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长度的单位-知识点
- 1.1.1长度的单位-题-填单位
- 1.1.1长度的单位-单位换算-方法
- 1.1.1长度的单位-单位换算-习题
- 1.1.2长度的测量-知识点
- 1.1.2长度的测量-题-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数
- 1.1.2长度的测量-题-长度的估测-1
- 1.1.2长度的测量-题-长度的估测-2
- 1.1.2长度的测量-题-刻度尺读数分析
- 1.1.2长度的测量-题-特殊测量法
- 1.1.3时间的测量-知识点+题
- 1.1.4误差-知识点+题
- 1.2.1-2机械运动、参照物-知识点
- 1.2.2参照物-题-1
- 1.2.2参照物-题-2
- 1.2.2参照物-题-3
- 1.3.1速度-知识点
- 1.3.1速度-题
- 1.3.2匀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 1.3.2速度题-速度基本计算-1
- 1.3.2速度题-速度基本计算-2
- 1.3.2速度题-平均速度计算
- 1.3.2速度题-速度比值计算
- 1.3.2速度题-运动图像-知识点
- 1.3.2速度题-运动图像-题-1
- 1.3.2速度题-运动图像-题-2
- 1.3.2速度题-运动图像-题-3
- 1.3.2速度题-火车过桥
- 1.3.2速度题-回声测速
- 1.3.2速度题-追及相遇问题
- 1.3.2速度题-顺流逆流问题
- 1.3.2速度题-乱七八糟问题
- 1.4.1实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
- 1.4.1实验:测量平均速度-题
- 2.1.1声音的产生-知识点-题
- 2.1.2声音的传播-知识点-题
- 2.1.3声速-知识点-题-1
- 2.1.3声速-题-2-声速基本计算
- 2.1.3声速-题-3-敲管子-回声plus
- 2.2.1音调-知识点
- 2.2.1音调-题1
- 2.2.1音调-题2
- 2.2.2响度-知识点-题
- 2.2.3音色-知识点-题
- 2.3.1声与信息-知识点-题
- 2.3.2声与能量-知识点-题
-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知识点-题
- 3.1.1温度计-知识点-题
- 3.1.2摄氏温度知识点-题1
- 3.1.3温度计的使用-知识点-题
- 3.1.4体温计-知识点-题
- 3.1.5温度计刻度题
- 3.1.5不准温度计的题
- 3.2.1物态变化
- 3.2.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题
- 3.2.3熔点和凝固点-知识点
- 3.2.3熔点和凝固点-题
- 3.2.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知识点-题
- 3.2.5晶体熔化实验题
- 3.3.1沸腾-知识点
- 3.3.1沸腾-题-1
- 3.3.1沸腾-题-2
- 3.3.2蒸发-知识点-题
- 3.3.3液化-知识点
- 3.3.3液化-题
- 3.4.1升华和凝华-知识点
- 3.4.1升华和凝华-题
- 3.4.2物态变化综合题目
- 4.1.1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1
- 4.1.1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2
- 4.1.1光的直线传播-题1-光源-直线传播
- 4.1.1光的直线传播-题2-小孔成像
- 4.1.1光的直线传播-题3-作图
- 4.1.2光的传播速度-知识点-题
- 4.2.1光的反射定律-知识点
- 4.2.1光的反射定律-题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 4.2.1光的反射定律-题2-光的反射定律
- 4.2.1光的反射定律-题3-光的反射作图
- 4.2.1光的反射定律-题4-光的反射定律plus
- 4.2.2光路的可逆性-知识点-题
- 4.2.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知识点-题
- 4.3.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识点
- 4.3.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题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
- 4.3.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题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
- 4.3.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题2-平面镜成像作图
- 4.3.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题3-平面镜成像应用1
- 4.3.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题3-平面镜成像应用2
- 4.3.2平面镜成虚像-知识点
- 4.3.2平面镜成虚像-题1-平面镜成虚像原理
- 4.3.2平面镜成虚像-题2-平面镜成虚像作图plus
- 4.3.3平面镜的应用-知识点-题
- 4.4.1光的折射-知识点
- 4.4.1光的折射-题1-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
- 4.4.1光的折射-题2-光的折射规律
- 4.4.1光的折射-题3-光的折射作图
- 4.4.2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知识点
- 4.4.2生活中的折射现象-题1-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 4.4.2生活中的折射现象-题2-光的折射作图plus
- 4.5.1色散-知识点-题
- 4.5.2色光的混合-知识点-题
- 4.5.3看不见的光-知识点
- 4.5.3看不见的光-题
- 5.1.1凸透镜和凹透镜-知识点-题
- 5.1.2透镜对光的作用-知识点
- 5.1.2透镜对光的作用-题1-透镜对光的作用
- 5.1.2透镜对光的作用-题2-光斑大小问题
- 5.1.3焦点和焦距-知识点-题
- 5.1.4三条特殊光线-知识点
- 5.1.4三条特殊光线-题
- 5.2.1照相机-知识点-习题
- 5.2.2投影仪-知识点-习题
- 5.2.3放大镜-知识点-习题
- 5.2.4实像和虚像-知识点-习题
- 5.3.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识点
- 5.3.2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知识点
- 5.3.3凸透镜成像题-基本规律-1
- 5.3.3凸透镜成像题-基本规律-2
- 5.3.3凸透镜成像题-基本规律-3
- 5.3.3凸透镜成像题-基本规律-4
- 5.3.3凸透镜成像题-移动物体和凸透镜-1
- 5.3.3凸透镜成像题-移动物体和凸透镜-2
- 5.3.3凸透镜成像题-交换物体和光屏的位置
- 5.3.3凸透镜成像题-判断焦距
- 5.3.3凸透镜成像题-调整高度
- 5.3.3凸透镜成像题-有F的改进版
- 5.3.3凸透镜成像题-换凸透镜
