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概论精品课

  • 名称:【北京大学】哲学概论精品课
  • 分类:哲学课程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22/8/7 21:54:33

一、课程目的、任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有二:1.为即将全面进入哲学学习的一年级本科生提供热身运动,即分门别类地介绍哲学各领域各分支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目前进展,使学生对哲学有概览式的了解;2.为学生提供解读哲学的社会学、人类学视野。学生即将步入哲学的系统学习阶段,本课程不必也不能越俎代庖式地讲述全部哲学问题,而是介绍以后课程比较少涉及的哲学与社会、哲学与历史等知识。

二、课程内容:重点放在哲学基本理念、基本方法,以及历史学和社会学视野中的哲学和哲学家,哲学与时代、社会的关系,学习哲学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等问题上。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在方法上,每讲都从一个具体的哲学问题出发,引出本章的话题,介绍背景内容,分析权威观点,课后提供讨论和探究活动的建议和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张天飞等主编:《哲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参考书目:

1、张世英著:《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休谟著,《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3、A Companion to philosophy, Blackwell,2002年版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平时成绩占40%,采用课堂提问、讨论、小作业等形式进行;期末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60%。

哲学概论

第一章 什么是哲学

1、尝试回答的途径

1)从词源上看:哲学(philosophy)

  源于希腊文中philia和sophia这两个词合成,指爱智慧

“爱”:Eros指“情爱”:代表一种本能的感情冲动及浪漫的情怀,它是人类与生俱有的。

        Philia指“友爱”

        Agepi指“博爱”:宗教里无私的爱

我们首先要确定一点:爱智慧并不等于拥有智慧,哲学家也不等于那些已经拥有了智慧的人。爱智慧代表的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特色就是一直保持心灵的开放。(以苏格拉底为例)

也就是说,哲学称为爱智慧,所强调的是“过程”,是不定地质疑与询问,永远在等待着接受惊讶(wonder)。

2)从外延上看:哲学既不是神学宗教,也不是科学,它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东西。(罗素的观点)

第三章 哲学起源

1、哲学的起源:

1)对于人类个体而言,哲学的起源:哲学起源于好奇心,起源于一种惊异感。

2)对于人类整体而言,哲学的起源:

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理论 (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

   所谓轴心时代,是指在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世界上的三个地方:印度、中国和希腊产生了哲学。这三个地方像三个点一样,构成了三种文化的中心与核心。而这一时期则被称之为“轴心时代。”

3)中国哲学类似的思考:金岳霖在论《道》中提出3个概念

                       西方:“逻各斯”(logos)

                       古印度:“梵”(梵我同一)

                       中国:道

2、西方哲学起源及其概念:

1)西方哲学起源:希腊哲学(从神话时代到哲学时代,即从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

     古希腊人开始思考问题时以自然作为认识对象(与人的认识心理与其宇宙观有关)

2)第一个哲学概念:

(1)亚里士多德:所谓“本原”(arche)就是万物从它那里来,毁灭之后又回到它那里去,万物生灭变化,惟独它不变的东西。

(2)在希腊语中,arche的两个重要含义:一个是开端,一个是主宰。因此,也译为始基,即是开端又是主宰。在古希腊人看来,真正原始古老的开端也就是万物的主宰,就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3)第一个哲学问题:万物本源是什么?

     第一个提出并尝试回答的哲学家:泰勒斯

4)泰勒斯:

(1)主要观点:“大地浮在水上”:水是万物的本原

为什么使用“水”而不是其他自然元素表示本原?——使用日常生活中的感性事物来表示某种普遍一般的东西。水的流动性、易变性、可塑性和生命原则等等,正是化生万物的本原(arche)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

“宇宙充满了灵魂”:推动事物由本原生成变化的动力是灵魂 

   (2)其思想带来的转变:其一,他运用理智的推理亦即理性而不是靠诗意的想象或出于恐惧的畏惧对世界进行解释。

其二,世界上的万物变动不居,无限多样,而他尝试寻找变化和多样背后的统一性,从“多”中求“一”。

   (3)此处考点:为什么说泰勒斯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

            思路:他是第一个提出……;其主要观点;其思想带来的转变(即历史评价)。

5)赫拉克利特:提出“logos”

   (1)主要观点:“宇宙……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将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毁灭。”

