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 - 中医推拿手法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课程性质

这是一门将中医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实用课程,主要聚焦于运用推拿手法来防治常见疾病。它属于中医临床治疗学的范畴,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课程地位

在中医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本课程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课程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同时,它也为学习针灸学、中医康复学等其他临床课程奠定了手法操作的基础,是中医临床技能培养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这门课程也是了解中医保健知识、自我保健和家庭保健的实用途径。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中医推拿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学说、气血津液理论在推拿中的应用,了解推拿治疗疾病的原理,如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

熟悉人体经络系统的主要经络和穴位,特别是与常见疾病相关的穴位,如治疗颈椎病常用的风池、天柱、肩井等穴位,以及它们的定位、主治病症和操作禁忌。

掌握各种常见推拿手法的分类、操作要领、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如推法、拿法、按法、摩法、揉法、滚法等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技能目标

能够准确地在人体模型或患者身上定位相关穴位,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且能够根据穴位的特性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推拿手法进行操作。

熟练运用多种推拿手法进行组合操作,针对不同的常见病(如感冒、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失眠等)制定简单的推拿治疗方案,并能正确实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培养学生在推拿过程中的手感和力度控制能力,能够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耐受程度灵活调整推拿的力度、频率和时间,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医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认识到中医推拿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

树立严谨的医疗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推拿操作过程中,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感受,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推拿知识用于自身保健和帮助他人,传播中医健康理念。

三、课程内容

中医推拿基础理论

讲解中医推拿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介绍推拿在中医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推拿的起源和传承脉络。

深入阐述经络学说和气血津液理论,说明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推拿通过作用于经络穴位来调节气血津液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介绍推拿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标本兼治等,让学生明白推拿治疗不是简单的手法操作,而是要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和病情进行综合判断和治疗。

经络与穴位

系统介绍人体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经络系统的循行路线和主要生理功能,使学生对经络系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重点讲解与常见疾病密切相关的经络和穴位,如手太阴肺经上的尺泽、孔最等穴位治疗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肾俞、委中、承山等穴位用于治疗腰腿痛等。详细介绍这些穴位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等)、主治病症和操作禁忌。

通过人体经络穴位模型、真人示范等方式,让学生进行穴位定位的实践操作,加深对穴位的记忆和理解。

推拿手法

基本单式手法

详细讲解推法(包括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等),介绍其操作方式(如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推动)、力度要求(从轻到重,根据病情和部位适当调整)和适用范围(常用于小儿推拿、内科疾病等)。

拿法,包括三指拿法、五指拿法等,讲解其操作要领(用拇指与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作用(主要用于缓解肌肉紧张、醒脑开窍等)和注意事项(操作时不可用蛮力,避免引起患者疼痛)。

按法(指按法、掌按法),介绍操作时垂直用力、由轻到重的原则,以及其主要用于止痛、放松肌肉等作用,同时说明在骨骼突起部位操作时要注意避免损伤。

摩法(指摩法、掌摩法),讲解其以环形摩擦为主的操作方式,适用于腹部、胸部等部位,主要起到调节胃肠功能、宽胸理气等作用。

揉法(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强调揉动时要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常用于各种软组织损伤和内科疾病的辅助治疗。

滚法,这是一种复合手法,详细讲解其操作时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动作,以及其对肌肉丰厚部位(如腰背、臀部、四肢)的放松作用和治疗运动系统疾病的优势。

复式手法

介绍一些常用的复式推拿手法,如按揉法(将按法和揉法结合)、推摩法(推法和摩法结合)等,讲解它们的操作技巧、适用范围和在治疗复杂病症中的协同作用。

以小儿推拿中的复式手法为例,如补脾经、清胃经、捏脊等,讲解其在小儿常见疾病(如消化不良、疳积、感冒等)治疗中的独特作用和操作要点。

常见病推拿治疗

内科疾病

以感冒为例,讲解如何根据感冒的不同类型(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选择穴位和推拿手法。如风寒感冒可选用推攒竹、揉太阳、拿风池等手法,以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对于失眠,介绍通过按摩头部穴位(如百会、四神聪)、心经和心包经上的穴位(如神门、内关)等,来调节心神、改善睡眠质量的推拿方案。

外科疾病

在颈椎病的推拿治疗中,详细讲解针对颈部肌肉紧张、颈椎关节错位等不同情况的推拿手法组合。如先采用滚法、揉法放松颈部肌肉,再用拿法缓解肩部肌肉痉挛,最后通过适当的颈椎整复手法来纠正关节错位(需要专业培训和经验)。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介绍如何通过按摩腰部、臀部、下肢等相关部位的穴位和肌肉,如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等,来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儿科疾病

以小儿腹泻为例,讲解小儿推拿中常用的补脾经、清大肠、摩腹、揉龟尾等手法的操作和组合应用,以达到健脾止泻的效果。

对于小儿疳积,介绍如何通过捏脊、揉板门、运内八卦等手法来调节脾胃功能,促进小儿消化吸收。


邮箱
huangbenjinc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