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录

生理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生理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重点介绍从低级的感觉到高级的情绪等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身心合一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对于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可能并不熟悉,在课程讲述过程中我们力争用通俗浅显的语言介绍专业的生理机制,希望达到对于心理现象的产生我们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生理心理学(mooc)

第一章绪论

  1.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 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 的生理机制。 2. 研究对象和任务: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因此,研究并揭示 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 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它的高级部位 —— 大脑的活动方式,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3. 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意义: 第一,生理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在 解释心理的实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这门学科对 心理科学的发展必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人类的科学事业正在面临着物质的本 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和智力的产生四大问题的挑战。这四大问题的最后一个, 也是最困难的一个:智力是如何由物质产生的,正是心理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研 究智力的产生,生理心理学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第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 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第四,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生命力, 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寻根究底的。第五,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实践 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 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脑立体定位技术 脑损伤法 原理: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说、大脑皮层机能等势说 具体方法:不可逆损伤 : 横断损伤 吸出损伤 电解损伤 可逆损伤 : 扩布性阻抑 冰冻方法 神经化学损伤 刺激法(电刺激法, 化学刺激法)原理: 任何心理和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的兴 奋所引起,电刺激和化学刺激可以代替外部刺激。 电记录法:原理:神经系统的兴奋是以生物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生物化学分析法原理:机体活动受化学物质的影响(递质、受体) ,并且能改变体 内化学物质的含量。 分子遗传学技术:原理:基因控制化学物质的合成。 脑成像技术 :定义:通过成像技术记录脑活动的部位和功能变化。分为结构成像 和功能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功能性核磁共 振成像、核磁共振波谱、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 CT、PET。

    生理心理学(mooc)

第二章注意

注意的神经网络 :警觉网络、定向网络、执行网络 网状结构上行系统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蓝斑内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的活动 能够提高动物的警觉水平——注意周围环境的能力增强。 蓝斑—皮层 NE 耗竭能够导致注意 功能的障碍。 2)上行多巴胺系统的功能:中脑边缘 DA 系统激活行为反应,获得强化物。 中脑纹状体 DA 竭耗会导致反应的正常加速效应被取消,在反应准备过程中的作用。 3)上 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 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功能是影响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 乙酰胆碱拮抗剂 能够降低代表皮层唤醒的脑电活动, 而其激动剂能够提高皮层的脑电活动。 上行胆碱能系统 的作用机制: 一种可能性是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意刺激的作用, 帮助了刺激在皮层水平的 加工,另一可能是通过提高信号 /噪声比的机制而起作用。 4)上行 5—HT 系统的功能: 5-HT

