 1.3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3)
- 1.4 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及基本要求(1)
- 1.4 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及基本要求(2)
- 1.5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1)
- 1.5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2)
- 1.5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3)
- 1.5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4)
- 1.6 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
- 2.1 电力系统元件建模的任务和思路(1)
- 2.1 电力系统元件建模的任务和思路(2)
- 2.2 发电机稳态模型(1)
- 2.2 发电机稳态模型(2)
- 2.3 双绕组变压器的模型及参数(1)
- 2.3 双绕组变压器的模型及参数(2)
- 2.3 双绕组变压器的模型及参数(3)
- 2.4 三绕组变压器的模型及参数(1)
- 2.4 三绕组变压器的模型及参数(2)
- 2.5 变压器的稳态简化模型
- 2.6 变压器的π型等值电路(1)
- 2.6 变压器的π型等值电路(2)
- 2.7 线路模型及参数(1)
- 2.7 线路模型及参数(2)
- 2.7 线路模型及参数(3)
- 2.7 线路模型及参数(4)
- 2.7 线路模型及参数(5)
- 2.8 负荷模型
- 对变压器等值参数纠正的讨论
- 3.1 标幺值的基本概念(1)
- 3.1 标幺值的基本概念(2)
- 3.2 多电压等级标幺值的逐级归算法
- 3.3 逐级归算法的问题及平均额定电压法的引出
- 3.4 平均额定电压法及标幺值例题
- 3.5 多电压等级系统标幺值例题(1)
- 3.5 多电压等级系统标幺值例题(2)
- 4 电力网络功率传输分析基础:电压降落与功率损耗(1)
- 4 电力网络功率传输分析基础:电压降落与功率损耗(2)
- 4 电力网络功率传输分析基础:电压降落与功率损耗(3)
- 4 电力网络功率传输分析基础:电压降落与功率损耗(4)
- 5 开式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1)
- 5 开式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2)
- 5 开式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3):喵呜,后面内存满了
- 6 闭式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1)
- 6 闭式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2)
- 6 闭式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3)
- 6 闭式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4)
- 7.1 电力系统频率的基本概念
- 7.2 频率取决于什么?
- 7.3 一次调频(1)
- 7.3 一次调频(2)
- 7.4 自主学习意识 & 复习一次调频(开始生气)
- 7.5 二次调频(一直在生气)
- 7.6 调频过程的标幺值推导(气就没消)
- 7.6 调频过程的标幺值推导(2)(乱七八糟)
- 7.7 复习一下
- 7.8 调频例题(1)
- 7.8 调频例题(2)
- 小测讲解
- 8.1 什么是电压偏移
- 8.2 电压水平取决于什么
- 8.3 调压原则分析
- 8.4 无功电源(1)
- 8.4 无功电源(2)
- 8.4 无功电源(3)
- 8.5 调压手段(1)
- 8.5 调压手段(2)
- 8.6 调压手段(3)
- 8.6 调压手段(4)
- 9.1 电力系统短路分析绪论(1)
- 9.1 电力系统短路分析绪论(2)
- 9.1 电力系统短路分析绪论(3)
- 9.2 无穷大电源经阻抗三相短路暂态过程解析(1)
- 9.2 无穷大电源经阻抗三相短路暂态过程解析(2)
- 9.2 无穷大电源经阻抗三相短路暂态过程解析(3)
- 9.2 无穷大电源经阻抗三相短路暂态过程解析(4)
- 9.3 短路电流计算指标(1)
- 9.3 短路电流计算指标(2)
- 9.4 无穷大电源经阻抗三相短路计算例题
- 9.5 有限大电源(发电机)三相短路电流的理论分析(1)
- 9.5 有限大电源(发电机)三相短路电流的理论分析(2)
- 9.6 短路电流实用计算(1):假设条件
- 9.6 短路电流实用计算(2):复杂网络的转移阻抗
- 9.6 短路电流实用计算(3):转移阻抗的例子
- 9.6 短路电流实用计算(4):计算例题
- 10 百年经典对称分量法(1)
- 10 百年经典对称分量法(2)
- 10 百年经典对称分量法(3)
- 10 百年经典对称分量法(4)
- 11 电力系统元件的序阻抗(1)
- 11 电力系统元件的序阻抗(2)
- 11 电力系统元件的序阻抗(3)
- 11 电力系统元件的序阻抗(4)
- 11 电力系统元件的序阻抗(5)
- 11 电力系统元件的序阻抗(6)
- 12 电力系统各序等值电路的制定(1)
- 13 电力系统各序等值电路的制定(2)
- 12 电力系统各序等值电路的制定(3)
- 13 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计算(1)
- 13 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计算(2)
- 13 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计算(3)
