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份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大纲的示例: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入门课程,也是学习中医其他各科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中医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中医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中医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
绪论
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阴阳的概念、阴阳的基本属性、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五行的概念、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藏象
五脏: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脏腑之间的关系
精气血津液神
精:精的概念、分类、生理功能
气:气的概念、生成、运动、分类、生理功能
血:血的生成、运行、生理功能
津液: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生理功能
神:神的概念、分类、生理功能
经络
经络的概念、组成、生理功能
十二经脉:名称、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
奇经八脉:名称、生理功能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体质
体质的概念、分类
体质的形成因素、体质与发病、辨证论治的关系
病因
外感病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内伤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致病特点、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病理产物性病因:痰饮、瘀血、结石的形成和致病特点
其他病因: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等
病机
发病原理:正气与邪气的概念、发病的基本原理
基本病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
防治原则
预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治则: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