- 5.3.3凸透镜成像题-添加透镜
- 5.3.3凸透镜成像题-遮住透镜
- 5.3.3凸透镜成像题-用眼睛直接透过凸透镜观察
- 5.3.3凸透镜成像题-不是凸透镜的凸透镜
- 5.4.1眼睛-知识点-习题
- 5.4.2-3近视眼远视眼及矫正-知识点
- 5.4.4近视眼远视眼-习题
- 5.4.5番外——眼镜的度数
- 5.5.1显微镜-知识点-题
- 5.5.2望远镜-知识点-题
- 5.5.3探索宇宙
- 6.1.1质量-知识点
- 6.1.1质量-题1-质量的概念和填单位
- 6.1.1质量-题2-单位换算
- 6.1.1质量-题3-质量的估测
- 6.1.2天平的使用-知识点
- 6.1.2天平的使用-题
- 6.1.3天平误差分析-砝码的问题
- 6.1.3天平误差分析-天平的问题
- 6.1.3天平误差分析-小明的问题1
- 6.1.3天平误差分析-小明的问题2
- 6.1.3天平误差分析-小明的问题3
- 6.1.4质量的测量-特殊测量法
- 6.1.4质量的测量-测液体质量
- 6.1.4质量的测量-取一定质量的物体
- 6.2.1密度-知识点1
- 6.2.1密度-知识点2
- 6.2.1密度-题1
- 6.2.1密度-题2
- 6.3.1密度计算-最简单的计算
- 6.3.1密度计算-单位换算
- 6.3.1密度计算-公式变形
- 6.3.1密度计算-估算
- 6.3.1密度计算-没有数儿的计算
- 6.3.1密度计算-冰与水
- 6.3.1密度计算-水的反常膨胀
- 6.3.1密度计算-比例题型
- 6.3.1密度计算-m-V图像
- 6.3.1密度计算-装液体问题1
- 6.3.1密度计算-装液体问题2
- 6.3.1密度计算-装液体问题3
- 6.3.1密度计算-装液体问题4
- 6.3.1密度计算-空心问题1
- 6.3.1密度计算-空心问题2
- 6.3.1密度计算-特殊计算1
- 6.3.1密度计算-特殊计算2
- 6.3.1密度计算-混合的物
- 6.3.1密度计算-综合
- 6.4.1测固体的密度-知识点
- 6.4.1测固体的密度-题
- 6.4.2测液体的密度-知识点
- 6.4.2测液体的密度-题
- 6.4.3测密度误差分析-知识点-题
- 6.4.4特殊法测密度-等体积代换-测固体1
- 6.4.4特殊法测密度-等体积代换-测固体2
- 6.4.4特殊法测密度-等体积代换-测固体3
- 6.4.4特殊法测密度-等体积代换-测液体1
- 6.4.4特殊法测密度-等体积代换-测液体2
- 6.4.4特殊法测密度-等体积代换-测液体3
- 6.4.4特殊法测密度-等质量代换-测固体
- 6.4.4特殊法测密度-等质量代换-测液体
- Not the end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以下是其课程简介:
教材内容
第一章 机械运动: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等基本测量工具。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描述,知道如何选择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此外,还会学习运动的快慢,包括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以及如何计算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学习声音的特性,如音调、响度和音色,明白它们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同时,还会介绍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减弱噪声。
第三章 物态变化:首先认识温度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接着探讨熔化和凝固现象,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以及凝固过程。然后学习汽化和液化现象,包括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方式,以及液化的方法和应用。
第四章 光现象: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以及相关的应用,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以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认识透镜的种类,如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它们对光线的作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包括不同物距下成像的特点和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同时,还会介绍眼睛和眼镜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学习天平的使用方法,能够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此外,还会学习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通过实验探究密度的特性,并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等。
教材特点
体现学科育人要求: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增强应用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强化科学思维教育:过去教材强调对科学思维教育采取隐性渗透的方式,新教材在此基础上,还系统设计了 “方法点拨” 旁批,以显性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包括理想模型、抽象概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控制变量和类比等。
精心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针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要求,教材精心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每个活动围绕一个驱动任务展开,结合学生能感悟的现实问题学习物理知识,渗透核心素养目标。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和公式,如速度、密度、光的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等。学会使用基本的物理测量工具,如刻度尺、温度计、天平、量筒等,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环节。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如逻辑推理、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如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等。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