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1-无理数的历史
- 002-戴德金分割
- 003实数的运算
- 004确界原理
- 005有限覆盖定理
- 006实数公理和十进制小数
- 007可数集的基数
- 008不可数集的基数
- 009数列极限的概念
- 010用定义证明数列极限
- 011用邻域研究极限的性质
- 012极限的运算法则
- 013夹逼定理和极限的保序性
- 014广义实数集和Stolz定理
- 015单调数列的极限
- 016自然常数和Euler常数
- 017Bolzano-Weierstrass定理和极限点
- 018数列的上极限和下极限
- 019上极限和下极限的性质
- 020Cauchy收敛原理和实数完备性定理总结
- 021函数极限的概念
- 022Heine归结原理
- 023函数极限的性质
- 024大O和小o记号
- 025函数的上极限和下极限
- 026函数的逐点连续
- 027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 028函数的间断点
- 029函数的一致连续性
- 030Heine-Cantor一致连续性定理
- 031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 032一元函数的导数
- 033一元函数的微分
- 034导数和微分的计算
- 035隐函数和参数式函数的求导
- 036高阶导数
- 037不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 038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 039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
- 040微分学的中值定理
- 041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
- 042LHospital法则
- 043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
- 044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凸性
- 045初等函数的图像
- 046带Peano余项的Taylor公式
- 047Taylor公式的简单应用
- 048对Taylor公式余项的定量研究
- 049用余项估计误差
- 050Riemann积分的概念
- 051可积函数的简单性质
- 052上积分与下积分
- 053Darboux积分与可积准则
- 054零测度集
- 055Lebesgue定理与可积函数类
- 056Newton-Leibniz公式
- 057微积分基本定理
- 058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 059定积分的换元法
- 060平面图形的面积
- 061曲线的弧长
- 062旋转体的体积和旋转曲面的面积
- 063定积分研究不等式
- 064Holder不等式Minkowski不等式
- 065反常积分的计算
- 066级数的简单性质
- 067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
- 068级数与积分的关系
- 069Cauchy积分判别法
- 070Cauchy根值判别法和dAlembert比值判别法
- 071Rabbe判别法
- 072比值判别法的层级和正项级数判别法总结
- 073级数的Cauchy收敛原理和Leibniz判别法
- 074Dirichlet判别法与Abel判别法
- 075绝对收敛条件收敛和级数的重排
- 076级数的乘法
- 077无穷乘积
- 078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
- 079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
- 080一致收敛的判别法
- 081极限函数与和函数的连续性
- 082准一致收敛
- 083极限函数与和函数的逐项积分与逐项微分
- 084处处连续处处不可导的Weierstrass函数
- 085充满正方形的Peano曲线
- 086幂函数的收敛半径
- 087幂级数的分析性质
- 088Abel第二定理和Tauber定理
- 089幂级数的运算
- 090泰勒级数
- 091形式幂级数
- 092Weierstrass逼近定理
- 093Bernstein多项式
- 094非负函数无穷积分的敛散性
- 095无穷积分的Cauchy收敛原理
- 096第二积分中值定理
- 097无穷积分的Dirichlet判别法和Abel判别法
- 098瑕积分的敛散性
- 099Euclid空间的线性性质
- 100Euclid空间的度量结构
- 101Euclid空间中点列的收敛
- 102Euclid空间中的开集
- 103Euclid空间上的闭集
- 104多元函数的极限
- 105多元函数的累次极限
- 106多元函数的连续性
- 107有界闭集上的连续函数
- 108一般的度量空间
- 109一般的范数和内积
- 110度量空间的完备化
- 111等价度量和等价范数
- 112压缩映射原理
- 113拓扑空间
- 114拓扑空间中的点集
- 115拓扑空间中的收敛性和Hausdorff公理
- 116连续映射
- 117同胚映射
- 118拓扑不变量
- 119紧致空间
- 120度量空间中的列紧集
- 121列紧集和有界闭集
- 122连通空间
- 123道路连通
- 124拓扑学家的正弦曲线
- 125Cantor三分集
- 126低阶行列式
- 127行列式的性质
- 128线性映射与矩阵乘法
- 129矩阵乘法的性质
- 130可逆矩阵
- 131几何空间的线性结构
- 132向量的内积和外积
- 133向量的混合积
- 134平面的方程
- 135直线的方程
- 136旋转面的方程
- 137柱面和锥面方程
- 138方向导数和偏导数
- 139全微分的概念
- 140用全微分求导
- 141全微分的几何意义
- 142可微可导和连续的关系
- 143用全微分估计误差
- 144向量值函数的微分
- 145多元函数的链式法则
- 146向量值函数的链式法则
- 147高阶偏导数
- 148复合函数的高阶偏导数
- 149齐次函数的Euler定理
- 150高阶全微分
- 151多元函数的微分中值定理
- 152多元函数的Taylor公式
- 153多元极值的必要条件
- 154多元极值的充分条件
- 155隐函数定理
- 156隐函数求导
- 157方程组的隐函数定理
- 158不动点法研究隐函数定理
- 159方程组求导法
- 160逆映射定理
- 161秩定理
- 162函数相关性
- 163条件极值
- 164Lagrange乘数法
- 165正则曲线
《数学分析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述
数学分析是数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后续许多数学课程如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微分几何等的基础。同时,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分析主要研究函数的各种性质,包括连续性、可微性、可积性等。它以极限理论为基础,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和论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数学体系。
