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绪论(一)
- 2 绪论(二)
- 3-绪论(三)
- 4--绪论(四)
- 5--绪论(五)
- 6-全身望诊(一)
- 7--全身望诊(二)
- 8--全身望诊(三)
- 9--全身望诊(四)
- 10-全身望诊(五)
- 11--全身望诊(六)
- 12--全身望诊(七)
- 13--全身望诊(八)
- 14--全身望诊(九)
- 15--全身望诊(十)
- 16--全身望诊(十一)
- 17--局部望诊(一)
- 18、 局部望诊(二)
- 19--局部望诊(三)
- 20--局部望诊(四)
- 21--舌诊(一)
- 22、 舌诊(二)
- 23 舌诊(三)
- 24 舌诊(四)
- 25、 舌诊(五)
- 26、 舌诊(六)
- 27、 舌诊(七)
- 28--舌诊(八)
- 29 舌诊(九
- 30-望小儿指纹
- 31 望排出物
- 32 听声音(一)
- 33 听声音(二)
- 34--听声音(三)
- 35--听声音(四)
- 36--听声音(五)
- 37 听声音(六)
- 38--嗅气味
- 39--问诊的意义和方法
- 40 问诊的内容(一)
- 41 问诊的内容(二)
- 42 问现在症(一)
- 43--问现在症(二)
- 44--问现在症(三)
- 45-问现在症(四)
- 46--问现在症(五)
- 47、 问现在症(六)
- 48 问现在症(七)
- 49--问现在症(八)
- 50--问现在症(九)
- 51--问现在症(十)
- 52--问现在症(十一)
- 53 问现在症(十二)
- 54 问现在症(十三)
- 55--问现在症(十四)
- 56--问现在症(十五)
- 57--问现在症(十六)
- 58、 问现在症(十七)
- 59--脉诊(一)
- 60--脉诊(二)
- 61--脉诊(三)
- 62--脉诊(四)
- 63--脉诊(五)
- 64--脉诊(六)
- 65--脉诊(七)
- 66、 脉诊(八)
- 67--脉诊(九)
- 68--脉诊(十)
- 69 脉诊(十一)
- 70 脉诊(十二)
- 71--脉诊(十三)
- 72--脉诊(十四)
- 73--脉诊(十五)
- 74--脉诊(十六)
- 75--八纲基本证(一)
- 76--八纲基本证(二)
- 77--八纲基本证(三)
- 78--八纲基本证(四)
- 79--八纲基本证(五)
- 80·八纲基本证(六)
- 81-八纲证之间的关系(一)
- 82、 八纲证之间的关系(二)
- 83 八纲证之间的关系(三)
- 84--六淫辨证(一)
- 85 六淫辨证(二)
- 86--阴阳虚损辨证
- 87-气血辨证(一)
- 88--气血辨证(二)
- 89--气血辨证(三)
- 90-气血辨证(四)
- 91--气血辨证(五)
- 92--气血辨证(六)
- 93-气血辨证(七)
- 94-津液辨证(一)
- 95--津液辨证(二)
- 96--津液辨证(三)
- 97、 心与小肠病辨证(一)
- 98、 心与小肠病辨证(二
- 99--心与小肠病辨证(三)
- 100、 心与小肠病辨证(四)
- 101--心与小肠病辨证(五)
- 102- 心与小肠病辨证(六)
- 103 心与小肠病辨证(七)
- 104、 肺与大肠病辨证(一)
- 105 肺与大肠病辨证(二)
- 106--肺与大肠病辨证(三)
- 107- 肺与大肠病辨证(四)
- 108 肺与大肠病辨证(五)
- 109、 肺与大肠病辨证(六)
- 110-辨肺病症候
- 111--脾与胃病辨证(一)
- 112、 脾与胃病辨证(二)
- 113--脾与胃病辨证(三)
- 114--脾与胃病辨证(四)
- 115--肝与胆病辨证(一)
- 116--肝与胆病辨证(二)
- 117-肝与胆病辨证(三)
- 118--肝与胆病辨证(四)
- 119--肾与膀胱病辨证(一)
- 120--肾与膀胱病辨证(二)
- 121--肾与膀胱病辨证(三)
- 122-脏腑兼病辨证(一)
- 123--脏腑兼病辨证(二)
- 124、 脏腑兼病辨证(三)
- 125--脏腑兼病辨证(四)
由湖南中医学院朱文锋教授主讲。本课程详细讲解了中医学中的望诊、舌诊、闻诊、问诊、脉诊、按诊等常用疾病诊断方法,并突出了中医学中所特有的八纳辨证、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及其它辨证方法、疾病诊断诊法与辨证运用等内容,最后介绍了中医病案的书写方法。
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诊断即对人体健康状态和病证所提出的概括性判断。它是由基础医学引申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具有基础理论密切结合临床实践的特点,是中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诊法
中医诊断学
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察看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头面、五官、四肢、二阴、皮肤以及排出物等,以发现异常表现,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诊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嗳气、肠鸣等声音,以及运用嗅觉嗅病人发出的异常气味、排出物的气味,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问诊”是询问病人有关疾病的情况,病人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从而了解患者的各种病态感觉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的诊察方法。“切诊”是医生用手触按病人的动脉脉搏和触按病人的肌肤、手足、胸腹、腧穴等部位,测知脉象变化及有关异常征象,从而了解病变情况的诊察方法。
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病情资料,主要包括症状、体征和病史。“症状”是指病人主观感到的痛苦或不适,如头痛、耳鸣、胸闷、腹胀等;“体征”是指客观能检测出来的异常征象,如面色白、喉中哮鸣、大便腥臭、舌苔黄、脉浮数等。而症状和体征又可统称症状,或简称“症”,古代还有将其称为病状、病形、病候者。
症状虽然只是疾病所反映的现象,但它是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因而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