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1.2.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 [1.3.1]--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 [2.1.1]--马克思主义如何看世界
- [2.2.1]--物质概念与物质存在
- [3.1.1]--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
- [3.2.1]--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 [3.3.1]--辩证思维能力的提升
- [4.1.1]--认识的本质
- [4.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5.1.1]--真理及其属性
- [5.2.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 [5.3.1]--真理的检验标准
- [5.4.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6.1.1]--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
- [6.2.1]--社会革命与改革
- [6.3.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7.1.1]--社会形态的内涵及其更替
- [7.2.1]--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中蕴含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
- [8.1.1]--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
- [8.2.1]--价值概念的科学性
- [8.3.1]--商品的价值量
- [8.4.1]--价值规律
- [9.1.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 [9.2.1]--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 [9.3.1]--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成资本
- [9.4.1]--资本主义所有制
- [9.5.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 [9.6.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 [10.1.1]--价值增值过程
- [10.2.1]--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 [10.3.1]--剩余价值的两种生产方法
- [10.4.1]--资本积累
- [10.5.1]--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 [10.6.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 [11.1.1]--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 [11.2.1]--垄断的表现
- [12.1.1]--帝国主义理论
- [12.2.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 [13.1.1]--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 [14.1.1]--共产主义的科学基础
- [14.2.1]--共产主义理想与人性相冲突吗?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藏资料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与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进行时的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第一,本书视马克思主义为一个整体,依其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选取每一历史时期最能反映马克思主义发展成就的代表性论著,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揭示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表现。马克思、恩格斯的最大的功绩就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列宁的理论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他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社会革命的实践,指导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并探索形成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则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又对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邓小平的突出贡献就是更新了教条式的僵化的社会主义观念,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本书所选编的这些经典著作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思想精华,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强大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