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有关的过程。 总结:蓝斑皮层 NE 系统有维持紧张或唤醒的情境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 因而参与了选择 性注意的加工; 中脑边缘 DA 系统和中脑纹状体 DA 系统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 从而 在认知或运动的传出中扮演重要角色;皮层胆碱能系统促进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在注 意和记忆信息加工中处于基础地位; 5-HT 能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即降低无关信息引起的活 动,他与上述三个系统的功能是对立的。这些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同时活动, 以优化加工能力,易化反应传出。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通过维持大脑皮层的激活状态, 从而参与了注意过程。 定向网络:顶叶损伤引起的对侧疏忽症的主要表现是病人不能对出现在脑损伤对侧的空间刺 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原因: 一是对损伤的大脑半球同侧线索的过度注意, 而是注意损伤的大 脑半球对侧的目标出现了困难。 顶叶细胞反应的增强代表着总的注意系统的工作。 中脑上丘 及其周围区域的损伤破坏了有效线索引导行为定向的作用。 丘脑枕核对视觉形状的选择性有 作用。 总结:隐蔽的注意转移的事件顺序的特殊假设:先是顶叶使注意脱离现在的焦点,然后中 脑将注意的指针移向注意目标所在的区域,并且丘脑枕核参与对指向区域的信息输入实施 限制。 执行网络 :前额叶损伤: 病人主义的调控功能低下,对新异刺激和环境的干扰过分敏感。 前 额叶损伤的病人常常不能根据暗示信号调整自己的行为, 注意力很难在不同事物或不同行为 之间进行转移。 前额叶损伤的病人很难抑制已经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 前额叶损伤导致了行 动的选择性和组织性受到了破坏。 背外侧前额叶和扣带回是参与对许多不同新意刺激或微弱 提示活动的注意的脑区。 注意的生理学过程: 注意的转移机制: 优势兴奋中枢的转移——优势兴奋中心从其他区域转移到这种强烈刺激的 皮层代表点。 注意产生的中枢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大脑皮层上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 导服从于优势原则——当有集体把某种事物作为自己心理活动的对象时, 该事物在大脑皮层 上引起一个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心,这个优势兴奋中心对皮层其他区域较弱的兴奋起抑制作 用。优势兴奋中心的兴奋程度越高, 对其他区域的抑制作用越强, 这时注意力越集中。 其他 事物, 有的投射到优势兴奋中心的边缘, 即注意的边缘; 多数都射到优势兴奋中心之外,即 注意的范围之外。皮层上优势兴奋中心的出现与转移,不仅决定于刺激物的强度和新颖性, 也决定于刺激物对有机体的意义。 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 丘脑抑制性网状神经核既接受丘脑 -额叶系统的特异性兴奋作用,又 接受中脑网状结构泛化性的抑制影响, 从而使它成为一个抑制性闸门。 这个闸门对丘脑的各 种感觉接替实施控制, 从而对各种感觉冲动进行筛选。 只有能够通过闸门的神经冲动才能够 传导到大脑皮层,没有通过闸门的神经冲动则不能到达大脑皮层。 第三章 感觉过程

感受器 :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集体内外环境变化信息的结构和装置。 适宜刺激 :用某种能量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 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就能引起相应的 感觉。这一能量刺激形式或种类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换能作用 :吧作用于感受器的各种有效刺激转变为相应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或锋电 位,这种现象 ,, 感受器电位: 第刺激在转变为神经动作电位以前, 一般都要在感觉神经末梢或感受细胞上引 起一个在性质上类似于局部兴奋的电位变化。 这种电位变化称为 ,, 生理特性: 没有全或无 现象, 没有不应期, 有总和现象,只能向邻近细胞膜作点紧张性扩,可以使邻近有通透性的

