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1.1树木学简介(树木分类概述)
- [1.2.1]--1.3树木形态
- [1.3.1]--1.4树木生长发育与物候观测
- [1.4.1]--1.5树木与环境
- [1.5.1]--1.6树种分布区和树木区系
- [1.6.1]--1.7森林树种地理分布概述(一)
- [1.7.1]--1.8森林树种地理分布概述(二)
- [2.1.1]--树种拉丁学名-读音教学
- [3.1.1]--2.1裸子植物形态术语
- [3.2.1]--苏铁科
- [3.3.1]--银杏科
- [4.1.1]--树木冬态术语
- [4.2.1]--树木冬态观察实验
- [5.1.1]--松科(1)
- [5.1.2]--松科(2)
- [5.1.3]--松科(3)
- [5.1.4]--松科(4)
- [5.2.1]--柏科(1)
- [5.2.2]--柏科(2)
- [5.2.3]--柏科(3)
- [5.3.1]--红豆杉科
- [5.4.1]--麻黄科
- [6.1.1]--木兰科
- [6.2.1]--樟科
- [6.3.1]--桑科
- 【北京林业大学】[6.4.1]--榆科
- 【华中农业大学】[1.1.1]--绪论
- [1.2.1]--总论1.1植物分类的等级与命名
- [1.3.1]--总论1.2植物分类的依据
- [1.4.1]--总论1.3植物分类系统
- [1.5.1]--总论1.4植物分类检索表
- [1.6.1]--总论1.5园林应用中的分类法
- [2.1.1]--总论2园林树木的观赏特性
- [2.2.1]--总论3.1园林树木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用
- [2.3.1]--总论3.2园林树木对环境的美化作用
- [2.4.1]--蜡梅科
- [2.5.1]--木兰科
- [2.6.1]--各论山茶科
- [3.1.1]--蔷薇科上
- [3.2.1]--蔷薇科下
- [3.3.1]--裸子植物概述
- [3.4.1]--银杏科
- [3.5.1]--苏铁科
- [3.6.1]--松科概述
- [3.7.1]--松科四属
- [4.1.1]--杉科概述
- [4.2.1]--杉科上
- [4.3.1]--杉科下
- [4.4.1]--柏科上
- [4.5.1]--柏科下
- [4.6.1]--罗汉松科
- [4.7.1]--三尖杉科
- [4.8.1]--红豆杉科
- [5.1.1]--总论-4园林树木的配植
- [5.2.1]--各论-杨柳科
- [5.3.1]--毛茛科、芍药科和小檗科
- [5.4.1]--杨梅科和胡桃科
- [5.5.1]--山毛榉科
- [5.6.1]--榆科和杜仲科
- [5.7.1]--桑科
- [6.1.1]--豆科概述
- [6.2.1]--豆科上
- [6.3.1]--豆科下
- [6.4.1]--芸香科
- [6.5.1]--楝科和苦木科
- [6.6.1]--樟科
- [6.7.1]--悬铃木科、金缕梅科和虎耳草科
- [6.8.1]--柿树科
- [7.1.1]--漆树科上
- [7.2.1]--漆树科下
- [7.3.1]--大戟科上
- [7.4.1]--大戟科下
- [7.5.1]--槭树科
- [7.6.1]--无患子科
- [7.7.1]--卫矛科、黄杨科和葡萄科
- [7.8.1]--椴树科、杜英科和梧桐科
- [8.1.1]--园林树种的选择与应用
- [8.2.1]--千屈菜科和锦葵科
- [8.3.1]--蓝果树科
- [8.5.1]--桂花
- [8.6.1]--木犀科
- [8.7.1]--冬青科和石榴科
- [9.1.1]--园林树种的调查
- [9.2.1]--园林树种的规划
- [9.3.1]--夹竹桃科和马钱科
- [9.4.1]--茜草科
- [9.5.1]--玄参科和紫葳科
- [9.6.1]--忍冬科
- [9.7.1]--百合科和棕榈科
- 【华中农业大学】[9.8.1]--禾本科
树木学(Dendrology)是研究树木的形态(morphology)、分类(classification)、地理分布(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生物学特性(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及生态学特性(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利用及其在林业生态工程、经济开发中的定位与作用的一门学科。现在已发展成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树木的各个方面。《树木学》

是既重视树木的基础理论又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材·树木学(南方本)(第2版)》主要面向我国南方,即秦岭一淮河以南的亚热带、热带地区;同时也尽量编人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树种。在树种的选取上,主要侧重于林业生产上的重要树种,以及天然林和人工林的主要树种。《树木学》(Dendrology) 是林业院校所特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林学等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本课程以《植物学》为基础,其研究对象是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资源利用及其在林业生态工程、经济开发及环境美化中的定位与作用等。

(1)掌握树木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培养学生野外鉴定树种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地区森林组成树种,主要的森林培育树种和珍稀濒危保护树种;
(3)认识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主要树种的作用。
(4)能够阅读有关树木学的英文材料(描写)。
我国疆域辽阔,环境差异很大,适合多种树木生长,树种资源十分丰富。考虑到树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所选树种以北京地区为代表,照顾到全国性的重要树种和引栽的国外重要树种,以便能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结合实际,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鉴别、研究树种分类的技能。
《树木学》的作用除树种分类、名称鉴定外,树种地理分布和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就成为林业生产中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依据。我国树种资源在9000种以上,有半数以上的种类尚不知其用途,真正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树种还是少数。研究树木资源、利用和保护,《树木学》及其有关学科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