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脉》国家博物馆100年讲座视频

  • 名称:《国脉》国家博物馆100年
  • 分类:历史地理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14/5/24 17:42:04
 《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大型纪录片不仅聚焦了国家博物馆的百年历程,更是对历史上的三次文物大征集、两大基本陈列从无到有、基础工程的创新开 拓、令人瞩目的“两馆合并”以及改扩建工程建设和国际文化交流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讲述,并首次披露和呈现了众多难得一见的国之瑰宝,记录下为国博奉 献一生的国博人和走在科技前沿的博物馆文物保护与水陆空三栖考古项目等内容。全片以历史进程为脉络,分为《殿堂》、《陈列》、《聚宝》、《扛鼎》、《大 美》和《公器》6集,每集时长50分钟。
直播文字版
 
 闫东: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我们上午的《国脉》主题第五个作品的新闻发布会,同样在这个地方,这四年来,我们先后开了几次新闻发布会,同样是用这种场面,来完成了我们主创团队和新闻媒体这样一个见证吧。
    今天巧得很,今年博物馆主题日是博物馆藏品假期沟通的桥梁,我觉得很有深意。表面来看是博物馆成为它的文物和我们今天的观众形成了常年不息,细水长流的这样一个功能。但我想更多这四年来形成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我们中国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这样一支纪录片的团队,形成了四年来这样的桥梁与沟通。我想这五个片子,因为时间原因,主要是表达一下今天因为要首映,刚才领导们、专家都进行了很简短的,但是很点评式的工作。因为在过去四年当中,我的脑海里头,特别是今天,还是浮现的是我们过去的这些工作的场景,以示表达我对国家博物馆,代表我们剧组表达感谢。
    我的脑海当中老是出现2010年的秋天,我记得吕章申馆长破例邀请我参加了他们博物馆的编委会,就是台委会,因为以往这都是内部的工作,在那个会上,让我代表我们的团队,在最核心的会上来阐释我们的阐述。所以我觉得今天想起来,如此真诚的合作,应该是到了零距离合作的点位,当时的细节记忆犹新。整个过去这些细节吧,应该说都是像一个个珠子一样,会常留在我的记忆当中。比如说为了拍摄这么多瑰宝文物,博物馆特例把几千平方米的陈展大厅腾出来,让我们这些藏品从地库,每天跟观众见面的位置上,把它请到我们的摄影机前,每天的晚上都这样一一的拍摄,而每天的早晨,这些文物又一一回到它原始的位置。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个是我们团队从国家博物馆的专家,包括所有的管理和整个的支持和配合,我们感觉到了专业和一种敬业的态度。所以我现场还是应该代表我们团队,再一次感谢吕章申馆长和整个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人,因为有这样精诚的合作,感谢是代表我们团队,这是第一个由衷的感谢。
    第二个感谢,就是在座的今天到位的50余家的新闻媒体人,这几次新闻发布会按照黄主任跟我说,每次邀请的都是常年跟国家博物馆工作这样一些单位,所以每次你们都能够来关注我们《国脉》,每一部作品的诞生,我想我们也是非常的感动,今天你们还能够参加我们国际版节目的发布,我想代表我们的团队也非常的感谢你们,因为有了你们有利的传播,使得我们的观众、网民还有其他国外的观众,看到了这部片子,何苏六教授说获得这些奖项,我想这都是一个传播的结果,这是第二个感谢。
    第三个感谢就是我们的团队,过去将近四年当中,咱们从节目立意创意,从六集节目发端,不断去思考创意,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作品,在座六集的主创徐杰导演、撰稿都来了,还有3D的导演董杰,等等,今天所有的几个团队,综合起来大团队的导演们,都是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来参加我们今天的首映,在这个工作当中你们付出了你们心血。非常感谢和我多年来一起合作,见证我们这个团队一部又一部作品的时刻。
    前天下午,我们收到消息,广电总局即将在6月12、13号召开颁奖,颁的去年整个一年中国纪录片颁奖典礼,他们组委会特别找到我们剧组,请我们提供给他们一些具体的片花等等。在跟他们策划导演沟通当中,我也是代表我们剧组建议他们在现场,在颁奖的那一时刻,或者那样一个段落当中,呈请他们邀请我们国家博物馆的某一位资深的讲解员,或者是某一位风华正茂的志愿者来参加那天颁奖的现场,以示我们这个片子是经过我们国家的媒体和国家的文化、文博国家队,通过我们精诚的合作,四年的合作才完成的这样一部心血,当然他们已经同意我们给他们颁奖组委会的建议。
    时间原因,我们再次感谢今天到场的各位朋友,一会请你们来看,这50分钟的国际版,也想听听你们宝贵的意见,谢谢! (2014-5-14 10:35) (0/6) 
 