膜去极化。 编码作用: 感受器再把外界刺激转变为神经动作电位的过程中, 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 转换,更重要的是吧外界刺激所包含的环境条件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和组 合之中,这一过程 ,, (信号形式的转换) 感受器的适应 :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 虽然刺激仍然继续作用, 但是神经纤维上的传入冲动 频率已经开始下降,这一现象 ,, 视网膜 :外周脑, 1)胚胎发育中视网膜与脑均起于外胚层,形态结构与脑相似 ----形成了多 层细胞与突触连接 2)功能上亦处理复杂的视觉信息 视网膜进行信息处理的机制: 1)色素细胞层内侧有三级细胞:第一级:光感受细胞:视杆 细胞,是锥细胞;第二级:双极细胞;第三级:神经节细胞。这三级细胞构成了视网膜内视 觉信息传递的直接通到。 一二级之间: 水平细胞层 ---感受其接受信息, 并反馈输回到感受器, 同时也输出到双极细胞。 二三级之间: 无长突细胞层 ---他从双极细胞接受信息, 有负反馈的 书回到双极细胞,同时又输出到神经节细胞。 -------- 内网络层 2)光敏感性:视杆细胞对光敏感度较高,在昏暗的环境中能引起视觉,但不能产生色觉, 只能区分明暗, 精确性差。是锥细胞对光的敏感性较低, 只能在强光条件下起作用,能分辨 颜色,分辨力也高 —能看清细节。 3)分布:靠近视网膜周边 ---视杆细胞多,视网膜中心 --视杆细胞多; 4)聚合程度:视锥系统小 —有时有单线联系;视杆系统大 —多汇一。 感光换能过程 :视感和三种视锥细胞 —不同光感受器的视色素分子之间化学结构上的差异使 每种色素具有不同的光谱吸收特性。 视杆 —视紫红质; 视锥 —蓝绿红敏感细胞。 视色素是光 —化学 —电转换的物质基础 =维生素 A+ 视色素蛋白质:光照视杆细胞对 Na 通透性增大,视 杆细胞超极化, 暗处去极化; 视网膜中相当一部分细胞在光刺激下产生兴奋的同时, 对其相 邻细胞施加相反的作用或侧抑制作用。 神经节细胞是视网膜的传出神经元, 可通过双击细胞, 水平细胞练习感光细胞的输入。丛神经节细胞开始产生动作电位,神经节细胞核双击细胞 感受野 ---拮抗式同心圆结构, 有给光中心细胞和撤光中心细胞之分。 (给去极化, 撤超极化) -----在视网膜上形成了给光通路和撤光通路 ----与传递明暗或黑白信息有关。 三原色理论 :三种基本颜色感受器 ---三种是锥细胞 —个含有一种色素—吸收光的特性不同 (接受和反射不同的光波) ;当光谱介于红绿蓝三者之间的波长光线作用时,它们可对吸收 光波波长与邻近的两种椎体细胞或色素起到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 于是在中枢引起光谱的上 介于此两色之间的其他颜色的感觉。 色觉对立机制理论 :存在红绿蓝黄四种原色。 红绿及黄蓝混合得不出其他颜色, 只能得到灰 和白,绿刺激可以抵消红刺激的作用,黄刺激可以抵消蓝刺激的作用。红绿、蓝黄、黑白三 对对立感受器。假定视网膜上有:黑白、红绿、黄蓝视素,每对视素对光照和黑暗呈现相反 的反应。红光使红绿色素破坏, 绿光使他建设。光刺激破坏白黑视素, 引起神经冲动产生白 色感觉。无光刺激时白黑视素重建, 此时产生黑色觉。每种颜色都含有白色成分, 每一种颜 色不仅影响其本身的视素活动,而且也影响白黑视素的活动。 色觉机制的现代观点 :一阶段: 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 他们各有独立的视色素能 够选择地吸收不同波长的可见光, 同时每一种物质又可以单独的产生黑白反应—在强光下产 生白反应, 无光刺激下黑反应。 二阶段: 在色觉信息由视锥细胞向视觉中枢传递过程中,上 述三种反应又重新组合,形成三对拮抗的反应,即红绿、蓝黄、白黑反应。三阶段:在皮层 上产生颜色感觉。 外侧膝状体在视觉信息平行处理中的作用: 1、给光中心和撤光中心通道 :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与神经元具有相似的结构:同心 圆构型,中心 ---周围拮抗,可以分为给光中心细胞和撤光中心细胞 2、XYW 通道 :猫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为 XYW 三类: X17 通道纤维 ---传导速度慢、感

