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重读资本论(全28讲)

  • 名称:【复旦大学】重读资本论(全
  • 分类:经济管理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21/2/18 16:05:1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便提出了惊世骇俗的发现:计算起源于交换,数学起源于人类的交换活动和放贷的行为。马克思认为,古典经济学中的“等同”“平等”等观念均不是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古典经济学中把人类的交往活动等同于市场的交换,资产阶级又单纯地将利润等价于投资,这些都是古典经济学中的理论缺陷。抽象的市场关系掩盖了真实的资本主义关系,马克思在指出这一真相的同时,又提出是货币的提供者和掌控者占据着市场的中心,从而彻底颠覆了古典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质也进而真正揭开。

马克思为着真理孜孜以求,力求通过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人们看到,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每遇到一次危机,就会引发一场“马克思主义研究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资本论》等著作再次热销。

图片

在此背景下,一部名为《21世纪资本论》的著作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探讨。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其所讨论的问题即财富的不平等分配,二是其在一定程度上借力《资本论》的影响。

那么,《21世纪资本论》同《资本论》是什么关系?是否如其中译本名称所直观地反映出的那样,是21世纪的《资本论》?

对第一个问题,应当承认,《21世纪资本论》同马克思的《资本论》之间具有某种关联,特别是其所讨论的问题。作者在书中通过丰富而翔实的历史统计数据指明,私有资本的积累必然带来广大劳动者的“贫困积累”,即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分配、社会的两极分化。因此,书中高度评价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马克思提出的无限积累原则表现出其深邃的洞察力,它对于21世纪的意义毫不逊色于其在19世纪的影响。”但是,对第二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21世纪资本论》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并非基于《资本论》,其间还充斥着对《资本论》的肤浅认识和误读。由于其过度依赖数据所呈现的表层现象而无视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社会历史内涵,导致其与《资本论》主旨相背离并愈行愈远,所以,《21世纪资本论》并不是21世纪的《资本论》。

作为“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资本论》在揭示资本积累历史趋势的同时阐明了社会主义诞生的两大条件:一是由资本积累所生成的社会主义诞生的物质条件,即高度发达的、社会化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所带来的物质财富。如马克思所说,“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二是由资本积累及其与之相适应的贫困积累所生成的社会主义诞生的主体条件,即日益壮大的、由资本主义生产机制所训练和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及其反抗的不断增长。以资本增殖运动为主轴的经济运行过程不仅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在此过程中还将完成对作为主体的劳动者的两方面的塑造:其一是对工人阶级的先进性的塑造;其二是对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广大无产阶级的革命性的塑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这一过程概括为“与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过程,其结果如恩格斯所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益把大多数居民变为无产者,从而就造成一种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去完成这个变革的力量”,由此为社会主义的诞生准备了主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