- 13 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计算(4)
- 14 不同类型短路时的各序电压分析~1~一起来分析,一点都不难
- 14 不同类型短路时的各序电压分析~2~一起来分析,一点都不难
- 15 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2~慢慢讲不着急了
- 15 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2~慢慢讲不着急了
- 15 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3~重新对比梳理
- 15 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3~静态稳定性的引出
- 16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分析(1)
- 16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分析(2)
- 16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分析(3)
- 17 暂态稳定性的等面积定则(1)(备注:中间有两节课录像设备坏了)
- 17 暂态稳定性的等面积定则(2)
- 17 暂态稳定性的等面积定则(3)
- 17 暂态稳定性的等面积定则(4)
- 18 稳定性计算例题(1)
- 18 稳定性计算例题(2)
- 18 稳定性计算例题(3)
- 18 稳定性计算例题(4):完结散花,感谢大家的支持和谅解,后面还有一段寄语感言,以后想起来有空的话再剪辑给大家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简介与模块梳理
一、基础概念与元件建模模块(1-2 章)
核心目标
1. 电力系统基础概念(第 1 章)
重点内容:
电力系统的定义、组成(发电、输电、配电、用电)与运行特点(连续性、安全性、经济性);
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频率 / 电压合格、经济性);
额定电压等级划分与选择(不同电压等级的适用场景、额定电压与平均额定电压的区别);
电力系统接线方式(放射式、树干式、环式,各方式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对比)。
学习价值:建立电力系统的宏观认知,理解 “电压等级”“接线方式” 等核心概念对系统运行的影响,是后续计算的前提。
2. 电力系统元件建模(第 2 章)
重点内容:
元件建模思路:将实际元件简化为 “电阻 + 电抗 + 电容” 的等值电路,保留核心电气特性;
发电机稳态模型:隐极机 / 凸极机的等值电路(同步电抗 \( X_d \)、暂态电抗 \( X'_d \));
变压器模型:双绕组 / 三绕组变压器的 π 型等值电路(电阻 \( R_T \)、电抗 \( X_T \)、电导 \( G_T \)、电纳 \( B_T \)),参数计算(短路试验 / 空载试验求参数);
线路模型:分布参数与集中参数模型(短线路 / 中长线路 / 长线路的等值电路,考虑电阻、电抗、电纳的影响);
负荷模型:静态负荷模型(恒功率、恒电流、恒阻抗)与动态负荷模型的适用场景。
学习价值:元件模型是电力系统计算的 “基石”,后续潮流计算、短路计算均依赖准确的元件等值模型,需重点掌握参数计算方法。
二、核心计算方法模块(3-6 章)
核心目标
3. 标幺值计算(第 3 章)
重点内容:
标幺值的定义与优势(消除量纲、简化计算、便于对比);
基值选择原则(电压基值 \( U_B \)、功率基值 \( S_B \) 为核心,推导电流基值 \( I_B \)、阻抗基值 \( Z_B \));
多电压等级标幺值计算:逐级归算法(按变压器变比逐步归算到同一电压等级)与平均额定电压法(用平均额定电压代替变比,简化归算);
标幺值例题解析:通过实例掌握 “选基值→算参数标幺值→等值电路构建” 的流程。
学习价值:标幺值是电力系统计算的 “通用语言”,可大幅简化多电压等级系统的计算,后续所有稳态 / 暂态计算均基于标幺值。
4. 功率传输分析(第 4 章)
重点内容:
电压降落:线路 / 变压器的电压降落公式(\( \Delta U = \frac{P_R + Q_X}{U_1} \),有功 / 无功对电压的影响);
功率损耗:线路 / 变压器的有功损耗(\( \Delta P = I^2 R \))与无功损耗(\( \Delta Q = I^2 X \))计算;
功率传输极限:影响输电容量的因素(线路电抗、电压等级,电抗越小 / 电压越高,输电容量越大)。
学习价值:量化分析 “功率传输” 对电压和损耗的影响,是判断系统经济性(损耗大小)、电能质量(电压偏移)的核心,直接对接工程中的输电规划问题。
5. 开式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第 5 章)
重点内容:
潮流计算的定义:计算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幅值、相位)和各支路的功率(有功、无功);
开式系统特点:辐射状网络,功率流向唯一,无循环功率;
计算步骤:从电源端向负荷端逐段计算,利用电压降落公式和功率损耗公式,逐步推导各节点电压与支路功率。
学习价值:开式系统潮流计算是 “入门级” 潮流计算,掌握后可过渡到复杂的闭式系统,是理解系统稳态运行状态的核心工具。
6. 闭式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第 6 章)
重点内容:
闭式系统特点:环式网络,存在循环功率,功率流向需通过计算确定;
计算方法:牛顿 - 拉夫逊法(核心算法,收敛快、精度高,适用于大规模系统)、PQ 分解法(简化牛顿法,提高计算效率);
计算步骤:确定节点类型(PQ 节点、PV 节点、平衡节点)→ 建立潮流方程 → 迭代求解节点电压与支路功率。
