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总论】第1章:绪论·第1节:概述
- 02.概述(续一)
- 03.概述(续二)、第2节:临床中药炮制学发展简史
- 04.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续)
- 05.第2章·第1节: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 06.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续)、第2节:炮制对中医临床疗效的影响
- 07.炮制对中医临床疗效的影响(续)、第3节:炮制对方剂疗效的影响
- 08.第4节:临床选用炮制品的一般原则、第5节: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 09.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续一)
- 10.第6节:炮制对中药药理作用影响、第7节:炮制对中药制剂影响、第3章:常用辅料
- 11.第3章:中药炮制常用辅料(续)
- 12.第4章·第1节:炮制品的质量要求、第2节:中药炮制品的贮藏保管
- 13.第5章: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及临床意义、第1节:净选加工及临床意义
- 14.净选加工及临床意义(续)、第2节:饮片切制及临床意义
- 15.第3—5节:炒黄、炒焦、炒炭法及临床意义
- 16.第6—11节: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法及临床意义
- 17.第12—16节: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法和临床意义
- 18.第17—20节:油炙、明煅、煅淬、扣锅煅法及临床意义
- 19.第21—24节:蒸、煮、燀法和复制法及临床意义
- 20.第25—30、32节:发酵、发芽、制霜、烘焙、煨法、提净、干溜法及临床意义
- 21.第31—32节:水飞、干溜法及临床意义。【各论】第6章:解表药概述、麻黄
- 22.荆芥、生姜、桂枝、防风、桑叶、牛蒡子、蔓荆子、黑豆、升麻、葛根、紫苏、柴胡等
- 23.第7章:清热药概述、石膏、知母
- 24.栀子、黄芩
- 25.黄连、黄柏、牡丹皮、金银花、连翘、龙胆草
- 26.第8章:泻下药概述、大黄、甘遂、大戟、芒硝
- 27.巴豆、牵牛子。第9章:祛风湿、威灵仙、桑枝、乌梢蛇。第十章:利水渗湿、车前子
- 28.泽泻。第11章:化湿药概述、草果、苍术、砂仁、厚朴
- 29.(第12章后延为第32集)第13章:理气药概述、木香、枳壳、香附
- 30.第14章:消导药概述、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
- 31.莱菔子、鸡内金。第15章:驱虫药、槟榔、贯众。第16章:安神药、磁石、酸枣仁
- 32.(补)第12章:温里药概述、干姜、附子
- 33.川乌和草乌。第17章:活血袪瘀药概述、川芎、乳香和没药
- 34.乳香没药(续)、延胡索、穿山甲、王不留行、益母草。第18章:止血药概述、蒲黄
- 35.艾叶、茜草、槐花
- 36.血余炭。第19章:平肝熄风药概述、代赭石、决明子、僵蚕
- 37.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概述、半夏、天南星、杏仁
- 38.紫菀、百部、马兜铃、枇杷叶
- 39.第21章:补益药概述、黄芪、白术
- 40.白术(续)、甘草、杜仲、续断、淫羊藿、补骨脂
- 41益智仁、何首乌、当归、白芍、阿胶
- 42.鳖甲、地黄。第22章:收涩药概述、五味子、白矾、肉豆蔻、五倍子
- 43.第23章:外用药及其它概述、马钱子、斑蝥、炉甘石、藤黄、雄黄、硇砂
《临床中药炮制学》紧密结合中医专业学生的特点,偏重于介绍药物炮制前后的临床应用,使其能在临证处方时根据辨证用药要求,正确选择应用不同炮制品,炮制方法及火候只作了简单介绍。《高等学校教材·临床中药炮制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阐述了临床中药炮制学的内涵及其任务,起源及发展概况,炮制人药的理由及其炮制的目的,炮制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润燥、毒性、化学成分、药理药效、方剂疗效等的影响,炮制常用的辅料,炮制方法及临床意义,饮片的质量要求与贮藏保管等。各论部分为了突出“临床应用”的特点,编写方法按药物功效分类,收载200余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和不同的临床应用,生饮片直接入药者原则上不予收录。
《中药炮制学》是中药专业本科学生的主干必修课,同时该课程又是与中医联系最密切的课程之一。《临床中药炮制学》是其分支课程、新兴课程,授课的对象是中医及相关专业。据了解,目前我国中医院校尚未开设《临床中药炮制学》占较大比例。
临床中药炮制学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从临床辨证论洽的要求出发,归纳和总结药物炮制后药性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临床治疗针对性的改变,从而指导中医合理用药的一门科学.炮制和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两大特点,医生只有掌握系统的中药炮制理论,才能根据临床需要灵活运用各种中药炮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