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名师同步课程

  • 名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名师同
  • 分类:初二课程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21/12/18 10:41:03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 自然灾害

1、常见的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2、自然灾害种类的分布地区及原因

3、避灾:

(1)发生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2)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空旷地带,不能及时撤离可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1)类型:耕地、林地、草地A(比重最大)

(2)耕地占世界第四位,林地占世界第六位

二、几类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2)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3)我国三大林区:a东北林区(最大的自然林区);b西南林区(树种最丰富的林区);c东南林区(最大的人工林区)

三、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①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②山地多,平地少。(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

③后备耕地资源缺乏。(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四、我国土地政策的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第二节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可用的淡水资源。

(2)中国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3)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4)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来衡量。

(5)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办法:

①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修建水库。

②空间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一一跨流域调水。

三、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②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

措施:①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

四、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我国北方水资源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海河、辽河。

五、跨流域调水工程包括:

A.引滦入津;B.引黄入晋;C.引黄济青;D.引滦入唐;E.南水北调东线方案;F .南水北调中线方案;G.南水北调西线方案

南水北调:把我国长江流域的水调往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分为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主要缓解西北地区缺水)方案。

活动课 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及分类:

(1)含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源于自然界、有用性)如土地、矿产、森林、水能、太阳能等。

(2)分类: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的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保护和培育),如土地、森林、水、水能等;用一点少一点,短时间(或人类历史时期)不可再生叫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如矿产资源。

(3)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 因地制宜 发展农业

一、农业及其地位

(1)农业:通过培育植物和饲养动物等方式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就是农业;农业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等部门。

(2)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农业地区分布

1、东西部差异

(1)东西部分界线:以400mm(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等降水量线为界可分为东南部农耕区和西北部牧区。

(2)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3)东部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南北差异

(1)东南部以800mm(秦岭-淮河线)为界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各自的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2)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

(3)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4)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5)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6)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农业发展的条件:

①自然条件:地形、水资源、气候、土壤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技术水平、交通运输、国家政策等。

2、布局原则: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的山区——林业(保持水土)宜林则林;在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耕作业,宜粮则粮;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区——畜牧业,宜牧则牧;在河湖较多、水流平缓的地方——淡水渔业,宜渔则渔。城市郊区发展郊区农业(花卉、蔬菜、肉、蛋等)——市场需求;桑基鱼塘——生态农业。

第二节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一、工业的地位及分类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把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重工业,如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等;把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轻工业,如食品、纺织、玩具等。

二、能源与原材料分布

(1)煤炭资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

a、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尤以山西、陕西、内蒙古最多。

b、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处有“乌三角”之称,为我国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其中山西最多,有“煤海”之称。

(2)石油资源: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a、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油气储量最多,有“西气东输”管道从新疆轮南到上海。

b、主要油田:大庆油田(黑)、 胜利油田(鲁)、辽河油田(辽)、 甘肃玉门油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3)铁矿资源:河北、辽宁、四川三省储量最大。

(4)能源分布特点:煤、石油等能源以北方居多,南方多水能。

三、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是衡量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九大钢铁工业中心:攀枝花、重庆、武汉、马鞍山、上海、北京、包头、太原、鞍山。

(2)我国钢产量居世界第一。长江沿岸地带占5个,有“钢铁走廊”之称。

四、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及分布特点

北重南轻,中间两个为综合。

(1)四大工业基地及特点、中心城市:

(2)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我国工业分布表现沿江河、沿海、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

五、高新技术产业

(1)它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为“龙头”的产业,其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主要特点:从业人员中科研和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大;成本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所占份额大;产品的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

(3)分布及分布特点:大多依附于大城市与高校和科研单位集中地,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在东部沿海地区,已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4)高新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高新技术包含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

(5)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北京中关村,我国第一个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号称中国的“硅谷”。

第三节 合理发展交通运输

一、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及现代五大交通运输方式:

(1)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二、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1)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2)最机动灵活,能实现从“门口到门口”的服务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

(3)以运输液体、气体为主,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小:管道运输。

三、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1)一般说来,贵重、急需而数量又不大的货物选航空运输。

(2)容易死亡、变质的货物、鲜货、短途可用公路运输。

(3)大宗、笨重、不急需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可选择水路或铁路运输(靠水则水路,靠铁路则铁路)。

四、交通运输网:

(1)铁路主干网

(2)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东南部密集,西北部稀疏。

(3)全国交通运输中心: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等。

(4)青藏公路:“世界屋脊”生命线,承担着80%的进藏物资的运输任务。

(5)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起止点:西宁-拉萨。

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一、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1、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

北方民居:院落开阔(地形平坦),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墙厚窗小(冬季低温,保温)。南方民居:院落较小(地形复杂),墙薄窗大(夏季高温,散热),屋顶坡度大(降水多,便于雨水流泻)。

傣家竹楼:下层架空,上层住人(炎热,潮湿)。

陕北窑洞:气候干燥,冬季低温。

2、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

北方吃面食(种小麦);南方吃米饭(种水稻);新疆等地以肉、奶为主(牧区);北方饮暖性的红茶和花荼(低温);南方饮绿茶(炎热)。

3、服饰与地理环境

服饰的款式、面料、色彩和衣着的季节更换等均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举例:藏袍(气温日较差很大);蒙古族毛皮服饰(牧区)。