学习价值:闭式系统(如环网、电网互联)是实际电力系统的主流结构,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如电网扩容)、运行调度(如功率分配)的核心工具,考研与工程应用高频考点。
三、系统调控模块(7-8 章)
核心目标
7. 频率调控(第 7 章)
重点内容:
频率的重要性:频率偏差影响用电设备(如电机转速)和系统稳定,我国标准频率为 50Hz,允许偏差 ±0.2~±0.5Hz;
频率决定因素: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发电有功 = 用电有功 + 损耗,有功不足→频率下降,有功过剩→频率上升);
调频方式:
一次调频:发电机组的调速器自动响应频率变化(有差调节,不能完全消除频率偏差);
二次调频:调度中心通过调频机组(如水电厂)主动调整有功出力,消除一次调频残留的频率偏差(无差调节);
调频计算:基于机组调差系数 \( \sigma \) 计算调频容量,确定各机组的有功分配。
学习价值:频率调控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 “生命线”,理解一次 / 二次调频的协同作用,可解决实际中的 “频率波动” 问题。
8. 电压调控(第 8 章)
重点内容:
电压偏移的定义: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的差值,允许偏移 ±5%~±10%,电压偏低会导致电机启动困难、损耗增大;
电压决定因素:系统无功功率平衡(发电无功 = 用电无功 + 损耗,无功不足→电压下降,无功过剩→电压上升);
无功电源:同步发电机、调相机、并联电容器、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各电源的适用场景;
调压手段:
发电机调压(调整励磁电流,改变端电压);
变压器调压(改变分接头位置,调整二次侧电压);
并联无功补偿(投入 / 切除电容器,补充无功,抬升电压);
线路串联电容(减小线路电抗,降低电压降落)。
学习价值:电压调控直接关系电能质量,掌握不同调压手段的适用场景,可根据系统实际情况选择最优调压方案,是工程中常见的优化问题。
四、故障分析与稳定性模块(9-18 章)
核心目标
9. 三相短路故障分析(第 9 章)
重点内容:
短路故障的定义与类型:三相短路(对称故障,概率低但危害大)、单相接地短路、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不对称故障);
无穷大电源三相短路暂态过程:暂态分量(非周期分量)与稳态分量(周期分量)的叠加,短路电流最大值(冲击电流)计算;
有限大电源(发电机)三相短路:考虑发电机暂态电抗 \( X'_d \),短路电流的衰减过程(暂态期、次暂态期、稳态期);
短路电流实用计算:假设条件(忽略负荷、简化等值电路)、转移阻抗计算(用节点阻抗矩阵或等值电路法),通过实例掌握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冲击电流)的计算步骤。
学习价值:三相短路是最严重的故障类型,短路电流计算结果直接用于电气设备选型(如断路器额定开断电流)、保护装置整定,是电力系统设计的核心依据。
10. 不对称故障分析(第 10-14 章)
重点内容:
对称分量法:将不对称的三相量分解为正序、负序、零序分量(\( \dot{F}_1ã\dot{F}_2ã\dot{F}_0 \)),将不对称故障转化为三个对称的序网络分析;
元件序阻抗:发电机(正序阻抗 \( X_{G1} \)、负序阻抗 \( X_{G2} \)、零序阻抗 \( X_{G0} \))、变压器(零序阻抗与绕组连接方式的关系)、线路(正序 / 负序阻抗相等,零序阻抗更大);
各序等值电路制定:根据故障类型(单相接地、两相短路等)连接正序、负序、零序网络(如单相接地短路:正序网络→故障点→负序网络→零序网络→大地);
不对称故障计算:通过序网络求解各序分量,再合成三相量,计算故障点的短路电流与各节点的序电压。
学习价值:不对称故障在实际中概率更高(如单相接地),对称分量法是分析不对称故障的 “通用方法”,需重点掌握序阻抗、序网络连接规则。
11.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第 15-18 章)
重点内容:
稳定性定义与分类:静态稳定性(系统在小扰动下恢复稳态的能力)、暂态稳定性(系统在大扰动下恢复稳态的能力,如短路、切机);
静态稳定性分析:基于功率角特性曲线(\( P = \frac{EU}{X_d} \sin\delta \)),静态稳定储备(\( K_p = \frac{dP}{d\delta} \),\( K_p > 0 \) 稳定);
暂态稳定性分析:等面积定则(通过计算 “加速面积” 与 “减速面积”,判断系统是否能恢复稳定,加速面积≤减速面积则稳定);
稳定性改善措施:快速切除故障、安装自动重合闸、投入并联电抗器 / 电容器、采用励磁调节器。
学习价值:稳定性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 “底线”,理解静态 / 暂态稳定的判断方法,可提出改善系统稳定性的工程措施,是电力系统调度与规划的核心考量。
课程学习建议
逻辑关联优先:先掌握 “元件建模→标幺值计算→潮流计算” 的稳态逻辑,再学习 “短路故障→稳定性” 的暂态内容,避免跳跃学习;
重视例题与实操:标幺值、潮流计算、短路计算均需通过例题巩固,建议结合 MATLAB/Simulink 仿真(如潮流计算仿真、短路电流仿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结合工程实际:学习 “调压调频”“稳定性措施” 时,可结合实际电力系统案例(如电网频率波动处理、故障切除时间对稳定的影响),理解理论的工程应用价值;
重点突破难点:对称分量法、等面积定则是课程难点,可通过 “分解知识点→多做例题→总结规律” 的方式逐步攻克,避免因难点放弃整体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