[CNTV版主]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闫东代表他的团队为我们介绍创作国际版的心得。 (2014-5-14 10:29) (0/0) 
 
[CNTV版主] 何苏六:很高兴再次来到这里,这次国际版昨天我还认真又看了一下,叙事方式,还有里面内容构成跟以往国博气质又有另外一些转换,得益于团队对这样产品的深挖,另外确实根据不同的功能做了一些重新的设计。该片的3D版曾在传媒大学搞过一个展映,陆续有这样的喜讯传来,包括国际上很著名的奖项落在中国了3D技术跟艺术,又跟中国历史文化结合的作品上面,我觉得也是特别的难得。另外我们上次来参加《国脉》的六集人文片子,当时可能很多同仁也见证了那个片子的功力,还有央视跟国博之间的强强合作,最后深发出来,我想也是很难得的一种形态,尤其是题材深挖得很好。最近包括形象片也好,还有特别节目也好,或者是这一次也针对博物馆日的时机推出来特别的国际版也好,应该来讲从各方面创新技术、叙事以及资源的开发,都做的非常到位,而且很有示范意义。这个可能是闫东团队很重要的特色,有的时候可以一个点把它挖得很深,积累了很多作品,而且是可称霸,因为中国博物馆这块,闫东他们的团队,至少现在不可被替代,我估计很难被超越。刚才那个馆长也讲了,第一阶段作品已经结束了,言外之意还有第二阶段。我作为纪录片人或者纪录片研究的纪录片人来讲,特别希望有这样的案例出现,这个片子的示范意义除了刚才讲的之外,我觉得这种开发,多种用途的实现,还有在一个点上把它做精,做深,做专,做透,这一点来讲我觉得比,比其他很随意去拍一个题材,或者很粗放式开采一个矿产,那种方式我觉得要明智得多,或者也是有价值的多,所以这样的话,团队本身跟国家博物馆一起在经历了以往的历史,也在见证现在的历史,我想可能还会共同开创未来的历史,这点对纪录片来讲也是一种新的探索,对纪录片人来讲,我觉得也是一个使命,同时也是一种荣耀,当然还是一种可以分享的喜悦吧,谢谢大家! (2014-5-14 10:25) (0/0) 
 
[CNTV版主] 主持人:下面有请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院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先生。 (2014-5-14 10:20) (0/0) 
 
