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平方根
- 02 根式非负性
- 03 立方根
- 04 无理数
- 05 实数化简
- 06 实数计算
- 07 根式化简
- 08 实数与数轴
- 09 实数比大小
- 10 整小部分
- 11 勾股定理证明
- 12 勾股数
- 13 勾股定理逆定理
- 14 勾股树
- 15 逆定理求面积
- 16 三边求面积
- 17 网格作图
- 18 芦苇和梯子
- 19 杯子插棍
- 20 圆柱展开最短
- 21 长方体路径最短
- 22 噪音影响问题
- 23 二元一次方程
- 24 二元一次方程组
- 25 解方程组
- 26 平面直角坐标系
- 27 坐标特征
- 28 点的平移和对称
- 29 坐标线段长
- 30 函数概念
- 31 正比例函数图象
- 32 正比例函数解析式
- 33 一次函数定义
- 34 一次函数图象
- 35 图象与参数kb
- 36 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 37 图象交点
- 38 解析式综合
- 39 k深入理解
- 40 平行确定解析式
- 41 一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
- 42 范围确定解析式
- 43 解析式与图象
- 44 图象平移
- 45 图象对称
- 46 加权平均数
- 47 方差
- 48 将军饮马和最小
- 49 将军饮马差最大
- 50 不等式(组)
- 51 勾股定理选填易错题
- 52 货车进门问题
- 53 斜边高与面积法
- 54 三角形折叠
- 55 长方形折叠
- 56 折叠等腰与面积
- 57 正方形折叠
- 58 动态折叠构造直角三角形
- 59 网格作图
- 60 勾股定理与线段和最值
- 61 几何法构造根式
- 62 二次根式有意义
- 63 最简二次根式
- 64 分母有理化
- 65 二次根式化简求值
- 66 二次根式非负性化简
- 67 一次函数图象交点
- 68 图象交点求参
- 69 动直线交点求范围
- 70 坐标轴三角形面积
- 71 割补法三角形面积
- 72 面积求解析式
- 73 面积求坐标
- 74 一次函数与将军饮马
- 75 动点面积图象
- 76 一次函数行程图象
- 77 一次函数方案选择问题
- 78 动点等腰三角形
- 79 动点等腰求坐标
- 80 一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
- 81 三种方法求坐标
- 82 坐标系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 83 方程组知解求参
- 84 方程组错解求参
- 85 方程组同解求参
- 86 方程组构造技巧
- 87 方程组函数不等式综合拓展
- 88 找关系列方程组
- 89 方程组应用题
- 90 方程组运货问题
- 91 方程组经济问题
- 92 不等式定义
- 93 不等式性质
- 94 解不等式
- 95 取整问题
- 96 函数数形结合
- 97 不等式构造变形
- 98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 99 一次函数与方程组
- 100 一次函数与不等式
- 101 一次函数与分面积问题
- 102 平行角度模型
- 103 三角形角度模型
- 104 角平分线角度模型
- 105 中垂线性质判定
- 106 角分线性质判定
- 107 角分线中垂线综合
- 108 等腰三角形性质判定
- 109 特殊直角三角形
- 110 辅助线构造特殊三角形
- 111 斜边中线
- 112 不等式组
- 113 不等式组参数问题
- 114 因式分解定义
- 115 提公因式法
- 116 公式法
- 117 方法综合
- 118 简单十字相乘
- 119 十字相乘进阶
- 120 十字相乘综合
- 121 分式定义
- 122 分式性质
- 123 约分
- 124 通分
- 125 分式运算
- 126 分式混合运算
- 127 分式化简求值
- 128 分式综合求值
- 129 平行四边形的角度关系
- 130 平行四边形的边
- 13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 132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
- 133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 134 平行四边形的证明
- 135 平移的性质
- 136 平移辅助线
- 137 旋转的性质
- 138 等腰三角形对称
- 139 等腰三角形腰高
- 140 等边三角形十字交叉
- 141 等边三角形中点不变
- 142 不等式组,有解无解。
- 143 不等式整数解
- 144 不等式组整数解个数
- 145 函数与不等式最值综合
- 146 方程不等式应用
- 147 基本手拉手旋转
- 148 鸡爪模型
- 149 鸡爪模型进阶
- 150 角含半角模型
- 151 悬挂图
- 152 旋转综合
- 153 十字相乘进阶
- 154 分组分解法
- 155 因式分解高端方法
- 156 分式变形基本思路
- 157 等比设k
- 158 分离常数
- 159 分式方程解法
- 160 分式方程解范围
- 161 分式方程增根问题
- 162 分式方程无解
- 163 分式方程应用题
- 164 平行四边形对称性
- 165 平行四边形与面积
- 166 平行四边形判定证明
- 167 三角形中位线
- 168 中点四边形
- 169 四边形动点
- 170 四边形动点面积
- 171 四边形动点特殊三角形
- 172 折叠与重叠面积
- 173 平行四边形存在性
- 175 矩形对角线
- 176 菱形
- 174 矩形
- 177 正方形
- 178 斜边中线综合
- 179 斜边中线最值
- 180 折叠与最值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课程性质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具有高度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基础学科。它在七年级数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化拓展,同时也为九年级数学学习及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地位
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八年级数学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它不仅是对之前所学代数和几何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延伸,还引入了许多新的重要概念和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阶段。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代数方面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表达式、图像及性质,会运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销售问题等。
理解并掌握整式乘除的运算规则,包括同底数幂的乘法、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以及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还有整式的除法等,能够准确地进行运算。
学会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如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因式分解解决代数式求值、化简等问题。
几何方面