二、课程内容
极限理论
数列的极限:这是极限理论的基础部分之一。通过对数列极限的研究,引入极限的定义(ε-N 定义),探讨数列极限的性质,如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等。例如,对于数列,当趋向于无穷大时,如果,根据极限的定义,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都存在正整数,当时,。
函数的极限:包括趋向于有限值时函数的极限(定义)以及趋向于无穷大时函数的极限。例如,当时,函数的极限为,即对于任意,存在,当时,。函数极限的性质与数列极限有相似之处,也有其独特性,它是研究函数连续性等其他性质的基础。
一元函数微分学
导数的概念:导数是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变化率,它刻画了函数的局部变化情况。通过极限的方法来定义导数。例如,对于函数,它在处的导数,表示函数在点处切线的斜率。
求导法则:包括基本函数的求导公式(如常数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的求导公式)以及求导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链式法则)等。例如,(乘法法则),(对数函数求导公式),(指数函数求导公式)等。通过这些法则,可以对各种复杂函数进行求导。
微分中值定理:如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等。这些定理是微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表明若函数满足在上连续,在内可导,则存在,使得。它在证明不等式、研究函数的性质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利用导数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当时,函数在相应区间单调递增;当时,函数在相应区间单调递减。通过求导找到函数的极值点(导数为的点或导数不存在的点),再进一步判断是极大值还是极小值,从而确定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值。
一元函数积分学
不定积分:不定积分是求导的逆运算,即已知函数的导数,则是的一个原函数,的不定积分(为任意常数)。学习基本积分公式以及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等积分方法。例如,()是基本积分公式之一,换元积分法如令来计算等。
定积分:定积分是通过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的方法来定义的,它表示函数在区间上的累积效应。定积分的性质包括线性性、区间可加性等。例如,(线性性)。计算定积分的方法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即若是在上的一个原函数,则。
定积分的应用:包括求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曲线的弧长等。例如,求由曲线与轴在区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通过定积分来计算。
多元函数微分学
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类似一元函数,多元函数也有极限和连续的概念,但由于变量增多,其定义和性质更为复杂。例如,对于二元函数,的定义要考虑以任意方式趋向于的情况。
偏导数与全微分:偏导数是多元函数对其中一个自变量求导,而其他自变量视为常数。全微分则是综合考虑各个自变量的变化对函数的影响。例如,对于函数,,,全微分。
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包括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最值问题,条件极值等。例如,求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条件极值,可以通过拉格朗日乘数法来求解。
多元函数积分学
二重积分:二重积分的概念是通过对曲顶柱体体积的计算引入的,它的计算方法有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等。例如,计算,其中是由,,所围成的区域,可以通过先对积分再对积分的直角坐标法来计算。
三重积分:三重积分与二重积分类似,是对三维空间中物体质量、体积等的计算,也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包括第一型曲线积分(对弧长的曲线积分)、第二型曲线积分(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第一型曲面积分和第二型曲面积分等。它们在物理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计算变力沿曲线做功(第二型曲线积分)等。
三、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系统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让学生熟悉极限、导数、积分等核心内容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论证能力,能够进行准确的数学推导和证明。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分析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包括准确计算极限、导数、积分等。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对数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在数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等,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分析的核心内容。
例题分析:通过讲解大量的例题,帮助学生掌握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课程考核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考勤等,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如 30%)。
期中考试:对学生前半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如 30%)。
期末考试:全面考查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如 40%)。
通过对数学分析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为进一步学习更高层次的数学课程和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数学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