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导数大题之零点问题

  • 名称:高考数学导数大题之零点问题
  • 分类:高考专题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25/11/25 21:39:12

高考数学导数大题之零点问题全解

导数零点问题是高考数学压轴题的高频考点,核心考查 “函数单调性分析→极值 / 最值求解→零点存在性判断” 的逻辑链,常结合参数讨论、不等式证明等综合考查。本专题按 “基础型→含参型→综合型” 分类梳理,提炼通法技巧,帮助快速突破此类难题。

一、基础型零点问题:不含参函数的零点判断

核心题型:证明函数存在唯一零点 / 求零点个数

解题通法(三步法)

  1. 确定定义域:明确函数 \( f(x) \) 的定义域(如对数函数 \( \ln x \) 定义域 \( x>0 \),分式函数需排除分母为零的情况),缩小分析范围;

  1. 分析单调性:求导 \( f'(x) \),判断 \( f'(x) \) 的正负:

    • 若 \( f'(x) > 0 \) 恒成立(或仅在有限点为 0),则 \( f(x) \) 单调递增;

    • 若 \( f'(x) < 0 \) 恒成立(或仅在有限点为 0),则 \( f(x) \) 单调递减;

    • 若 \( f'(x) \) 有正负变化,需找导数零点,划分单调区间;

  1. 用零点存在定理 + 单调性证唯一

    • 找两个点 \( x_1, x_2 \)(\( x_1 < x_2 \)),使 \( f(x_1)·f(x_2) < 0 \),证明存在零点;

    • 结合单调性(单调函数至多一个零点),证唯一性。

真题示例(2023 全国甲卷文)

题目:证明函数 \( f(x) = x - \ln x - 1 \) 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解析
  1. 定义域:\( x > 0 \);

  1. 求导:\( f'(x) = 1 - \frac{1}{x} = \frac{x-1}{x} \);

    • 当 \( 0 < x < 1 \) 时,\( f'(x) < 0 \),\( f(x) \) 单调递减;

    • 当 \( x > 1 \) 时,\( f'(x) > 0 \),\( f(x) \) 单调递增;

  1. 极值与零点:

    • 极小值(最小值):\( f(1) = 1 - 0 - 1 = 0 \);

    • 因 \( f(x) \) 在 \( (0,1) \) 递减、\( (1,+∞) \) 递增,且最小值为 0,故 \( f(x) \) 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 x=1 \)。

二、含参型零点问题:讨论参数对零点个数的影响

核心题型:已知函数 \( f(x,a) \)(\( a \) 为参数),求 \( a \) 的取值范围使 \( f(x) \) 有 0 个 / 1 个 / 2 个零点

解题通法(四步分类讨论法)

  1. 求导化简,找导数零点:对 \( f(x,a) \) 求导 \( f'(x,a) \),分析 \( f'(x,a) \) 的零点(可能含参,需讨论零点是否存在、是否在定义域内);

  1. 划分单调区间,求极值 / 最值:根据导数零点划分单调区间,计算每个区间的极值(或最值),极值表达式含参(记为 \( g(a) \));

  1. 分析极值符号与零点个数的关系

    • 若函数单调(无极值):根据定义域端点的函数值趋势,判断零点个数(如 \( x→+∞ \) 时 \( f(x)→+∞ \),\( x→0^+ \) 时 \( f(x)→-∞ \),则有 1 个零点);

    • 若函数有极值(如 1 个极小值 \( f(x_0)=g(a) \)):

      • 当 \( g(a) > 0 \) 时,无零点;

      • 当 \( g(a) = 0 \) 时,1 个零点;

      • 当 \( g(a) < 0 \) 时,结合定义域端点趋势,判断是否有 2 个零点(需保证两端点函数值异号或趋于不同符号);

  1. 验证临界值:对参数的临界值(如使极值为 0 的 \( a \))单独验证,确保结果不重不漏。

真题示例(2022 新高考 I 卷)

题目:已知函数 \( f(x) = x^3 - 3ax + a \),讨论 \( f(x) \) 的零点个数。
解析
  1. 定义域:\( \mathbb{R} \),求导 \( f'(x) = 3x^2 - 3a = 3(x^2 - a) \);

  1. 讨论导数零点(按 \( a \) 的正负分类):

    • \( a ≤ 0 \):\( f'(x) ≥ 0 \) 恒成立(仅 \( a=0 \) 时 \( x=0 \) 导数为 0),\( f(x) \) 单调递增;

      • 端点趋势:\( x→+∞ \) 时 \( f(x)→+∞ \),\( x→-∞ \) 时 \( f(x)→-∞ \),故有 1 个零点;

    • \( a > 0 \):\( f'(x)=0 \) 得 \( x=±\sqrt{a} \),划分区间:

