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如冰融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如铁生锈),且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性质无需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如颜色、密度),化学性质要通过化学变化展现(如可燃性、氧化性)。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固体药品中粉末用钥匙取,块状用镊子;液体倾倒时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加热用酒精灯外焰,试管内液体不超容积 1/3。科学探究要遵循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步骤。对蜡烛燃烧探究可知,其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外焰温度最高。
第二单元 氧气 / 制取氧气
氧气:通常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活泼,具有氧化性,能与碳、铁、硫等反应,比如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制取氧气:实验室有三种常用方法,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和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属于物理变化。
第三单元 分子和原子 / 原子结构 / 元素
分子和原子: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分子体积和质量极小,且始终在不断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隔。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内有质子和中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圈内数字是质子数,弧线代表电子层,弧线上数字是该层电子数。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周期表中横行是周期,纵行是族,能反映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可用于快速查询元素相关信息。
第四单元 水资源的利用 / 水的组成 / 物质的组成
水资源的利用:地球淡水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需节约用水。水的净化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其中蒸馏净化程度最高。
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约 1:2,由此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物质的组成:化学式能表示物质组成,如 H₂O 代表水。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依据此规则可书写和判断化学式。
第五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 /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微观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化学方程式:书写需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时先设未知量,再写方程式、找相关量关系,最后列比例式求解并作答。
第六单元 碳单质 / 碳的氧化物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碳单质:金刚石硬度大,可做钻头;石墨质软、能导电,可制铅笔芯和电极;C₆₀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在材料科学领域有重要应用。
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还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且有剧毒,使用时需注意安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方程式为\(CaCO_3 + 2HCl = CaCl_2 + H_2O + CO_2↑\),采用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第七单元 燃料的燃烧 / 课题二
燃料的燃烧:燃烧需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着火点三个条件。灭火则可通过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实现。
燃料相关拓展: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燃烧会产生污染物;而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清洁且可再生,是未来能源发展方向。同时要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以及燃烧不充分带来的能源浪费和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