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论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
- 绪论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二)
- Introduction
- 细菌的生理
- 细菌遗传与变异
- Chapter3BacterialGenetics
- 病毒的基本性状
-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 病毒的致病机制第六章抗细菌和病毒免疫
- 细菌与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 细菌与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原则
- 感染性疾病的控制
- 葡萄球菌属
- 链球菌属
- 奈瑟菌属第十四章埃希菌属
- Chapter13Neisseria
- Chapter14Echerichia
- 志贺菌属第十六章沙门菌属
- 弧菌属
- 分枝杆菌属
- 梭菌属
- 棒状杆菌属
- 芽胞杆菌属第二十三章耶尔森菌属第二十四章布鲁菌属第二十五章其他细菌
- 支原体第二十七章立克次体
- 衣原体第二十九章螺旋体
- 肠道感染病毒
- 呼吸道病毒
- 流感病毒
- 虫媒病毒第三十四章出血热病毒
- 逆转录病毒
- 肝炎病毒
- 疱疹病毒第四十一章朊粒
- 狂犬病病毒
- 其他病毒
- HumanPapillomaVirus,HPV
- 真菌概述 致病性真菌
- 油浸镜的使用及观察
- 革兰染色
- 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 纯种细菌培养法
- 血浆凝固酶实验
- 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实验
- 伤寒沙门菌因子血清鉴定
- 肥达试验
- 红细胞凝集实验
- 血凝抑制实验
《医学微生物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类别:医学基础课程
课程学时:[X] 学时(理论 [X1] 学时,实验 [X2] 学时)
适用专业:医学相关专业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
熟悉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类型、实验室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
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和新出现的微生物相关疾病。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形态结构。
熟练进行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操作,如培养、分离、鉴定等。
具备运用医学微生物学知识分析临床感染病例的初步能力。
素质目标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增强无菌观念和生物安全意识。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微生物学总论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了解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及分类方法。
掌握医学微生物的范畴及重要性。
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细菌:
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及其功能。
熟悉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方式和规律。
了解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病毒:
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及复制周期。
熟悉病毒的分类和抵抗力。
真菌:
掌握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繁殖方式。
了解真菌的培养特性和分类。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掌握微生物遗传物质的种类及特点。
熟悉微生物变异的类型(基因突变、基因转移与重组)及其意义。
消毒与灭菌
掌握消毒、灭菌、无菌、防腐的概念。
熟悉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及其应用范围。
了解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
掌握正常菌群、机会致病菌、医院感染的概念。
熟悉微生物的致病机制(侵袭力、毒素等)。
了解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机制(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二)细菌学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及特殊结构。
细菌的生理
掌握细菌的营养类型和培养方法。
熟悉细菌的生化反应及其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实验:观察细菌的转化、转导等遗传变异现象。
细菌的致病性
掌握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其作用。
熟悉细菌感染的类型和全身感染的临床表现。
常见病原菌
球菌:
掌握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等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实验:进行球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肠道杆菌:
掌握大肠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实验:肠道杆菌的生化反应鉴定。
弧菌属:
掌握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厌氧性细菌:
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等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实验:厌氧性细菌的培养方法。
分枝杆菌属:
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其他细菌:
熟悉布鲁菌属、鼠疫耶尔森菌等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三)病毒学
病毒的基本性状
实验:观察病毒的形态结构。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掌握病毒感染的类型和机体的免疫应答。
常见病毒
呼吸道病毒:
掌握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冠状病毒等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肠道病毒:
掌握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肝炎病毒:
掌握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虫媒病毒:
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出血热病毒:
了解汉坦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疱疹病毒:
熟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EB 病毒等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逆转录病毒:
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四)真菌学
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实验:观察真菌的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
常见致病真菌
掌握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五)其他微生物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