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国
政治领袖: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美国第 32 任总统,带领美国在二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倡导成立反法西斯同盟,组织庞大武装力量,为盟军提供物资和军事支持等。
温斯顿・伦纳德・斯潘塞・丘吉尔:英国首相,在战争初期坚决抵抗德国侵略,以其卓越的演讲激励英国人民,争取美国援助,领导英国在战争中坚持到最后并取得胜利。
约瑟夫・斯大林:苏联最高领导人,领导苏联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在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等关键战役中发挥重要领导作用,最终带领苏联击败德国。
军事将领: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美国陆军五星上将,欧洲战区盟军最高指挥官,组织并指挥了诺曼底登陆等重大战役,出色地协调了各国军队的行动。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苏联元帅,多谋善断、胆略过人,在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以及柏林战役等关键战役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在阿拉曼战役中战胜隆美尔,扭转了北非战局,后参与了诺曼底登陆等战役。
乔治・巴顿: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作战勇猛顽强、指挥果断,富于进攻精神,擅长发挥装甲兵优势实施快速机动和远距离奔袭,在北非和欧洲战场都有出色表现。
轴心国
政治领袖:
阿道夫・希特勒:纳粹德国元首,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推行种族灭绝政策,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最终导致德国战败并自杀。
贝尼托・墨索里尼:意大利法西斯党魁,意大利王国首相,意大利最高帝国元帅,是法西斯主义创始人之一,追随希特勒发动战争,后被捕并被枪决。
东条英机:日本陆军大将,日本第 40 任首相,侵华战争的头号战犯,发动太平洋战争,给亚洲各国带来沉重灾难,战后被判处绞刑。
军事将领:
埃尔温・隆美尔:德国陆军元帅,有 “沙漠之狐” 之称,在北非战场上表现出色,指挥德军多次击败英军,但最终在阿拉曼战役中失败,后因涉嫌参与刺杀希特勒的行动而被迫自杀。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德国陆军大将,被誉为 “闪击战之父”,在战争初期运用装甲部队快速突破的战术取得了巨大成功,对战争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曼施坦因:德国陆军元帅,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在波兰战役、法国战役以及苏德战争前期都有出色表现,制定的作战计划往往能出其不意地取得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