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 晶体结构 (1)
- 1.1.2 晶体结构 (2)
- 1.1.3 晶体结构 (3)
- 1.1.4 晶体结构 (4)
- 1.1.5 晶体结构 (5)
- 1.1.6 晶体结构 (6)
- 1.1.7 晶体结构 (7)
- 1.1.8 晶体结构 (8)
- 1.1.9 晶体结构 (9)
- 1.1.10 晶体结构 (10)
- 1.1.11 晶体结构 (11)
- 2.1.1 倒格子定义、基本性质
- 2.1.2 周期性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 2.1.3 倒格子和正格子的关系
- 2.1.4 布里渊区
- 3.1.1 布拉格反射公式、劳厄方程(1)
- 3.1.2 布拉格反射公式、劳厄方程(2)
- 3.1.3 原子散射因子
- 3.1.4 原胞几何结构因子、消光条件(0)
- 3.1.5 单胞几何结构因子、消光条件(1)
- 3.1.6 单胞结构因子、消光条件(2)
- 3.1.7 消光条件再讨论
- 3.1.8 晶体结构的实验衍射方法
- 4.1.1 晶体结合能
- 4.1.2 离子性结合(1)
- 4.1.3 离子性结合(2)
- 4.1.4 共价结合(1)
- 4.1.5 共价结合(2)
- 4.1.6 金属性结合
- 4.1.7 范德瓦尔斯结合
- 4.1.8 氢键结合
- 4.1.9 元素和化合物结合规律
- 5.1.1 简谐近似和简正坐标
- 5.1.2 一维单原子链 (1)_5.2.1
- 5.1.3 一维单原子链 (2)_5.2.2
- 5.1.4 一维单原子链 (3)-5.2.2
- 5.1.5 一维双原子链(1)_5.3.1
- 5.1.6 一维双原子链(2)_5.3.2
- 5.1.7 一维双原子链(3)_5.3.2
- 5.1.8 三维晶格振动(1)-5.4.1色散关系
- 5.1.9 三维晶格振动(2)-5.4.2 量子态q,振动频率取值-final
- 5.1.10 晶格振动谱-final
- 6.1.1 固体定容比热;6.2 杜隆-珀替定律;6.3 声子的统计分布函数
- 6.1.2 爱因斯坦模型
- 6.1.3 德拜模型 6.5.1 振动模的态密度函数
- 6.1.4 德拜模型 6.5.2 德拜模型下的晶格热容
- 6.1.5 晶格振动的模式密度
- 7.1.1 晶格的自由能;7.2 晶体(格临爱森)状态方程
- 7.1.2 晶体的热膨胀
- 7.1.3 晶体的热传导
- 8.1.1 经典自由电子论近似
- 8.1.2 经典电子运动方程
- 8.1.3 金属的直流电导
- 8.1.4 金属的霍尔效应
- 8.1.5 交流电导率
- 8.1.6 金属热导率,维德曼夫兰兹定律
- 8.1.7 经典电子论的困难
- 8.1.8 金属中自由电子量子态
- 8.1.9 费密统计
- 8.1.10 费米积分计算费米能
- 8.1.11 费米积分计算电子比热
- 8.1.12 泡利定理和费米冻结
- 8.1.13 热电子发射和功函数
- 9.1.1 能带理论的基本近似
- 9.1.2 布洛赫定理
- 9.1.3 平移算符&9.3.2 非简并情况
- 9.1.4 简并情况
- 9.1.5 定理的两个推论&9.3.5 En(k)关系&9.3.6 量子态k的取值
- 9.1.6 中心方程
- 10.1.1 近自由电子模型
- 10.1.2 非简并微扰
- 10.1.3 非简并微扰电子波函数和能量的意义
- 10.1.4 简并微扰
- 10.1.5 能带中包含的量子态数、简约波矢的讨论
- 10.1.6 模型&10.2.2 非简并微扰
- 10.1.7 非简并微扰不适用情况&10.2.4 简并微扰
- 10.1.8 简并消除的物理原因&10.2.6 能带交叠
- 11.1.1 紧束缚模型
- 11.1.2 微扰计算
- 11.1.3 量子态k的取值、波函数和色散关系
- 11.1.4 紧束缚色散关系计算1&11.5 有效质量近似
- 11.1.5 紧束缚色散关系计算2
- 11.1.6 原子能级与能带的对应
- 12.1.1 布洛赫电子的波包和运动速度
- 12.1.2 布洛赫电子的加速度和有效质量
- 12.1.3 恒电场下布洛赫电子的运动
- 12.1.4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能带论解释
- 12.1.5 布洛赫电子的波包和运动速度;12.2
- 13.1.1 恒定磁场中的自由电子的准经典运动
- 13.1.2 自由电子情况的量子理论&13.2 恒定磁场中布洛赫电子
- 13.1.3 回旋共振和等能面
- 13.1.4 回旋共振实验
- 13.1.5 磁场中二维自由电子模型
- 13.1.6 恒定磁场中自由电子的量子理论;13.2
- 13.1.7 磁场中三维自由电子模型
- 13.1.8 恒定磁场中自由电子的量子理论;13.2
- 14.1.1 晶体能带的对称性
- 14.1.2 能态密度
- 14.1.3 费密面构造
- 14.1.4 测量能态密度--X射线发射谱
- 15.1.1 非平衡分布函数
- 15.1.2 玻尔兹曼方程
- 15.1.3 弛豫时间近似
- 15.1.4 弛豫时间近似计算电导率
- 15.1.5 各向同性弹性散射和驰豫时间
- 15.1.6 晶格散射跃迁几率
- 15.1.7 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15.3.3 杂质引起的剩余电阻
- 16.1.1 半导体的基本能带结构
- 16.1.2 半导体的带边有效质量与k.p微扰法
- 16.1.3 半导体的能带结构
- 16.1.4 半导体中的杂质(1)
- 16.1.5 半导体中的杂质(2)
- 16.1.6 半导体载流子浓度
- 16.1.7 杂质激发和本征激发
- 16.1.8 半导体能带特性;16.2
《固体物理》是物理学、电子和材料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固体物理学是研究固体的结构,及组
成粒子之间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以阐明固体性能和用途的学科,以固态电子论和固体的能带理论为主要
