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 02 李约瑟之谜和中国历史的兴衰
- 03 近代的屈辱和社会主义革命
- 04 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 05 东亚奇迹和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
- 06 改革的进程
- 07 城市改革,国有企业和遗留问题
- 08 金融改革
- 09 中国的增长是否真实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10 以初次分配促进公平和效率的统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
- 11 总结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
- 12 当前中国经济关注的问题
- 茶点:如何看待中国崛起的经验(1)
- 茶点:如何看待中国崛起的经验(2)
- 茶点:如何看待中国崛起的经验(3)
- 茶点:【新结构经济学总纲】1.1 发展理论急需反思(1)
- 茶点:1.1 发展理论急需反思(2)
- 茶点:1.2 发展经济学与世界银行的反思(1)
- 茶点:1.2 发展经济学与世界银行的反思(2)
- 茶点:2.1 经济增长的本质
- 茶点:2.2 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要点
- 茶点:2.3 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贡献
- 茶点:3.1 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革命:从二维到三维的扩展
- 茶点:3.2 把结构引进主流理论中产生的新见解(1)
- 茶点:3.2 把结构引进主流理论中产生的新见解(2)
- 茶点:3.2 把结构引进主流理论中产生的新见解(3)
- 茶点:3.3 结语
- 茶点:推开经济学的大门 20200328
- 茶点:经济转型与十四五 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20200630
中文简介
本课程将以“制度变革驱动的经济发展”为主线,展开对中国经济有关专题的介绍和分析,特别集中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本课程要求选修的同学对中国经济有一个轮廓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中国经济的某些侧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任课老师希望把自己关于中国经济现象的一得之见,提供给同学参考、讨论和批评,也希望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观察与看法,共同提升对中国经济问题的兴趣和分析能力。
本课将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提出《新结构经济学》作为经济发展与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来分析中国长期的兴衰,以及在1978年底开始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希望把自己关于中国经济现象的一得之见,提供给同学参考、讨论和批评,也希望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观察与看法,共同提升对中国经济问题的兴趣和分析能力。
林毅夫教授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资深讲席教授、名誉院长。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2012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林毅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曾任十一届人大代表,第七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在国内外多个有关发展政策、农业、减贫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兼职。
第1讲 引言: 国家理念与中国现实
第2讲 制度变革推动的经济发展
第3讲 国家工业化、农村与农村改革
第4讲 逼出来的开放
第5讲 民营经济
第6讲 国企改制
第7讲 制高点变革
期中测验
第8讲 城市化
第9讲 城乡中国
第10讲 医改
第11讲 全球化的两个海平面
第12讲 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
第13讲 中国经验及其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