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禽学》是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以下是该课程的简介:
历史沿革:课程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到 1940 年国立四川大学开设的《养鸡学》,到 1970 年,由赴美国爱渥瓦州立大学学习家禽遗传育种技术归来的邱祥聘教授执教,并开启了我国《家禽学》教学与家禽育种研究的新篇章。随后几十年,学校先后开设了《养禽学》《水禽学》和《家禽人工授精学》,以后合并为《家禽学》。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现代养禽业概况、家禽的生物学特性、品种与育种、人工授精与孵化、营养与饲料、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及家禽场的管理等。具体如下:
基础理论:介绍家禽品种、外貌特征、生理及解剖、禽蛋的形成、营养需求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家禽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生产技术:包括现代家禽育种方法、品种的配套利用、人工受精、种蛋管理、胚胎发育、孵化条件与管理、家禽的饲养阶段与环境、饲养技术与管理技术等内容,涵盖了家禽生产的各个环节。
不同禽类生产:涉及鸭、鹅、珍禽等的生产技术,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禽类的养殖特点和方法。
疫病防治:讲解家禽疫病综合防治,强调疾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疫病的防控措施。
教学资源:经过多年积累,课程组形成了内容丰富生动的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源。该课程 1999 年首批建设成校级优质特色课,2010 获批四川省优秀精品资源共享课,2014 年获批国家级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
授课团队:承担本课程的教师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其中有教授 5 人、副教授 3 人,还配备了教学助理,年龄结构合理,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生产实践经验。
课程特色:
以生产过程为主线:课程以家禽生产过程为主线条进行讲授,结合世界前沿养殖技术,内容安排紧凑有条理。
师资力量雄厚:授课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职称高。
问题与案例导向:课程以问题、案例为导向,结合课程特点,图文对应,动静结合,突出特征和强化知识重点,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家禽养殖能力。
多样化教学方式:视频以外补充 ppt 资料,授课中视频讲授、讨论、评价多方面结合,师生灵活互动,线上线下多渠道讨论和学习家禽生产知识。
授课目标:
让学生掌握家禽生产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养禽生产的全过程,了解养禽业的行业动态。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先进的、健康的禽产品生产技术,为今后从事生产、科研和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培养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