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理想晶体的各种结构和分类,研究固体中原子和电子的运动规律,
固体电子论和能带理论,从而考虑缺陷和杂质的影响,掌握周期性结构的固体材料的常规性质和研究方法。
阐述固体物理领域中的一些新进展和固体物理新兴领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固体物理基础知识,
并为学习半导体物理、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等科学打好基础。
三、课程任务、目的与要求
固体物理主要研究固体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及有关问题的科学,它也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理论基础性很
2
强的学科。自从十九世纪初以来,由于科学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慢慢地从宏观领域转向微观领域,
开始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规律,发现物质所表现出来的宏观现象取决于微观机制。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
生了解人们在物质微观领域研究中所努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宏观现象之间的本质内在的联
系,深刻理解晶格动力学理论在解释宏观规律的成功之处,理解能带理论在一定条件下有效性。理解固体
内部原子之间结合力的综合性质与复杂结构关系,进一步理解缺陷形成和运动以及结构变化的规律。掌握
处理固体微观领域的理论和实验的一些主要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总之,固体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
实验工作与理论工作之间相互密切配合,以实验促进理论,以理论指导实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
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树立微观世界的新观念,掌握处理微观世界物理问题,为今后学习半导体物
理、凝聚态物理以及材料科学等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序
号
章 节 参考学时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1
第一章
晶体结构 10
1、几种常见晶格的实例;
2、晶格的周期性和对称性;
3、晶向和晶面;
4、布拉伐格子分类和倒格矢;
5、点群;
6、晶体表面的几何特征
1、了解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2、掌握晶体的宏观特征。
3、理解空间点阵和布拉菲格子的
概念;掌握几种常见的晶体结构.
了解密堆积的概念。
4、掌握晶向指数和米勒指数的表
示方法。
5、掌握倒易点阵和布里渊区的概
念,能够熟练地求出倒格子矢量
和布里渊区。
6、掌握晶体的宏观对称性,了解
点群的概念。
2
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 6
1、离子性结合;
2、共价结合;
3、金属性结合;
4、范得瓦斯结合
1、掌握原子的负电性的基本原
理。
2、了解晶体的基本结合形式,能
熟练计算离子晶体的结合能。
3、了解共价晶体的结合特征。
4、掌握范德瓦耳斯晶体的结合能
的计算.掌握金属键和氢键的形
成特性。
3
第三章
晶格振动和
晶体的热学
性质
10
1、简谐近似和简正坐标;
2、一维单、双原子链;
3、三维晶格的振动;
4、确定晶格振动谱的实验方法;
5、局域振动;
6、晶格热容的量子理论;
1、掌握一维单原子晶格振动的格
波解与色散关系;理解简谐近似、
格波概念。
2、掌握一维单原子晶格振动的格
波解与色散关系,理解玻恩-卡曼
边界条件。
3
7、晶格振动模式密度;
8、晶格的状态方程和热膨状
3、理解晶格热容量的量子理论;
掌握声子的概念。
4、掌握爱因斯坦模型与德拜模
型; 掌握晶格振动模式密度的计
算。
5、了解热膨胀和热传导等非简谐
效应。
4
第四章
晶体的缺陷 8
1、晶体缺陷的分类、点缺陷
2、晶体中的扩散、离子晶体的点
缺陷及导电性
3、位错、面缺陷及其它缺陷
1、掌握晶体缺陷的基本类型和特
征。
2、掌握位错、空位、间隙原子等
缺陷的特征;理解缺陷的统计理
论。
3、理解固体中的扩散现象及其对
固体宏观性质的影响。
4、理解缺陷对晶体宏观性质的影
响。
5
第五章
能带理论 10
1、布洛赫定理
2、准自由电子近似
3、紧束缚近似
4、无序系统中的电子状态
5、电子准经典运动、导体、绝缘
体和半导体的能带模型
1、理解布洛赫定理及其推论的证
明.
2、掌握近自由电子近似方法及其
结论, 熟悉布里渊区的概念.
3、掌握紧束缚近似方法的运用,
掌握晶体能带的基本特征.
4、熟悉布里渊区、费米面等基本
概念, 掌握能态密度的计算方法.
5、掌握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
能带特点。
6
第六五章
金属电子论 10
1、自由电子气的状态
2、电子的热容
3、金属的电导率
4、金属的热导率、霍耳效应
5、功函数与接触电势
1、了解金属的经典电子气理论,
掌握电子气的基态性质.
2、理解电子气的费米能量和热容
量的概念.熟悉金属热容量的计
算方法.
3、理解金属导热与导电的微观机
制.
4、掌握功函数和接触电势的概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