受野小 ---其神经节细胞空间分辨能力高, 对比敏感度低, 反应具有线性特征。 Y18 通道纤维 传导速度快,对比敏感度高,空间分辨能力低,反应非线性—与检测亮度和运动信息有关。 W17、18、19 通道,传导速度最慢,一些 W 细胞对目标的运动方向敏感,其反应模式为给 光—撤光型, 属于方向敏感细胞和边缘检测器。 双眼视差是立体视觉的基础。 不同的视差信 息分别经由 XYW 通道进行平行处理。 3、左右眼信息通道 :外膝体由六层细胞构成。同侧眼—第 5、3、2 层,对侧眼—第 6、4、 1 层。相互重叠的每一层都与视网膜有点对点。左右眼信息分别投射到视皮层视皮层左右眼 优势柱,与其对应的眼优势细胞产生连接。 4、方位敏感性信息通道 :外侧膝状体中继细胞具有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相似的、向心的最 优方位分布规律。最优方位相近原则 5、空间频率通道 :视觉信息通过空间频率强弱不同的多通道分析处理的,空间频率多通道 模型。 6、运动方向信息通道: 猫--外膝体 XY 型细胞均有三分之一对方位敏感 7、颜色信息通道 :猴—视网膜 A 型细胞投射到大细胞层 (1-2) B 型细胞投射到小细胞层 (3-6) 小细胞层有色觉信息处理功能 视皮层分区 :V1 (17)纹状皮层或初级视皮层;视觉联络区: V2(18 区背侧) V3(18 区 腹侧) V4(19 区;V5 中颞区 简单细胞: 感受野有一条中央带, 可以是给光型或撤光型, 两侧是平行的拮抗区;对处于拮 抗区边缘一定方位和一定宽度的条形刺激反应强烈, 每一个简单细胞都有一个最优方位。 中 央带和两侧拮抗区在功能上可以严格的互相抵消。 复杂细胞 :感受野对特定方位的光带移动呈现最强反应, 对于在感受野中的任何位置的同方 向的线状光都有相似反应 -------- 只有方位信息无位置信息 特殊复杂细胞 :条形刺激反应类似于复杂细胞, 区别:特殊复杂细胞的一端或两端存在很强 的抑制区, 因而对条形刺激的长度有一定的限制, 超过了这个长度导致该细胞的活动出现抑 制,即反应减少或消失——端点终止反应。 特殊细胞对一定位置上的拐角有反应。 最优刺激 ——其感受野内某个特定位置上超某一方向运动的拐角。 颜色敏感神经元: 方位柱 :具有相同最有反应方位的视皮层细胞组成的功能柱。简单细胞 +复杂细胞 位置和 方向 空间频率柱 :皮层神经元按其发生最大反应的频率不同, 分成许多功能柱, 称为空间频率柱 颜色柱: 在眼优势柱内, 可见到插入的一些小颜色柱, 同一柱内所有细胞有相同的光谱反应 特性。 眼优势柱: 视皮层整个厚度被隔成了许多薄壁层, 相邻薄壁层内的细胞分为左眼或右眼所驱 动。这种分别对左右眼输入的刺激产生优势反应的薄壁层称为 ,, 超柱:视皮层的基本单位, 包含一组对所有方位有用的方位片层和一组对双眼有用的眼优势 片层,这种基本单位叫做 ,, 第四章知觉生理学 视觉恒常性的生理机制: 一个刺激本身可以不受时间、 空间和环境的影响, 保持其局部几何 性质的恒定, 视觉系统也具备抽提这种不变性质的能力; 然而,这种知觉恒常性是有限制的。 他可能因为刺激太复杂、 大脑加工太困难或需要更多的神经结构参与甚至需要更多的信息处 理时间而无法实现。 视知觉通路: 初级知觉通路: 运动信息 —V5 色彩信息— V4 与颜色相关的静态形状的中枢— V4 动态 形状— V3 

