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

  • 名称:【华中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
  • 分类:农业课程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24/7/14 16:01:33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营养与施肥的科学,它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生产优质农产品、美化生活环境、促进畜牧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协助营养高效育种、促进肥料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营养学》课程共有十六讲,32个学时,通过线上学习、线下讨论、案例分析、项目研究,了解植物营养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其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系,掌握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及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转运机制,掌握各种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及营养失调症,了解土壤中营养元素的转运规律,掌握各种肥料的特点及施用方法,学会植物营养学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

第一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讲课6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根细胞质膜的结构与组成;

养分离子的跨膜运输;

植物养分吸收的动力学研究;

植物的有机营养;

植物的叶面营养;

影响植物养分吸收的因素。

教学要求:

了解根的细胞结构,理解,植物根外营养的概念、特性及影响因素,掌握植物吸收养分的机理与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难点:养分离子跨膜运输、养分吸收动力学、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

第二章养分的运输与分配(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养分的短距离运输;

养分的长距离运输;

植物体内养分循环与再利用;

库-源关系。

教学要求:

了解养分运输的途径与部位,理解并掌握植物养分的运输与分配、养分的循环与再利用、库-源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短距离运输途径、长距离运输、植物体内养分循环、库-源关系。

第三章土壤养分供应(讲课5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养分的移动;

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因素;

根际。

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养分的强度因素、容量因素及缓冲容量的含义,掌握土壤养分迁移方式及其对供应养分的贡献。理解植物根系生长特性与养分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掌握根际概念及其特性,根系分泌物的概念及其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根际微生物及其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本章重点、难点: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养分迁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根际。

第四章氮素营养与氮肥(讲课6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植物中的氮;

土壤中的氮;

氮肥的种类与施用。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氮素营养功能、理解并掌握氮肥的种类、特性、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对植物生长、产量、品质与环境的影响,综合所学知识熟练掌握氮肥合理施用技术。

本章重点、难点:植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与同化、植物缺氮的症状、土壤氮素转化、氮肥的损失途径、氮肥利用率及提高氮肥利用率途径。

第五章磷素营养与磷肥(讲课5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植物中的磷;

土壤中的磷;

磷肥的种类与施用。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和土壤中磷的含量、形态,理解并掌握磷肥的种类、特性、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对植物生长、产量、品质与环境的影响,综合所学知识熟练掌握磷肥合理施用技术。

本章重点、难点:磷在土壤中的转化与固定、植物缺磷反应、合理施用磷肥的原则、提高磷肥利用率的途径。

第六章钾素营养与钾肥(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植物中的钾;

土壤中的钾;

钾肥的种类与施用。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和土壤中钾的含量、形态,掌握钾肥的种类、特性、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对植物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综合所学知识熟练掌握钾肥合理施用技术。

本章重点、难点:钾与作物品质、钾与植物抗性、钾在土壤中的固定、钾肥的种类、特性与合理施用。

第七章钙镁硫营养与钙镁硫元素肥料(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植物和土壤中的钙以及钙肥;

植物和土壤中的镁以及钙肥;

植物和土壤中的硫以及钙肥。

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钙、镁、硫、硅肥的种类、特性、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对植物生长、产量、品质与环境的影响,掌握其合理施用技术。

本章重点、难点:植物体内的分布特点、生理性缺钙、缺决的土壤条件、植物对硫的需求特性、钙镁硫的营养诊断。

第八章微量元素营养与微肥(讲课6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和含量;

植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功能;

微量元素的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微量元素肥料及其施用。

教学要求:

了解微量元素的营养功能,理解并掌握微肥的种类、特性、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对植物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熟练掌握微肥合理施用技术。

本章重点、难点:微量元素的营养特点,微量元素缺乏的土壤条件,植物缺乏B、Zn、Fe、Mo的特征,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固定,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方法,微量元素营养丰缺的诊断。

第九章植物的有益元素(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植物硅的含量、营养功能以及硅肥;

植物钠的含量、营养功能以及钠肥;

植物铝的含量、营养功能以及铝肥;

植物硒的含量、营养功能以及硒肥;

植物的钴含量、营养功能以及钴肥。

教学要求:

了解硅、钠、钴、硒的营养功能,理解硅、硒肥的特性与合理施用。

本章重点、难点:植物有益营养元素作用及亏缺和过量的症状。

第十章复混肥料(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概述;

复混肥料的种类和性质;

复混肥料的肥效与施用。

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的概念、特性及其合理施用技术,掌握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的发展动向。

本章重点、难点:复合肥料的特点,复合肥料的种类和施用,混和肥料的配置原则。

第十一章有机肥料(讲课6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固体废弃物类型;

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

有机肥料的利用;

施用有机肥料造成的环境问题。

教学要求:

理解有机肥料的种类、特性、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对植物生长、产量、品质与环境的影响,掌握其合理施用技术,并能综合所学知识进一步探讨合理施肥技术。

本章重点、难点:有机肥料的特点与的作用、有机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有机肥料的合理施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肥料的种类、特性与合理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