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要内容: 庄重而细致的仪式穿越历史,承载着无数中国家庭对婚姻神圣的期待,他们不仅期待新组成的家庭恩爱幸福,同时也希望两个家族因为姻亲而更加融洽和睦。而这蕴含中国儒家文化的传统婚礼是由八百多年前的那位圣贤大儒朱熹所制定的。(《大儒朱熹》 第一集 家国天下)
本集主要内容: 中国,一个诗词的国度。八百多年来,很少有读书人不会背诵这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云影折射出深邃的思想空间,而源头活水的奔腾更是象征文化源流的滋养和生生不息。(《大儒朱熹》 第二集 源头活水)
本集主要内容:2017年夏天,一群来自海峡两岸的师生到达江西省铅山,踏入古老的鹅湖书院。这是一个名为“朱子之路”的研习营活动,以朱子学传承与创新之旅为主题,这次已经是第十届。八百多年前,正是在这个地方,发生过一场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哲学大辩论。(《大儒朱熹》 第三集 大道集成)
本集主要内容: 孔子之后一千多年,南宋初期的一位伟大教育家,尊崇和发扬孔子的教育思想,亲笔写下了有关人文教育的这一基本准则。《白鹿洞书院揭示》不仅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各国书院至今推崇的纲领性学规,更成为后世中国教育的重要基石,而它的制定者就是朱熹。(《大儒朱熹》 第四集 春风化雨)
本集主要内容:闽南古城同安,南宋时隶属泉州,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二十四岁的朱熹,生平首仕同安,担任同安主簿。初到同安,眼看权贵横行,百姓困苦,年轻人心中油然生出一股经世济民的豪气,他将办公场所改名为牧爱堂。(《大儒朱熹》 第五集 一片丹心)
本集主要内容: 八百多年前,朱熹在这里写下了传世之作《武夷棹歌》,这是最早描绘武夷九曲溪全貌的一组诗歌,其中的第六首最能表达朱熹胸怀天下孜孜求道的万古恒心。(《大儒朱熹》 第六集 棹歌四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