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名中医黄煌:小经方也能发挥大作用
- 黄煌:如何学好经典名方?
- 桂枝汤(字幕版)
- 柴胡类方(大柴胡、小柴胡、柴苓汤)(字幕版)
- 黄煌肾病上(字幕版)
- 黄煌肾病中(字幕版)
- 黄煌肾病下(字幕版)
- 经方大家黄煌教授--留人治癌:谈谈薯蓣丸与炙甘草汤的应用(字幕版)
- 柴胡桂枝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桂枝加附子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小建中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五苓散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黄煌教授:皮肤病常用经方
- 妇科常用经方——温经汤
- 八味除烦汤—黄煌
- 黄连类方(黄连阿胶汤 黄连汤 交泰丸)
- 黄连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大黄类方(上)
- 大黄类方(下) 桃核承气汤
- 风引汤解读与临床应用
- 《外台》茯苓饮 解读与临床应用
- 【肾气丸】解读与临床应用
- 白虎加人参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白虎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半夏厚朴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麻黄类方(上)
- 麻黄类方(中)
- 麻黄类方(下)
- 黄煌:我们为什么要推广经方——兼论经方方正的四大特征
- 黄煌教授科协大讲堂1
- 黄煌教授科协大讲堂2
- 黄煌教授科协大讲堂3
- 黄煌教授科协大讲堂4
- 女性魅力养生—第一讲 魅力提升有妙方
- 女性魅力养生—第二讲 气滞型体质调养法
- 女性魅力养生—第三讲 血虚型体质调养法
- 女性魅力养生—第四讲 血瘀血热型体质调养法
- 女性魅力养生—第五讲 寒湿型体质调养法
- 女性魅力养生—第六讲 怎样变成“睡美人”
- 走近第二届全国名中医黄煌|他的一生只做一件事:推广经方
- 桂枝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桂枝加附子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小建中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五苓散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小柴胡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大柴胡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上
- 大柴胡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下
- 柴胡桂枝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黄连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半夏厚朴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白虎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白虎加人参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竹叶石膏汤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外台茯苓饮的经典解读与临床应用
- 桂枝茯苓丸的应用经验-上
- 桂枝茯苓丸的应用经验-下
- 我心中的经方医学
- 清代医学天空的一颗明星——徐灵胎
- 方证相应与“方-病-人”思维模式
- 如何识别经方方证——谈经典原文的研读
- 经方方证的四大特征
- 我们为什么要推广经方——兼论经方方正的四大特征
- 经方与经典病房的建设
- 经方的魅力-上
- 经方的魅力-下
- 糖尿病常用经方
- 皮肤病常用经方
-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经验
- 经方治疗抑郁症的体会
- 发热性疾病后期的常用经方
- 妇科常用经方——温经汤
- 妇科常用经方——当归芍药散
- 妇科常用经方——桂枝茯苓丸
- 经方在治疗肾病中的应用-上
- 经方在治疗肾病中的应用-中
- 经方在治疗肾病中的应用-下
- 从经方医学看新冠肺炎防治
- 经方应用经验20条-上
- 经方应用经验20条-下
- 常用的调经经方
- 脑病常用经方
- 留人治癌(2017年首届国际中西医肿瘤论坛)
- 麻黄类方(2016黄煌经方临床应用高级培训班)
- 桂枝类方(2016黄煌经方临床应用高级培训班)
- 柴胡类方的临床应用(2023深圳经方临床应用经验交流大会)
- 柴胡类方的临床应用(2023年度湖南省中医药传承创新特色人才经典能力提升班)
- 黄芪类方-上(2020年黄煌教授中医经方学术思想专场学术会)
- 黄芪类方-下(2020年黄煌教授中医经方学术思想专场学术会)
- 泻心汤(2021年第二届全国名医经方论坛)
- 葛根汤(2021年第二届全国名医经方论坛)
- 大黄类方-上
- 大黄类方-下
- 黄连类方
- 风引汤
- 温胆汤
- 黄煌经方临床应用讲习班-1(2014年焦作)
- 黄煌经方临床应用讲习班-2(2014年焦作)
- 黄煌经方临床应用讲习班-3(2014年焦作)
- 黄煌经方临床应用讲习班-4(2014年焦作)
- 黄煌经方临床应用讲习班-5(2014年焦作)
- 黄煌经方临床应用讲习班-6(2014年焦作)
- 女性魅力养生经方1.魅力提升有妙方
- 女性魅力养生经方2.气滞型体质调养法
- 女性魅力养生经方3.血虚型体质调养法
- 女性魅力养生经方4.血瘀血热型体质调养法
- 女性魅力养生经方5.寒湿型体质调养法
- 女性魅力养生经方6.怎样变成“睡美人”
- 科协大讲堂——大众养生
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主要来源于《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以下是关于经方的详细简介:
历史渊源
经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医学家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方剂。
东汉时期,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该书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了外感病和内伤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原则和方剂,其中所载的方剂被后世尊称为经方,成为经方的经典代表。
特点
组方严谨:经方的药物组成精简,配伍严谨,君臣佐使关系明确。每味药物在方剂中都有其特定的作用,相互协同或制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例如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麻黄为君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为臣药,助麻黄发汗解表,并温通经脉;杏仁为佐药,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平喘咳;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
用药精当:经方用药注重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效,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许多经方所用药物数量不多,但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用药的精准性。如小柴胡汤,仅用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却能和解少阳,治疗多种少阳病症。
疗效确切:经方经过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验证,具有疗效确切、稳定的特点。对于许多常见疾病和疑难病症,经方都能发挥独特的治疗作用。例如,桂枝汤被称为 “群方之冠”,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
主要经方
麻黄汤: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表现为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主治少阳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白虎汤:清热生津,主治气分热盛证,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为主要表现。
承气汤类:包括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具有峻下热结、轻下热结、缓下热结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症见大便不通,腹痛拒按,潮热谵语等。
现代应用
消化系统疾病:经方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广泛应用。如半夏泻心汤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寒热错杂证者,能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胃脘痞满、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麻黄汤、桂枝汤等可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外感疾病初期,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进行辨证加减,能有效缓解发热、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小青龙汤则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属外寒内饮证者,有温肺化饮、止咳平喘的作用。
心血管系统疾病:经方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如炙甘草汤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尤其是气血不足、心阴亏虚所致的心悸、气短、脉结代等症状,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的功效。
神经系统疾病:桂枝加葛根汤可用于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等属太阳经气不利者,能缓解颈部疼痛、僵硬、上肢麻木等症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用于治疗失眠、焦虑、抑郁等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和解少阳、重镇安神的作用。
经方是中医方剂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临床价值。在现代临床实践中,经方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不断被深入研究和拓展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