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绪论
- 1.2.1-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 1.3.2-检验方法的评价
- 1.4.1-临床生化检验分析质量指标
- 1.5.1-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性能评价
- 1.6.1-参考区间
- 1.8.1-诊断性能评价
- 2.1.1-酶学检测技术
- 2.2.1-酶活性测定有哪些方法?
- 2.3.1-酶偶联法测定酶活性
- 2.4.1-酶循环法
- 2.6.1-同工酶
- 2.7.1-如何上机设定测定酶活性的K值?
- 2.8.1-自动化分析技术
- 2.9.1-自动生化分析仪
- 2.10.1-后分光技术
- 2.11.1-试剂盒双试剂
- 2.12.1-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基本结构
- 2.13.1-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基本操作
- 3.1.1-血浆蛋白质与含氮化合物的生物化学检验
- 3.2.1-血清总蛋白的检测
- 3.3.1-血清蛋白质电泳
- 3.4.1-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 3.5.1-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
- 3.6.1-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 3.7.1-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 3.9.1-葡萄糖的检测
- 3.10.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 3.11.1-HbA1c的检测
- 3.12.1-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
- 3.13.1-尿白蛋白的检测
- 3.14.1-糖尿病的实验诊断
- 4.1.1-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 4.2.1-血脂
- 4.3.1-血浆脂蛋白
- 4.4.1-载脂蛋白
- 4.5.1-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临床检测
- 4.6.1-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 4.7.1-血气分析常用指标
- 4.8.1-酸碱平衡失调病例分析
- 5.1.1-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异常的生物化学检验
- 5.2.1-微量元素的检测
- 5.3.1-维生素的测定
- 5.4.1-体液中酶的生物化学检验
- 5.5.1-疾病时血清酶活力改变的机制
- 5.6.1-常用血清酶在部分疾病时的改变
- 6.1.1-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 6.2.1-转氨酶与肝实质细胞损伤
- 6.3.1-肝纤维化的生物化学检测概况
- 6.4.1-肝纤维化的生物化学检测指标(上)
- 6.5.1-肝纤维化的生物化学检测指标(下)
- 6.6.1-黄疸发生的生物化学机制
- 6.7.1-黄疸发生的生物化学鉴别诊断
- 6.8.1-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 6.9.1-肾脏疾病生物化学检验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 7.1.1-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 7.2.1-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与应用
- 7.3.1-心衰的生化标志物与应用
- 7.4.1-骨代谢紊乱和相关元素的生物化学检验
- 7.5.1-钙磷镁代谢异常及其检测
- 7.6.1-骨代谢激素调节、异常及其检测
- 7.7.1-骨转换相关标志物及其检测
- 8.1.1-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 8.2.1-下丘脑-垂体功能检查
- 8.3.1-甲状腺功能检测
- 8.4.1-肾上腺髓质功能检测
- 8.5.1-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测
- 8.6.1-消化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 8.7.1-胰腺炎的生物化学检测
- 9.1.1-神经及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 9.2.1-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分子病理及实验室检测
- 9.3.1-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病理与实验检测
- 9.4.1-脑脊液的生化检测
- 9.5.1-妊娠及新生儿的生物化学检验
- 9.6.1-妊娠相关疾病诊断指标
- 9.7.1-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
- 10.1.1-治疗性药物监测
- 10.3.1-临床毒物检验
- 10.4.1-临床毒物检测
- 10.5.1-铅中毒的检测
- 10.6.1-酒驾的检测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将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紧密结合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生物化学物质的质与量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
该课程在医学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前导课程包括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后续则与临床各学科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密切相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为今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各类生物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生理功能、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熟悉常见疾病的生物化学改变及其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了解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新技术、新方法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
能够熟练操作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用仪器设备,如生化分析仪、离心机、移液器等。
具备独立完成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的能力,包括样本采集、处理、检测和结果分析。
能够正确解读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报告,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的诊断建议。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的操作习惯和高度的责任心。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临床医生、患者及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适应不断发展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需求。
三、课程内容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基础
生物化学物质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生物化学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调节机制。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要点。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用的样本类型及采集方法。
肝功能检验
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生物化学代谢特点。
肝功能检验项目的分类及临床意义,如血清蛋白测定、转氨酶测定、胆红素测定等。
常见肝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改变及实验室诊断指标。
肾功能检验
肾脏的生理功能和生物化学代谢特点。
肾功能检验项目的分类及临床意义,如肌酐测定、尿素测定、尿酸测定等。
常见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改变及实验室诊断指标。
血糖及糖代谢紊乱检验
血糖的来源、去路及调节机制。
血糖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分型及实验室检查指标。
低血糖症的病因及实验室诊断。
血脂及脂代谢紊乱检验
血脂的组成、分类及生理功能。
血脂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常见脂代谢紊乱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指标,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
心肌酶学及心肌蛋白检验
心肌的生理功能和生物化学代谢特点。
心肌酶学及心肌蛋白的种类、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如肌酸激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等。
常见心肌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指标及鉴别诊断。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检验
人体电解质的分布、生理功能及代谢调节。
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调节机制及常用指标。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
内分泌激素检验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生理功能及激素的分泌调节。
常见内分泌激素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
内分泌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及鉴别诊断。
肿瘤标志物检验
肿瘤标志物的概念、分类及临床应用价值。
常见肿瘤标志物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如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筛查、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