深入理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包括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SAS、ASA、AAS、HL)和性质,能够证明三角形全等并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问题。
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利用逆定理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且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测量等相关问题。
认识并理解四边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进行相关的证明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例如,在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时,先通过观察函数图像进行猜想,然后利用代数式进行验证。
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求解,再将结果回归到实际问题中进行检验。如利用一次函数建立销售利润与销售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借助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在学习三角形全等和四边形性质判定时,通过画图、观察图形变化等方式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养成认真、细致、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
一次函数
从实际问题中引入一次函数的概念,如行程问题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气温变化与时间的关系等。通过分析这些问题,让学生理解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常数,)的含义。
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绘制方法,探究和对函数图像的影响,如当时,函数图像上升;当时,函数图像下降;的值决定了函数图像与轴的交点位置。
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包括方案选择问题(如购买哪种套餐更划算)、最优决策问题(如怎样安排生产能获得最大利润)等。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整式乘除部分,先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开始学习,然后逐步拓展到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规则。接着学习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方法,以及整式除法的法则。
因式分解部分,重点讲解提公因式法,让学生学会找出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如。然后介绍公式法,包括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
图形与几何
三角形
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通过实验(如剪拼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推理证明两种方式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探究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如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深入研究全等三角形,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通过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等变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全等的概念。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几何证明和计算问题,如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
勾股定理
探索勾股定理的内容,通过观察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如在方格纸上计算边长),发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如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求斜边长度,或者已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求另一条直角边长度。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并且用逆定理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四边形
从一般四边形引入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特殊性质和判定方法。例如,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每组对角;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通过对比和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
用于讲解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基础知识。教师通过清晰、准确的讲解,结合板书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迅速掌握知识要点。例如,在讲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时,详细说明函数表达式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和作用。
探究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探究勾股定理时,教师提供一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数据,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等方式自己发现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
练习法
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练习的形式包括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例如,在学习整式乘除后,安排一系列的练习题,从简单的运算到复杂的代数式化简求值,逐步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直观教学法
利用图形、实物、多媒体动画等直观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习几何图形时,通过展示模型、绘制图形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图形的形状、结构和变化。例如,在讲解四边形的性质时,通过动画演示平行四边形如何变形为矩形、菱形和正方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