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昆曲之美》公开课

  • 名称:香港中文大学:《昆曲之美》
  • 分类:名校公开课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23/6/6 21:36:59

著名作家白先勇说:“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日本人有能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德国人有古典音乐。他们对自己民族这种雅乐都极端引以为傲,我们中国人的雅乐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昆曲。”诞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昆曲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

元代末年,相传昆山人顾坚始创昆腔。明代嘉靖年间,北曲清唱家魏良辅到吴中后,致力于南曲。他认为当时的一些南曲唱腔“率平直无意致”,于是以原昆山腔为基础,吸收北曲中的一些唱法,形成新的“水磨调”。但这时的昆曲仍是清唱,尚未能体现剧本,形诸舞台。

明万历年间,魏良辅配合传奇作家梁辰创作了《浣纱记》,讲述春秋时期吴越争雄之事,第一次将昆曲搬上剧坛。随后昆曲开始风靡全国,受到了士大夫和老百姓的激赏,成为两百年间的“流行音乐”。1617年,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一经刊行,“几令西厢减价”,男女老少竞相传阅,之后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朱素臣的《十五贯》,方成培的《雷峰塔》等一些传世名篇纷纷问世。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如果今生不曾与昆曲结识,就像青春时期错过了一次美丽的约会,擦肩而过了一段浪漫缠绵的爱情故事。若是有一天与它不期而遇,那细腻传神的表演,韵味悠长的水磨腔,定叫人柔肠百转,心灵震颤,心动神摇。

为了自由冲破规矩礼教,因爱穿越了三年时空桎梏的至情女子,纵然已是一缕漂泊的幽魂,也未曾停止对爱的追求。最终真情感动上天,丽娘为爱重生,才子佳人终成眷属。四百年前,汤显祖写下“临川四梦”,自称“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四百年后的今天,人们仍愿走进戏院,听这一场缠缠绵绵的青春之恋,为戏中人动情落泪。

昆曲是一种一旦接近就无法忘怀,一旦聆听就沉迷其中,一旦爱慕就刻骨萦怀的艺术。它就像一个默默陪伴的知己,倾听你内心最安详的童话,善解你幽微细腻的心绪。它是你手中的古琴,拨动心灵的弦音,触发你感怀万物的情思。千回百折,流荡不息,随时潜入你的梦,酿成缕缕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