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绪论动物营养学概述
- [1.2.1]--第1章营养物质及来源
- [1.3.1]--第2章动物消化生理及消化力
- [1.4.1]--第3章水的营养
- [2.1.1]--第4章蛋白质营养
- [2.1.2]--第4章蛋白质营养
- [2.1.3]--第4章蛋白质营养
- [3.1.1]--第5章碳水化合物营养
- [3.1.2]--第5章碳水化合物营养
- [3.2.1]--第6章脂类营养
- [3.3.1]--第7章能量营养
- [3.3.2]--第7章能量营养
- [4.1.1]--第8章矿物质营养
- [4.1.2]--第8章矿物质营养
- [4.1.3]--第8章矿物质营养
- [5.1.1]--第9章维生素营养
- [5.1.2]--第9章维生素营养
- [6.1.1]--第10章饲料添加剂
- [6.1.2]--第10章饲料添加剂
- [6.2.1]--第11章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
- [7.1.1]--第12章动物营养研究方法
- [7.1.2]--第12章动物营养研究方法
- [7.1.3]--第12章动物营养研究方法
- [8.1.1]--第13章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 [8.1.2]--矿维营养串讲及拓展
- [8.2.1]--第14章动物的采食量
- [8.3.1]--第15章营养与环境
- [9.1.1]--第16章维持的营养需要
- [9.2.1]--第17章生长育肥的营养需要
- [9.2.2]--第17章生长育肥的营养需要
- [9.3.1]--第18章繁殖的营养需要
- [9.3.2]--第18章繁殖的营养需要
- [10.1.1]--第19章泌乳的营养需要
- [10.1.2]--第19章泌乳的营养需要
- [10.1.3]--第19章泌乳的营养需要
- [10.2.1]--第20章产蛋的营养需要
- [10.3.1]--第21章产毛的营养需要
《动物营养学》课程简介如下: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研究动物摄入、消化、吸收、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及其与动物生命活动、生产性能之间关系的科学。动物营养学为动物饲养管理、饲料配制、动物健康养殖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是连接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饲料科学等基础学科与畜牧生产实践的重要桥梁。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各类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的营养生理功能、消化代谢特点、缺乏症与过量危害等。
让学生熟悉不同种类动物(如家禽、家畜、水产动物等)的营养需求特点和差异,了解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如幼龄期、育成期、繁殖期、生产期等)的营养需要变化规律。
培养学生了解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原理以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方法。
技能目标
能够根据动物的种类、生长阶段和生产目的,合理设计饲料配方,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学会运用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消化代谢试验、饲养试验、比较屠宰试验等,开展动物营养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
具备分析和解决动物营养与饲料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饲料质量问题、动物营养代谢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等。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动物营养研究和实践中严格遵守科学规范和职业道德。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的动物营养理论和技术,为动物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与动物养殖企业、饲料生产企业等相关行业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
三、课程内容
动物营养学基础理论
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及营养生理作用,包括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化学结构、营养功能和代谢途径。
动物的消化生理,包括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各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及影响因素。
能量代谢,如能量的来源、转化、利用和测定方法,动物的能量需要及其影响因素。
各类营养物质的营养
蛋白质营养:蛋白质的分类、氨基酸的营养作用、蛋白质的消化代谢、理想蛋白质概念、蛋白质质量评价方法以及蛋白质缺乏和过量对动物的影响。
碳水化合物营养:碳水化合物的分类、消化吸收特点、代谢途径以及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如提供能量、维持肠道健康等。
脂肪营养:脂肪的组成与分类、脂肪的消化吸收与代谢、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作用,脂肪对动物产品品质的影响。
维生素营养:各类维生素的分类、功能、缺乏症和过量危害,维生素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影响其需要量的因素。
矿物质营养:常量矿物质元素(如钙、磷、钠、钾、镁等)和微量矿物质元素(如铁、铜、锌、锰、硒等)的营养生理功能、缺乏症和中毒症状,矿物质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饲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方法,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如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等的测定。
饲料能量价值的评定方法,如消化能、代谢能、净能的测定和计算。
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如蛋白质消化率、生物价、净蛋白利用率等的测定和意义。
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种类、作用机理及消除方法。
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不同种类动物(如猪、牛、羊、家禽、水产动物等)的营养需要特点和规律,包括维持需要、生产需要(如生长、繁殖、泌乳、产蛋等)的营养需要量及其计算方法。
饲养标准的概念、作用和应用,介绍国内外主要的饲养标准体系,如美国 NRC 饲养标准、中国饲养标准等,以及如何根据饲养标准制定动物的饲料配方。
饲料与饲料添加剂
饲料的分类和各类饲料的营养特性,如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等。
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原理和应用,如营养性添加剂(如氨基酸添加剂、维生素添加剂、矿物质添加剂等)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如促生长剂、抗氧化剂、防霉剂、调味剂等)。
动物营养与饲料生产实践
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根据动物的营养需要和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运用计算机配方软件进行饲料配方的设计和优化。
饲料加工工艺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如粉碎、混合、制粒等加工工艺的原理和技术要点,以及如何提高饲料的加工质量。
动物饲养管理中的营养调控措施,如合理的饲养方式、饲喂方法、环境控制等对动物营养代谢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