(2)对其评价:一方面,火的概念,突出的是运动变化的永恒性。一切都在变化,唯有有变是不变的。

另一方面,变化也不是无迹可寻的,它有一定的尺度,而这个规定万物变化的尺度就是逻各斯(logos)。

6)Logos:希腊语原意:所言之事

在希腊哲学中,主要的含义有三种:

指对所有东西同等真实也同等可近的客观普遍规则(赫拉克利特)

指灵魂的理性部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指一种说明,或一种表述事物本质特性的说明,即定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3、哲学起源总概:

雅思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轴心时代”

金岳霖《论道》轴心概念

印度

公元前9—7世纪左右

西方

公元前6世纪

逻各斯

中国

公元前6—3世纪

第四章 哲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哲学的研究对象的分类:

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通常使用的分类法)

第一部分:存在论(本体论)(ontology)

 第二部分:认识论(知识论)(epistemology)

 第三部分:伦理学(价值论)(axiology)

 (由上到下等级增高)

第五章 哲学问题一:到的起源的问题

1、伦理学诸领域

规范伦理学(关键词:义务论、功利主义、美德)

元伦理学

应用伦理学(关键词:动物、死亡)

2、道德的起源:

1)日常生活与道德生活:

一方面,道德是人类生活的本质特征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到一些道德准则。因此,在没有按照这些准则来行动的情况下,我们就会感到内疚,而其他人也有理由责备我们。(关于是否应该撒谎的道德困境)

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道德要求我们作的事情似乎并不是我们想要做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的个人利益与道德要求有时候是相互冲突的。

2)格老孔(Glaucon)的论证(古代):

格老孔假设人本质上是只关注自我利益的(self-interested)。对一般人来说,最好是能法力无边,不必担心遭受惩罚,可以随心所欲无须顾忌他人;相反,最坏的情况是,人们柔弱无力,受尽欺凌却无力还击。因而,道德就是这两种极端情况折中的结果。

(1)格老孔的道德实验:如果有两枚这样的古各斯戒指(可以使人隐身),一枚戴在正义者的手上,另一枚戴在不正义者的手上,那么二者的行为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呢?

(2)格老孔的看法是:二者的行为不会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说,不论一个人平时是否遵守道德要求,一旦他拥有了隐形戒指,不必再因自己做下的错事受到任何惩罚,他都会去做他想做的事,而不是去做他应该做的事。

(3)格老孔提出的观点:一个人平时之所以会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当人们计算一下违反道德所必须受到的代价之后,只好依照道德的规定行动。而一个人一旦得到古各斯的戒指,他就可以完全不用担心违规会受到惩罚,也就是说他可以为所欲为,而一定不会有任何不利的结果。

 

六、讲授大纲:

第一章  哲学的定义

     第一节  哲学史上的哲学定义

第二节  从对象来定义

第三节  从思维方法来定义

第四节  一种新的定义方式

第二章  哲学的基本问题:宇宙问题

     第一节  问题的起源

第二节  自然哲学的追问

第三节科学的权限

第四节  宗教哲学的解答

第三章  哲学的基本问题:文化问题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

第二节  文化的标准

第三节  文化的本质

第四章  哲学的基本问题:人生问题

     第一节  生命的意义问题

第二节  哲学家的观点

第三节  问题是否有解

第五章  认识论

     第一节  知的理由

第二节  知的标准

第六章  认识论问题举例

     第一节  经验主义的思路

第二节  理性主义的思路

第三节  现代认识论的发展

第七章  道德哲学问题

     第一节  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

第二节  伦理学的意义

第三节  是否存在伦理知识

第四节  什么是道德情感

第八章  美学与哲学

     第一节  价值问题

第二节  美的价值属性

第三节审美机制

第四节美的本质

第九章  历史哲学

     第一节  历史、历史学与历史哲学

第二节  存在历史规律吗

第三节决定论是否正确

第十章  语言哲学

     第一节  语言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语言哲学转向

第三节摹状辞理论

第四节本体论承诺

第十一章  逻辑哲学

     第一节  逻辑的特征

第二节  逻辑的基础

第三节逻辑的局限

第十二章  当今的哲学和哲学界

     第一节  高校哲学学生的构成

第二节  哲学学生的走向

第三节  学习哲学所要求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