高级知觉通路: (大脑皮层)视觉信息经过上述既平行有分级的各个皮层区域连接的通道加 工处理后, 分为两大分支通路即所谓的高级知觉通路, 分别流向颞叶联合皮层和顶叶联合皮 层。联合皮层:顶叶联合皮层 &颞叶联合皮层。在两个高级知觉通路中, what 通路(腹侧 通路 & 枕—颞叶通路):经由 V4 通向颞叶联合皮层的信息流向(处理形状、颜色和立体视 觉信息,关心目标是什么的问题) where 通路(背侧通路 &枕—顶叶通路):经由 V5 去通向 顶叶联合皮层的信息流向, (分析同一情景中不同物体的空间结构,对于运动分析和空间关 系知觉起到作用,关心目标在何处的问题) What —腹侧—枕 -颞叶 V4--- 形状颜色立体信息 where—背侧—枕 -顶叶 V5--- 运动分析和 空间关系知觉 高阶视皮层对较低视皮层的下行调节作用 低级细胞的同步化放电是由于视皮层反馈的参与所产生的, 高级视皮层对低级皮层反馈影响 的性质主要是兴奋性调制作用。 知觉对象信息的加工: 运动知觉 :V5 损伤—运动失认症 V5 区细胞对其感受野中的光点运动反应强烈, 对固定的 光照没有反应。 1)V5 区细胞对刺激物的运动方向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专一性 ------最佳方向; 对与其最佳方 向相反的的运动刺激产生抑制; 对其他方向的运动刺激也能产生反应, 但兴奋程度较低。 2) V5 区中的神经元的反应不依赖于运动物体的形状而对运动信号敏感。移动光点占总光点的 比例大 ---越容易确定光点运动的方向 色觉 :颞叶 V4 1)色觉具有恒常性( V4 不是颜色加工必须的脑部位) 2)TEO 区的损毁 与颜色分辨能力下降 V4 正常但 TEO 被损坏的猴子, 分辨颜色的能力受到了损害, 分辨灰 度的能力没有变化 空间位置知觉: 顶叶参与空间位置知觉, 顶叶联合皮层在空间知觉及视觉 —运动过程中发挥 着关键作用。 图像识别理论: 模板匹配理论 :识别某个图像, 必须在过去的经验中有这个图像的记忆痕迹或基本模型存在, 而且当前的刺激必须与大脑中的模板完全符合。 原型匹配理论 :人们在记忆中贮存的并不是无数个不同形状的模板, 而是从各类图像中抽象 出来的相似性作为原型, 拿它来检验所要识别的图像, 如果能找到所要识别图像的相似性原 型,这个图像也就被识别了。 精灵识别模型 :精灵模型分为四个层次: 1、映像精灵 :他只记录外界刺激的原始形象 2、 特征精灵 :对映像进行分析, 并寻找与自己有关的特征, 只对图像上的垂直线的数目起反应, 不管其长度、强度等。特征察觉精灵。 3、认知精灵 :他接受特征精灵的反应。每个认知精 灵只负责一个图形, 认知精灵根据每种特征的数量关系来决定信息是否符合自己的图形, 如 果符合,该认知精灵的叫声(反应)最大。 4、决策精灵: 根据反应的最强烈的认知精灵的 报告选择出适当的图形。

