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土壤肥料学绪论
- 1.2 土壤矿物质
- 1.3 土壤矿物质
- 1.4 土壤有机质
- 1.5 土壤有机质
- 1.6 胶体溶液
- 2.1 土壤的形成
- 2.2 我国土壤分布概况
- 2.3 我国部分土类简介
- 2.4 我国部分土类简介
- 3.1 土壤的孔性
- 3.2 土壤的结构性
- 3.3 土壤耕性
- 3.4 土壤酸碱性
- 3.5 土壤电性与离子交换
- 3.6 土壤氧化还原状况
- 4.1 土壤养分
- 4.2 土壤磷素
- 4.3 土壤钾素
- 4.4 土壤水分
- 4.5 土壤空气
- 5.1 植物营养的内容与领域
- 5.2 植物的营养元素
- 5.3 植物对营养的吸收
- 5.4 植物对养分的运输与利用
- 5.5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 5.6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 6.1 氮素营养与氮肥
- 6.2 磷素营养与磷肥
- 6.3 钾素营养与钾肥
- 6.4 钙素营养与钙肥
- 6.5 镁素营养与镁肥
- 6.6 硫素营养与硫肥
- 7.1 植物的铁素营养
- 7.2 植物的锰素营养
- 7.3 植物的铜素营养
- 7.4 植物的锌素营养
- 7.5 植物的硼素营养
- 7.6 植物的钼素营养
- 7.7 植物的氯素营养
- 7.8 微量元素诊断与施用
- 8.1 复合(复混)肥料及其发展动向
- 8.2 复合肥料的品质、性质与施用
- 8.3 复混肥料的配制与施用
- 8.4 有机肥料与施用
- 8.5 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
- 8.6 配方施肥技术环节
- 8.7 施肥与环境污染
本课程主要面向植物种植类各专业及土规、环科、环工、地信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同时面向社会上有志于了解土壤和从事土壤改良、土壤施肥和污染土壤修复的社会群体。课程在深入浅出介绍土壤肥料学基本理论的同时,将融入最新的科研进展、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促使社会大众和广大师生能掌握土壤肥料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获取一定的解决实际土壤肥料问题,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土壤肥料基础工作的实验技术和工作方法。
重点讲授内容及目标:
1、了解土壤的形成、演化与分布规律,能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壤资源,培肥地力。
2、掌握各种养分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有效化途径和影响因素,重点掌握土壤肥力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和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掌握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新陈代谢所必需营养元素的供应、吸收、转化和利用特点,利用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学会科学施肥方法。
4、通过实验,要求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区分土壤类型,掌握土壤基本性质的测定和不同种类氮磷钾肥料的鉴别方法,并了解常见的作物养分胁迫症状和主要农作物施肥技术,对土壤肥力进行合理分析,并制定科学施肥方案。
课程大纲
第1章 绪论与土壤的物质组成
1.1土壤肥料学绪论
1.2土壤矿物质-上
1.3土壤矿物质-下
1.4土壤有机质-上
1.5土壤有机质-下
1.6胶体溶液
第1章-单元测验
第2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
2.1土壤的形成
2.2我国土壤分布概况
2.3我国部分土类简介-上
2.4我国部分土类简介-下
第2 章-单元检测
第3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3.1土壤的孔性
3.2土壤的结构性
3.3土壤耕性
3.4土壤酸碱性
3.5土壤电性与离子交换
3.6土壤氧化还原状况
第3章-单元检测
第4章 土壤肥力
4.1土壤养分
4.2土壤磷素
4.3土壤钾素
4.4土壤水分
4.5土壤空气
第4章-单元检测
第5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理论
5.1植物营养的内容与领域
5.2植物的营养元素
5.3植物对营养的吸收
5.4植物对养分的运输与利用
5.5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上
5.6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下
第5章-单元检测
第6章 大量、中量元素营养与肥料
6.1氮素营养与氮肥
6.2钾素营养与钾肥
6.3钙素营养与钙肥
6.4镁素营养与镁肥
6.5硫素营养与硫肥
第6章-单元检测
第7章 微量元素营养与肥料
7.8微量元素诊断与施用
7.1植物的铁素营养
7.2植物的锰素营养
7.3植物的铜素营养
7.4植物的锌素营养
7.5植物的硼素营养
7.6植物的钼素营养
7.7植物的氯素营养
第7章-单元检测
第8章 新型肥料与施肥
8.1复合(复混)肥料及其发展动向
8.2复合肥料的品种、性质与施用
8.3复混肥料的配制与施用
8.4有机肥料与施用
8.5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
8.6配方施肥技术环节
8.7施肥与环境污染
第8章-单元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