      • \( x ∈ (-∞,-\sqrt{a}) \):\( f'(x) > 0 \),\( f(x) \) 递增;

      • \( x ∈ (-\sqrt{a},\sqrt{a}) \):\( f'(x) < 0 \),\( f(x) \) 递减;

      • \( x ∈ (\sqrt{a},+∞) \):\( f'(x) > 0 \),\( f(x) \) 递增;

      • 极值:极大值 \( f(-\sqrt{a}) = 2a\sqrt{a} + a > 0 \),极小值 \( f(\sqrt{a}) = -2a\sqrt{a} + a = a(1 - 2\sqrt{a}) \);

  1. 分析极小值符号:

    • 当 \( 0 < a < \frac{1}{4} \) 时,极小值 \( f(\sqrt{a}) > 0 \),无零点;

    • 当 \( a = \frac{1}{4} \) 时,极小值 \( f(\sqrt{a}) = 0 \),1 个零点;

    • 当 \( a > \frac{1}{4} \) 时,极小值 \( f(\sqrt{a}) < 0 \),且 \( x→+∞ \) 时 \( f(x)→+∞ \),故有 2 个零点;

  1. 综上:\( a ≤ 0 \) 或 \( a = \frac{1}{4} \) 时 1 个零点;\( 0 < a < \frac{1}{4} \) 时 0 个零点;\( a > \frac{1}{4} \) 时 2 个零点。

三、综合型零点问题:零点与不等式、极值点的结合

核心题型 1:已知零点存在,证明不等式(如 “存在 \( x_0 \) 使 \( f(x_0)=0 \),证明 \( x_0 > k \)”)

解题通法:构造新函数 + 单调性

  1. 由 \( f(x_0)=0 \) 得等量关系(如 \( \ln x_0 = ax_0 + b \)),代入待证不等式消参;

  1. 构造新函数 \( g(x) = \) 待证不等式左边 - 右边(如证明 \( x_0 > 1 \),可设 \( g(x) = f(x) \),分析 \( x>1 \) 时 \( f(x) \) 的符号);

  1. 求 \( g(x) \) 的单调性,证明 \( g(x) > 0 \)(或 \( <0 \))在目标区间恒成立。

核心题型 2:双零点问题(已知 \( f(x_1)=f(x_2)=0 \),证明 \( x_1 + x_2 > 2k \) 或 \( x_1x_2 > k^2 \))

解题通法:对称化构造

  1. 先求 \( f(x) \) 的极值点 \( x = k \)(假设 \( f(x) \) 在 \( (-\infty,k) \) 递减,\( (k,+∞) \) 递增,且 \( x_1 < k < x_2 \));

  1. 构造对称函数 \( g(x) = f(x) - f(2k - x) \)(目标证明 \( x_2 > 2k - x_1 \),即 \( f(x_2) = f(x_1) < f(2k - x_1) \));

  1. 求 \( g(x) \) 在 \( (-\infty,k) \) 的单调性,证明 \( g(x) < 0 \)(即 \( f(x) < f(2k - x) \)),进而推出 \( x_1 + x_2 > 2k \)。

四、避坑技巧与易错点警示

  1. 定义域遗漏:如 \( f(x) = \ln x - ax \) 定义域为 \( x>0 \),讨论时不可忽略 \( x→0^+ \) 的趋势(如 \( x→0^+ \) 时 \( \ln x→-∞ \),\( -ax→0 \),故 \( f(x)→-∞ \));

  1. 参数讨论不全面:含参导数零点(如 \( f'(x) = x^2 - a \))需按 \( a > 0 \)、\( a = 0 \)、\( a < 0 \) 分类,不可漏算 \( a=0 \) 的情况;

  1. 极值点与零点混淆:极值点是 \( f'(x)=0 \) 的点,零点是 \( f(x)=0 \) 的点,需明确 “极值符号决定零点个数”,而非极值点本身是否为零点;

  1. 端点趋势分析错误:对 \( x→+∞ \) 时的函数趋势,需结合最高次项(如 \( f(x) = x^3 - 3x \),\( x→+∞ \) 时 \( x^3 \) 主导,\( f(x)→+∞ \))。

五、备考建议

  1. 抓基础题型:先熟练掌握 “不含参零点判断” 和 “单极值含参讨论”,这两类占高考导数零点题的 70% 以上;

  1. 总结通法模板:如含参讨论时,固定 “求导→找导数零点→分区间求极值→分析极值符号” 的流程,避免思路混乱;

  1. 多练真题:近 5 年高考真题中的零点问题(如 2021 新高考 II 卷、2020 全国 I 卷)至少做 2 遍,熟悉命题风格;

  1. 积累构造经验:对双零点问题,牢记 “对称化构造” 的核心思路,多尝试构造 \( g(x) = f(x) - f(2k - x) \) 或 \( g(x) = x f(x) \) 等辅助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