第五章 学习和记忆神经生物学

1. 非联合型学习 :习惯化 (一个不具有伤害性效应刺激重复作用是,机体对该刺激的反射 性行为反应逐渐减弱的过程) &敏感化 (当一个强刺激存在是,大脑对一个弱刺激的反 应会得到加强。而强刺激和弱刺激时间不需要建立某种联系,也不要求两者在时间上的 结合。) 2. 联合型学习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3. 工作记忆 /操作记忆 (指对某次训练时出现的特殊刺激或线索的记忆, 即动物活人在进行

某种复杂的认知任务操作过程中脑内在线或短暂贮存某些必要信息的神经过程。 ) & 参考 记忆( 只对整个训练过程中一直不变的一般线索或规则的记忆。 ) 参与记忆的脑结构 4. 颞下回 —视觉记忆 :实验:恒河猴切除双侧颞叶后, “口识”现象。颞叶在朱洵陈述性 记忆中具有重要作用( Hebb 理论,如果某种记忆印迹仅由一种感觉模式的信息所形成, 那么该印记应该位于这种感觉的大脑皮质区域) ,由于颞叶下部神经元接受从相当大的 视觉系统传来信息,这些信息构成有关视觉刺激的整体特征。因此将不同的信息组挣了 视觉对象的整体性之,因此颞叶损伤必然要造成视觉辨别障碍。捏也可能与记忆印迹得 储存有关( Pengirld 临床无意触碰颞叶导致诱发回忆) 5. 海马在陈述记忆中的作用 :(海马位于颞叶内侧,是基底神经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内侧 颞叶的传入来自大脑半球的联络皮层,包括精确加工各种感觉信息的皮质区域。来自联 合皮层的传入信息先到嗅皮层和旁海马皮质,然后到达海马。海马传出结构是穹窿。 ) 1.海马在陈述记忆中转化中的作用: H.M. 顺行性遗忘症,其非陈述性记忆仍然一定程度 上存在,但是陈述性记忆收到了严重损害。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海马没有影响长时记忆, 因此他不是长时记忆的贮存场所,也不是长时记忆提取的脑结构,而他能和他人对话, 说明还骂也不是短时记忆的场所。这说明海马影响了记忆信息的巩固。说明海马在短时 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中具有重要作用。 2.海马在学习记忆和记忆空间关系方面的作用: 空间记忆属于陈述性记忆范畴,海马参与了空间记忆。海马的位置细胞:海马对建立环 境的空间位置的空间位置及以后有特殊作用。 3.海马参与相关记忆: 海马内的位置细胞 在对动物所处位置其反映的同时,也对运动的速度和方向起反应。 4.海马神经元在经典 条件反射中的反应。 (瞬膜反应实验)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中,海马神经元的活动似 乎迅速的反映了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特殊的时间耦合作用。进一步的,条件反射过 程中海马神经元放电的变化是原发性的。 因为经穹窿想海马输出信息的内侧隔区在条件 反射开始时对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都发生反应。并且,这种反应并不随两种刺激的特 殊配合而改变。 6. 杏仁核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 1.杏仁核参与记忆转化 :是把感觉体验转化为记忆的另一 个关键部位。 ,延迟性视觉辨别是严重的学习能力完全丧失,切除双侧杏仁核或双侧海 马导致的视觉辨别能力的严重损害。 2.杏仁核影响记忆信息汇合: 行人和复合体与皮质 的所有感觉系统有着直接联系,沿着记忆系统的一段通路,它同丘脑联络,杏仁核复合 体把感觉输入信号汇聚起来,通过纤维投射到与情绪活动有关的丘脑下部。 7. 间脑作用: 间脑是形成陈述性长时记忆功能系统的组成部分。丘脑参与记忆的机制:特 异性丘脑部位能够激活特异性皮层区域, 人得以把自己的注意力引向即时性感觉区或记 忆储存库中,同时,丘脑在会议中也可以容易地起到同等重要的作用。在延迟性非匹配 样品的记忆实验中,丘脑是记忆环路的重要环节之一。 8. 新纹状体与习惯学习: 习惯学习是一种不依据知识、甚至不依靠记忆而依靠刺激和反应 之间的无疑是联系的学习类型。属于非陈述记忆。新纹状体在习惯学习中有重要作用。 9. 前额皮质(新皮质)与工作记忆:空 间延缓反应任务。 (DR)前额皮层在延缓期放电增 加,这种 延缓期内神经元放电 确实代表了对被暗示的空间位置信息的在线记忆。新皮 质中的前额皮质和外侧顶下区都与工作记忆有关 10. 陈述性记忆的神经回路: 以视觉学习记忆为例, 首先视觉信息从 V1 穿入 V2V3V4 等高 一级的是皮层进行整合加工, 再到颞叶完成复杂的视觉认知功能, 接着视觉信息从内侧 颞叶边缘结构直接投射到丘脑内侧和图案,在经纤维联系投射到额叶皮层的腹内侧部。 最后,内侧颞叶, 内侧丘脑和内侧额叶把视觉信息输送到前脑基底部胆碱能系统, 胆碱 能系统与边缘系统存在着双向的神经纤维联系, 能够返回性的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

域,从而把视觉信息贮存在视皮层。形成了一个陈述性记忆的神经回路。 内侧颞叶、 内 侧丘脑、 内侧额叶既是陈述性记忆神经回路中的三个关键环节, 又是通向前脑基底部胆 碱能系统的闸门。而前脑基底部则是在认知记忆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另一个脑结构。 11. 非陈述性记忆的神经回路: 第二学习系统是独立于边缘环路之外的,对重复刺激作出反 应是该系统的关键成分。第二系统的学习被称为“习惯” —— 不依据知识、甚至不依靠 记忆(独立于精神存在之外) ,而依靠刺激和反应之间的无意识联系 。形成习惯的神经 基础很可能是纹状体。颞叶通路发出纤维到达尾核尾部和壳核的尾腹部,这些部位又接 受来自黑质和新纹状体其他部位的投射。然后尾核发出投射到苍白球和黑质,再经丘脑 腹侧核中继而投射至运动前区和辅助运动皮层,再与运动皮层相连。 12. 突触可塑性: 神经系统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可塑性 (可变性 )。广义地说,凡是不同于通常 的神经活动方式和神经结构形式的变化,都属于可塑性的范畴;也有学者认为,可塑性 是指各种因素和各种条件经过一定时间的作用后引起的神经变化 。对于高等动物和人 类,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已成为行为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 13.突触结构可塑性 :低等动物学习训练过程中突触的解剖学变化、哺乳动物学习过程中树 突突触数目变化。使用频率增加引起突触数目增多;使用频率减少,突触废用性退化, 数量减少。 


邮箱
huangbenjinc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