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八年级物理上逐题精讲

  • 名称:新版八年级物理上逐题精讲
  • 分类:初二课程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24/12/10 16:11:36

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逐题精讲

一、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回顾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米(m),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 1km = 1000m,1m = 10dm = 100cm = 100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 = 60min,1min = 60s。

测量工具:长度测量常用刻度尺,时间测量常用秒表。使用刻度尺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典型题目讲解

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题目。如果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物体一端对齐刻度线 0,另一端在 3.20cm 处,读数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物体长度是 3.20cm。这里强调估读的重要性,估读值虽然是估计的,但也需要符合实际测量情况。

对于时间测量的题目,如秒表读数。大圈一圈是 30s,小圈一格是 1min。如果小圈指针在 1min 和 2min 之间,大圈指针在 10s 处,那么时间读数就是 1min10s。

(二)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回顾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通常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典型题目讲解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是____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____的。” 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和司机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乘客是静止的;以路边树木为参照物,乘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乘客是运动的。

还有判断诗句中物体运动状态的题目,如 “两岸青山相对出”,这里是以船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

(三)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回顾

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公式是,单位是米每秒(m/s),还有千米每小时(km/h),1m/s = 3.6km/h。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其运动的快慢,公式是(这里的是总路程,是总时间)。

典型题目讲解

对于速度计算的题目,如 “一辆汽车在 3h 内行驶了 180km,它的速度是多少?” 根据公式,将,代入,可得。如果要换算成 m/s,。

对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的题目,例如一个物体在前半段路程的速度是,后半段路程的速度是,求全程的平均速度。设总路程为,则前半段路程所用时间,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全程平均速度。

二、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回顾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声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典型题目讲解

例如,“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振动使水溅起。

关于声速的题目,如 “在一根很长的装满水的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能听到几次声音?” 答案是三次,因为声音在钢管、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且钢管和水传播的声音先被听到。

(二)声音的特性

知识点回顾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频率决定音调,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振幅决定响度,振幅是指物体振动的幅度。此外,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典型题目讲解

例如,“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D.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答案是 A,因为男低音频率低,音调低,独唱时响度大;女高音频率高,音调高,轻声伴唱响度小。

对于根据音色判断发声体的题目,如 “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是因为它们的()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节奏不同”,答案是 C。

(三)声的利用

知识点回顾

声与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蝙蝠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医生利用 “B 超” 检查身体等。

声与能量: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等。

典型题目讲解

例如,“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A.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B. 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 用 B 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 用超声波加湿器使空气加湿”。答案是 C,A、B 选项是利用声传递能量,D 选项是利用超声波的特性使水雾化,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点回顾

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典型题目讲解

例如,“为了减弱教室里的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 在教室里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B. 禁止学生在教室内讲话 C. 在教室周围植树 D. 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答案是 C,A 选项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B 选项禁止学生讲话不现实;C 选项在教室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选项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但会影响学生听课。

三、物态变化

(一)温度

知识点回顾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里面的液体可以是水银、酒精或煤油。使用温度计要注意量程、分度值,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典型题目讲解

例如,“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温度计的玻璃泡部分浸入液体中 B. 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读数 C.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下表面相平 D.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答案是 D,A 选项玻璃泡要全部浸入;B 选项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C 选项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回顾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需要吸热。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需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温度也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典型题目讲解

例如,“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 从图像可以看出,该物质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所以是晶体,熔点是 80℃。

对于晶体熔化和凝固条件的题目,如 “把一块 0℃的冰放入 0℃的水中,冰____(选填‘会’或‘不会’)熔化,因为____。” 答案是不会,因为冰熔化需要吸热,而 0℃的冰和 0℃的水温度相同,没有温度差,不能吸热。

(三)汽化和液化

知识点回顾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需要吸热。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需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典型题目讲解

例如,“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小明发现自己家里的水壶烧水时,水烧开后温度计的示数会超过 100℃,可能的原因是()A. 水壶的质量不好 B. 家里的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 C. 家里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D. 温度计不准确”。答案是 B,因为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对于液化现象的题目,如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A. 水蒸气 B. 小水珠 C. 二氧化碳 D. 小冰晶”。答案是 B,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 “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回顾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需要吸热,如碘的升华、干冰升华。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需要放热,如霜的形成、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后灯泡壁变黑(钨丝升华后凝华)。

典型题目讲解

例如,“用久了的电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受热产生____现象,然后钨的气体又在灯泡壁上____的缘故。” 答案是升华、凝华。

对于判断物态变化过程的题目,如 “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A. 二氧化碳 B. 小水滴 C. 空气 D. 水蒸气”。答案是 B,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