[CNTV版主] 金越:各位嘉宾,大家好!首先受李挺副总编辑的委托,在这个地方代表中央电视台热烈的欢迎各位领导朋友们参加《国脉》国际版播映的新闻发布会。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主题是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晚间九点黄金时间,将隆重推出大型人文纪录片《国脉》国际版《博物志—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向国人、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2006年,每年5月18日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动主题,都会推出大型特别节目《中国记忆》,为广大电视观众呈现出了一台又一台的文化盛宴。
    特别是近几年,中央电视台与国家博物馆的紧密合作,成为“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的最大亮点,也打造出了文化传播上的一个典范。
    一是充分发掘了国家博物馆的资源宝库。
    国家博物馆与中央电视台的合作具有示范意义。以往,很多单位与中央电视台合作节目,节目拍完就结束了,很少再去衍生副产品,其实是资源的浪费。
    中央电视台以国家博物馆成立百周年纪念为契机,双方共同组成专业团队,从学术研究入手,推出以“国脉”为主题的一系列高质量作品,主要包括:《国脉》6集300分钟人文纪录片;《3D国脉》30分钟纪录片;《国脉》10分钟形象片;《国脉》100分钟特别节目和《国脉》50分钟国际版的全线作品,并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完成首播,其他频道重播。这样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合作,既深度开发了国家博物馆丰厚的馆藏资源,又最大限度地对国家博物馆起到了宣传作用。这次《国脉》50分钟国际版,为我们双方前一阶段的合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是深入记录了国家博物馆的百年沧桑,《国脉》50分钟国际版,放弃了大历史背景的讲述,在1959年到2012年之间,选取了7个普通的博物馆人的日记,以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历史上几次大的文物征集为线索,真实记录代表着五千年文化史的文物,一辈子执着找寻与征集革命者遗物的沈庆林老人、被国家文物局规定“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师之一董希文老人、博物馆界威名赫赫的青铜修复专家赵家英、两馆建成后博物馆最年轻的一群人……,当文物与这些普通博物馆人在纪录片中再次相遇,能还原的,是正在被遗忘和消褪的历史和记忆,这段历史记忆,无论是沉默的大多数,或是喧嚣的极少数,都不该也不能忘却。
    三是震撼呈现了国家博物馆的镇馆珍品。
    在与国家博物馆的合作中,中央电视台以科教频道团队为核心,调动了国内外最优秀的制作人才和团队,给观众带来一次次强烈的视觉震撼。尤其是3D拍摄,使珍贵文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相当于用最新的电视应先给技术复制了这些珍贵文物,360度全方位呈现了文物的全貌与细节,极具视觉震撼力。同时,也使国家博物馆的文物能够通过电视技术更好地走向公众、走向世界。
    这两年,《国脉》系列产品在国内外大赛中屡获殊荣,其中,《国脉》3D版获国际3D与高级影像协会颁发的国际3D电视纪录片类杰出成就奖——国际卢米埃奖,在洛杉矶华纳兄弟影业公司罗斯剧院颁奖,该片还入围中国金鹰奖。六集纪录片《国脉》被评为2013年度纪录片中篇优秀奖,位列第一,这不仅开创了中国文博行业与传媒行业以纪录片为载体的全领域合作新模式,同时也通过观众所喜爱的多媒体手段让古老而精美的文物重放异彩,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明特有的魅力,提升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创新,是中央电视台永恒的追求。以《国脉》为核心的国家博物馆系列影像工程,是中央电视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制作创新、传播创新、运营创新的综合体现,它所形成的新模式、呈现的新视觉、产生的新财富,成为中央电视台节目创作和全媒体传播的经典案例,必将激发中央电视台的创作团队努力探索和实践更多的创新之作!谢谢大家! (2014-5-14 10:20) (0/0) 
 
[CNTV版主] 主持人:谢谢陈馆长,下面让我们有请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先生为我们致辞。 (2014-5-14 10:19) (0/0) 
 
[CNTV版主] 陈履生: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中央电视台是中国最重要的新闻舆论和思想文化阵地。
    自20010年开始,两个国家级文化机构以“国脉”为主题,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作品,作品其中包括:10分钟精编版、300分钟完整版、30分钟3D版和50分钟国际版的全线作品,在拍摄过程中还完成了近1万小时视频高清素材的拍摄工作。双方致力于创新吸引公众的形式和手段,尝试通过合作建立国家文化遗产视频影像库,为博物馆藏品架起与公众有效沟通的桥梁,以拉近公众与博物馆的距离,不断推出观众喜爱的文化作品,提升博物馆服务社会的能力。
    今天在这里首映的《国脉》50分钟国际版,就是四年来双方第一阶段合作的收官之作,这部国际版不仅具有很好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两个跨领域的国家机构,也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建立了创新型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服务公众,服务于社会,这在全国都是具有深远示范意义。这些作品凝聚着双方主创人员的辛勤汗水,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闫东导演率领的创作团队,是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才换来今天的累累硕果,在此,我代表吕章申馆长,代表国家博物馆,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家博物馆立足于“人才立馆、藏品立馆、学术立馆、服务立馆”的办馆方针和“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展陈原则,致力于把优秀的中华文化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所以我们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关注国家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希望继续得到中央电视台和其他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我们希望通过更广泛的合作,不断向公众奉献精彩的文化作品,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谢谢大家! (2014-5-14 10:14)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