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导论
- 1.1 导学
- 1.1 国内生产总值
- 1.1 为什么学习经济学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2 从支出角度看GDP
- 1.2 经济与经济学
- 1.2 意愿支付
- 1.2.1 如何理解GDP
- 1.2.2 GDP核算方法
- 1.2.2 与GDP相关的其他收入概念
- 1.2.3 宏观经济恒等关系
- 1.2.4 GDP的福利缺陷
- 1.3 价格指数
- 1.3 经济理论认知
- 1.3.1 名义GDP与实际GDP
- 1.3.2 GDP平减指数
- 1.3.3 消费物价指数CPI
- 1.4 价格指数的运用
- 1.4 失业率
- 1.4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1.5 就业
- 1.5 怎样才能学好经济学
- 1.6 失业的不同种类
- 2 简单的收入决定理论
- 2.1 历史观察与问题
- 2.1 需求曲线
- 2.1 欲望与需求
- 2.1.1 影响消费的因素
- 2.1.2 短期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 2.1.3 消费理论的新发展(1)
- 2.1.4 消费理论的新发展(2)
- 2.2 生产要素的作用
- 2.2 影响需求的因素(1)
- 2.2 影响需求的因素
- 2.2.1 资本的边际效率与投资需求
- 2.2.2 利率与投资需求
- 2.2.4 托宾q与投资需求
- 2.3 技术与效率
- 2.3 影响需求的因素(2)
- 2.3.1 简单的收入决定原理
- 2.3.2 乘数原理
- 2.3.3政府收支乘数(1)
- 2.3.4 政府收支乘数(2)
- 2.3.5 政府收支乘数(3)
- 2.3.6 政府收支乘数(4)
- 2.4 对增长理论的总结
- 2.4 需求规律的例外
- 2.5 其他因素对需求的影响
- 2.6 产量与供给
- 2.7 影响供给的因素
- 2.8 供给规律及其表达
- 2.9 供给规律的意外
- 2.10 其他因素对供给的影响
- 2.11 市场均衡及其形成
- 2.12 市场均衡的变动
- 2.14 政府税收
- 2.15 政府补贴
- 3 扩大的收入决定模型
- 3.1 供给曲线
- 3.1 经济波动
- 3.1 需求价格弹性及其计算
- 3.1.1 货币及其职能
- 3.1.2 货币供给量及其分类
- 3.1.3 货币乘数
- 3.1.4 货币供给曲线
- 3.1.5 货币数量论
- 3.1.6 鲍莫尔-托宾平方根
- 3.1.7 凯恩斯货币需求
- 3.1.8 均衡利率的形成
- 3.1.9 货币市场均衡与LM方程
- 3.2 凯恩斯主义
- 3.2 市场均衡
- 3.2 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
- 3.2.1 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
- 3.2.2 IS方程与IS曲线
- 3.3 财政政策
- 3.3 限价政策
- 3.3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 3.3.1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关系
- 3.3.2 宏观经济均衡条件
- 3.3.3 均衡收入的改变
- 3.4 需求价格弹性的用途
- 3.4.1 宏观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 3.4.2 宏观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 3.5 需求收入弹性
- 3.6 需求交叉弹性
- 3.7 供给弹性及其类型
- 3.8 影响供给弹性大小的因素
- 4 一般的收入决定模型
- 4.1 货币定义及货币数量论
- 4.1 均衡变动分析(1)
- 4.1 欲望和效用
- 4.1.1 总需求函数与总需求曲线
- 4.1.2 总需求曲线为什么会向右下方倾斜
- 4.1.3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 4.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4.2 货币银行与货币创造
- 4.2 均衡变动分析(2)
- 4.2.1 总供给函数
- 4.2.2 长期总供给
- 4.2.3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
- 4.3 历史上的货币政策
- 4.3 消费者最佳决策
- 4.3.1 总供求模型 AD-AS模型
- 4.3.2 均衡改变-来自总需求变化
- 4.3.3 均衡改变-来自总供给变化
- 4.4 现代货币政策
- 4.4 消费者剩余
- 4.5 消费者偏好假设与无差异曲线
- 4.6 预算约束线
- 4.7 消费者均衡
- 4.8 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 4.9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5 失业与通货膨胀
- 5.1 生产与生产函数
- 5.1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框架
- 5.1.1 失业的定义
- 5.1.3 结构性失业
- 5.1.4 工资刚性与结构性失业
- 5.1.5 摩擦性失业
- 5.1.6 失业的影响
- 5.2 短期生产分析
- 5.2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中的政策选择
- 5.2.1 通货膨胀的定义
- 5.2.2 通货膨胀的成因
- 5.2.3 未预期通货膨胀的影响
- 5.2.4 预期通货膨胀的影响
- 5.3 生产的合理阶段
- 5.3.1 菲利普斯方程
- 5.3.2 预期与菲利普斯曲线
- 5.4 生产决策的工具
- 5.5 生产的合理区域
- 5.6 生产者的最佳决策
- 5.8 规模经济
- 6 经济增长
- 6.1 多角度的成本
- 6.1 汇率
- 6.1.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 6.1.2 增长核算
- 6.2 短期成本分析
- 6.2 汇率理论
- 6.2.1 新古典增长模型前提条件
- 6.2.2 人均收入与人均储蓄
- 6.2.3 索洛稳态增长条件
- 6.2.4 储蓄率变化与增长(1)
- 6.2.5 人口变化与经济增长(2)
- 6.2.6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3)
- 6.3 边际成本分析
- 6.3 汇率制度和国际宏观政策
- 6.3 经济增长中的趋同现象
- 6.4 经济增长政策
- 6.4 长期总成本分析
- 6.5 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
- 6.6 收益与利润分析
- 7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
- 7.1 完全竞争的四个假设条件
- 7.1.1 净出口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
- 7.1.2 储蓄与投资 以小型开放经济为例(soe)
- 7.1.3 贸易余额与汇率
- 7.2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 7.2.1 开放经济下的IS方程
- 7.2.2 开放经济下的LM方程
中文简介
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和配置稀缺的社会资源进行生产,
以及如何把社会
产品分配给社会成员以供他们消费的问题。经济学按照分析的方法可以划分为微
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
它分析的是个别市场的经济活动和个别企业、个别消费者、个别资源所有者的经
济行为。主要内容:包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
商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微规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以整个
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它分析的是整个经济社会中有关经济总量及其变
化。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甲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甲论:经济周期甲
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金融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国际经济学把国与国之
间的经济关系作为考察内容,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国际间的经济问
题。
英文简介
Economics studies that how to use and allocate scare society resources to
produce,and how to divide society goods to members in order to consumption.
Economics have three contents which are microeconomics.macroeconomics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e economic behaviors of single unit are studies in microeconomics,
including economic act of a market,an enterprise,a consumer and an ownership of
resource.The main contentsis:the theory of price,the theory of consumer behavior,
the theory of production and cost,generalequilibrium theory and welfare economics.
Macro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Macroeconomics
analyzesthe total changesand determinants in the whole economy.Macroeconomics
addressesbasic theories and public policies about the entire economy,including the
measurementof national income,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the businesscycle and
economic growth,finance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 and so on.International 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 of nations.such a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