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组织胚胎教学视频

  • 名称:中山大学组织胚胎教学视频
  • 分类:生物医药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13/3/18 20:28:45
 本大纲以“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第6版)》为依据,规定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本学科的教学要求。由于该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临床医生,而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十分基础的学科,所以,本学科的教学重点是对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特别是病理学、生理学、产科学)最有用的知识。按照这一原则,本大纲将教科书内容分为三级:
1. 掌握。是课堂上主要讲授、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也是考试的主要内容。
2. 熟悉。是课堂上选择性讲授、学生必须阅读的内容,在考试的范围内。
3.了解。是课堂上选择性讲授、学生应当浏览的内容,不在考试范围内。书中插入框的内容也在此范围。
在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中,如教师未于课堂讲授,则学生必须自学。此外,教师可酌情讲授学科的新进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对书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取精华;要注意培养对组织形态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一、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一)组织学: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 3.血液 4.肌肉组织 5.神经组织 6.循环系统 7.免疫系统 8.皮肤 9.内分泌系统 10.消化管 11.消化腺 12.泌尿系统 13.呼吸系统 14.男性生殖系统 15.女性生殖系统 16.感觉器官
 
(二)胚胎学:1.人体发生总论 2.颜面、消化、呼吸系统发生 3.泌尿、生殖系统发生 4.循环系统发生原来采用先组织学后胚胎学的模式,现在正开始尝试将两门课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即按发育与功能组织学的全线安排课程。
 
二、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本学科包含二门学科即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与实验共90学时,组织学为75学时,胚胎学15学时;理论授课54学时,实验课36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之比为3:2。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因此通过课堂理论授课及实验课学生实践,达到掌握正常人体各器官结构和功能,为后期病理学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胚胎学的学习,学生需掌握人体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为临床学习畸形的产生及预防打下基础。
 
三、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本学科实践性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因此在每章理论课后学生必须通过观察光镜切片及电镜照片得到感性认识,再结合理论所学内容,达到本学科的学习目的。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本学科与南京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和浙江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密切合作,每年进行教学、科研交流,已坚持了20余年,三校合编的《组织胚胎学》自1980年第一版问世,使用至今,已再版五次,参编单位增至六个医学院校,总发行量10万余册。该教材用于本校医学本科生,七年制和八年制的组织胚胎学教学;学生普遍反映该教材内容精练,图文并茂,便于自学。目前本学科正开始尝试将组织学与胚胎学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即按发育与功能组织学的主线安排课程,故本学期医学七年制组织胚胎学选用的教材为成令忠、王一飞等主编《组织胚胎学--人体发育和功能组织学》。
 
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本学科还主编出版了《组织学列彩色图鉴(附电子光盘)》节选组织学英语阅读资料(选自Basic histology),自编组织胚胎学实验指导和实验作业,制作了中、英文多媒体课件,编写了组织胚胎学题库,制作教学画廊等,提供多种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三、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优良,每届学生通过本学科的实验教学,均较好掌握了人体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实验及格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为后期病理学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实践性教学环境经过学校二轮实验室建设,本学科教学实验室得到很大改善,共有四个教学实验室,每个实验室均配置了幻灯机,投影仪,电脑,液晶投影仪等先进教学仪器设备,每次实验每位学生配备一台Leica显微镜,人手一套教学用组织切片进行实验操作,为学生实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
 
五、网络教学环境学校各学科均与校园网相连,本学科提供上网的内容包括:1.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2.组织胚胎学教案; 3.组织胚胎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4.组织胚胎学实验指导; 5.组织胚胎学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