二、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

1、民俗旅游:黎族一竹竿舞;傣族一泼水节;汉族一赶庙会、扭秧歌、舞狮子、赛龙舟。

2、中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长城、北京故宫、苏州古典园林、丽江古城、承德避暑山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皖南古村落、黄山、泰山等。

湘教版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自然资源:存在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资源。

1、主要类型: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2、自然资源的特征

①数量的有限性:指资源的数量,与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相矛盾,故必须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②分布的不平衡性:指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

③资源间的联系性: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故必须强调综合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

④利用的发展性: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将进一步拓展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3、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对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

4、非可再生资源: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对不可再生资源,应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5、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特点: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等。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

1、土地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及世界的1/3。

二、类型齐全

1、各类土地资源齐全: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图)

2、草地面积较广,所占比重大,居世界前列;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3、中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

三、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

1、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2、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和东南山区(人工林和次生林)。

3、草地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

4、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

四、珍惜每一寸土地

1、耕地存在的问题:人均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工矿与建筑用地占用及乱占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

对策:提高耕地的生产力,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利用率。

2、林地存在的问题:管理不力,滥伐现象严重。

对策:营林、护林、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草地存在的问题:超载,管理不力,造成退化。

对策: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防灾。

4、土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

1、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 却占全国总流量80%以上。

2、黄河、准河、海河流域面积占全国耕地的38%,然而以上流域的淡水资源只占6%。

3、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五个带:P73;图3-20

4、我国水资源供需情况对应地区

二、时间分配不均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1、中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

2、对生产的影响:易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

三、节约每一滴水

1、地区分布不均: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最大规模)——把长江流域富余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2、时间分布不均:兴建水库。实例:小浪底、三峡水利枢纽。

3、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上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是目前长江干流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4、我国各大水系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水系是长江水系,其次是珠江水系。

5、污染和浪费:节约和防治。

6、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

7、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条路线:P76 图3-24。

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一、多样的生物资源

1、优越的海洋自然环境

(1)地跨多个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2)大陆架面积宽广。

(3)海水温度适中。

2、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3、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最大)、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4、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占海洋水产品产量的1/3以上。

5、我国海水养殖品种有海带、紫菜、虾、贝、牡蛎、鲍鱼等。

6、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我国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海洋矿产资源有锆石、钛铁矿、石英砂等。

7、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海盐和镁、溴、碘等化学元素。

二、巨量的化学资源

长芦盐场(最大)、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三、保护“蓝色国土”

1、海洋资源存在的问题: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如过度捕捞、石油污染、赤潮。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

2、成因:沿海工厂和城市向海洋排污;石油污染处于严重;赤潮的频频出现。

3、治理: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防止海洋污染,并对海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

1、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4、目前,中国的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5、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新型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等。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6、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记住商品粮基地。

7、中国经济作物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经济作物具有:经济价值高、种植技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点。

8、油菜在中国的种植面积最广,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油菜产区;花生在山东、河南两省相对集中。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广西为最大产区;甜菜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9、中国的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四大牧区是: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有利条件:草原辽阔,牧场宽广,水草肥美,适宜放牧。

10、农耕区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四川、湖南、河南是中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饲养方式由农户分散饲养向专业化生产转变。

第二节 工业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煤炭、钢铁、水泥、发电量、棉布、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2、最大能源的煤炭工业分布:

(1)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是我国产煤最多的省。

(2)基地:山西的大同、阳泉;河北的开滦、峰峰;河南的平顶山;内蒙古的霍林河;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贵州的六盘水;江苏的徐州;安徽的淮北、淮南。

3、第二大能源的石油工业分布:

(1)基地:黑龙江的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和山东交界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陕西和内蒙交界的神府一鄂尔多斯油田。

(2)新疆是未来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4、潜力巨大的水能开发地区: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松花江的上游。

5、钢铁工业的分布,钢铁工业大多分布在铁矿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如辽宁的鞍山、四川的攀枝花、湖北的武汉。上海宝钢有靠近市场和便利的海运等条件。

6、中国基本形成以工业设备、农业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相对合理的机械工业体系,形成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武汉、重庆等全国性大型机械工业基地。

7、纺织工业已形成包括棉、毛、丝、麻纺织和化纤等行业在内地完整体系。以棉纺织工业最为重要。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地是主要的棉纺织工业基地。

8、中国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主要有四大密集区: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西安杨凌高新区为中心的沿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一、重要作用:发展经济的先行官和纽带作用。

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三、公路运输:全国所有的县及95%乡镇通车。重点:青藏、川藏、新藏、滇藏、青新公路。

四、铁路运输: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四横五纵铁路干线(记P103图和表)

1、四横:(1)滨洲一滨绥线;(2)京包一包兰线;(3)陇海一兰新线;(4)沪杭一浙赣一一湘黔线—贵昆线。

2、五纵:(1)京沪线;(2)京九线;(3)京哈一京广线;(4)焦柳线;(5)宝成一成昆线。

3、主要铁路枢纽:北京、上海、徐州、郑州、株洲、兰州、包头、哈尔滨、九龙、广州等。

五、海洋运输

(1)有利条件;

(2)运输航线分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沿海航线以厦门为中心,分北方沿海航线(大连和上海为中心)和南方沿海航线(广州和香港为中心);远洋航线以沿海港口为据点。

六、内河运输:长江、珠江、松花江、准河、和京杭运河为航道。

七、管道运输:西气东输工程

八、航空运输:四大航空港(北京、上海、香港、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