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品课】十三经导读

  • 名称:【国学精品课】十三经导读
  • 分类:国学讲座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23/5/28 19:57:02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来看,许多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民族都有他们作为精神信仰的经典,如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圣经》、阿拉伯民族伊斯兰教文明的《古兰经》等,中华民族作为其精神信仰的重要经典则是儒家“十三经”。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经验的凝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精神世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至为深远的影响。

  一、经与“十三经”的结集

什么叫“经”?

“经”本为织物的纵线、直线,引而申之,指常道,即经久不变的义理、法度、原则。后来又把含有这种常道,可作为典范的书叫经。儒家的著作有“六经”,始见于《庄子,天运篇》:“孔子谓老聃日: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庄子.天下篇》解释“六经”之用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这说明战国时期,“六经”已为儒家所专有。“六经”本周秦古书,因孔子曾删订、整理并设帐授徒,故为儒家专有。其学说已在天下得以传播,并得到-些学派的称道。但在这时,“经” 并不专指儒家著作。

“六经”,也叫“六艺”,经过秦火之后,其中的“乐”亡佚了,只剩下了“五经”。汉代统治阶级为了统治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确定为社会统治思想,将儒家的著作确定为唯一的经典, 并设“五经博土” 设帐授徒,借以提高儒家经典的社会地位。从此以后的一千多年,凡提到经书,都指儒家经典。

此外,东汉人对“六经”的次序也作了改变。依据《庄子·天下篇》以及司马迁的《史记》的记载,“六经”次序为《诗》、《书)、 《礼》、 《乐》、《易》、《春秋》,但到了班固《汉书·艺文志》,则将“六经”的次序改为《易》、《书》《诗》、《礼》、《乐》、《春秋》,后来的学者也都遵照这一次序。班固为什么要作如此调整?学者们认为这是依据经书产生的时代先后而作调整。相传伏羲画卦,因此《周易》排在第一,《书》略晚于《易》,排在第二,《诗》有《商颂》,也许是股商的作品,排在第三,《礼》、 《乐》相传为周公所作,列在第四、第五,《春秋》是经过孔子删订的,只能列在第六。考察历史,这解释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有牵强附会之嫌。

汉代以后,经书分化,一些原本地位较低的解经文字“传”、“记”也升人经典的行列,陈汉对就有在“五经” 之外增加《论语》、《孝经》成“七经”的事,至唐又有九经之名,一说为《易》、《书》、 《诗》、 《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论语》、《孝经》,一说为《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唐太和年间又有唐文宗命元度刻“十二经”的盛事。这“十二经”是《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除此之外,当时还刻有《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入》等, 共刻二百二十七块石,于开成二年(837 年)十月刻成,故称代成石经”现完整地保存在西安碑林。明嘉靖年间地震倒损,王尧惠集阙字别立小字于旁为碑。北宋时期,孟子受到社会上下的尊崇,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孟子》一书被升为“经”,微宗宜和年间,《孟子》首次被刻于石,正式进入需家经典行列,与原来的十一经合为十三经南味光宗绍熙年间,之山人黄唐把十三经注疏合刊出版,《孟子》第一次以经书的身份在社会上流传。这样就有了十三经。

 “十三经” 长短不一,由于古今流变,每一经的具体统计数字各家不一。据清人钱泰吉的统计,除去篇名,“十三经”共647500多字。每经字数,据清人陈弘谋《养正遗规补编》记载:《周易》 24107字,.《尚书》25700字,《诗经》39234字,《礼记》99010 字,《周礼》45806 字,《仪礼》57114字,《论语》11705字,《孝经》1903字,《尔雅》10809字,《公羊传》44302 字,《穀梁传》40927字,《左传》196845 字,《孟子》34685字。《孝经》最短,自汉朝以来,一般不用它为科举考试之书。唐朝科举,沿袭隋朝制度,有“明经科”,专考九种经书,因经书有长有短,便规定以《礼记》、《左传》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易》、《书》、《公羊传》、《觳梁传》为小经。宋废明经科,但没有废除以经义考士人的做法,便以《诗》、《礼》、《周礼》、《左传》为大经。

二、经部文献

在传统的文献四分法中,经部文献除以“十三经”为主体外,还包括“小学”一门。因为  是研究语言文字的,研究形、音,义的,“小学”意义无不明小一个的是“子”的基础,因此古人推“小学”看作经学的附庸,附手经部。

 “小学”,本为周代小学生所人学校之名,因小学所讲授内容有文字的形义、音等,到了汉朝就以小学为文字训话学的专称。《汉书艺文志》所收小学书精也都是字书一训话类,陈再以后小学类的书籍又分为文字生训诂学在前学三类。

 “小学”是研究“经书”乃至整个古典文献的基础学科。由汉到清代、民国,学者们都曾致力于“小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再对有关学科作深入探讨。学者们有了“小学”根底,可无师自通各类文献。“小学”基本书目有:

(1)训诂学

《尔雅》(最早的一部训诂专书)

《广雅疏证》(三国魏张揖撰,清王念孙疏证)《小尔雅》(旧题汉孔鲋撰)

《释名》(又称《逸雅》,汉刘熙撰)

《埤雅》(宋陆佃)

《尔雅翼》(宋罗愿)

《骈雅》(明朱谋炜)

《通雅》(明方以智)

《别雅》(清吴玉缙)

《拾雅》(清夏味堂)

《比雅》(清洪亮吉)

《叠雅》(清史梦兰)

以上书称“群雅”,构成训诂学中的“雅学”。

《经籍纂诂》(清阮元)是一部汇集唐以前经籍传注的资料书,为研究古字、古义的必备工具书。

《方言》全名为《轴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汉扬雄), 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记录汉代各地方言的著作,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查检《方言》可使用《方言校笺》(周祖谟校笺,书后附吴晓铃编的《通检》)。

 (2)文字学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字典,它最早运用“六书”理论系统解说文字的形义(主要是本义),首创汉语字典中的部首编排法。《说文》通行版本有两个: 一为北宋徐铉校定,世称“大徐本”;一为徐的弟弟徐错校定,即《说文解字系传》,世称“小徐本”。《说文》问世至今,研究著作非常多,清人丁福保编有《说文解字诂林》,实为集大成之作。《说文》研究,清代有“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今人著作可参:

《许慎与说文解字》(姚孝遂)

《说文解字通论》(陆宗达)

《玉篇》 (南朝梁顾野王)

《康熙字典》 (清张玉书等奉敕编)

(3)音韵学

《切韵》(隋陆法言等,已佚,后又发现唐写本残卷)

《广韵》(宋陈彭年),全称为《大宋重修广韵》,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韵书。

《集韵》(宋丁度)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宋末刘渊)

《中原音韵》(元周德清)

在检古今语音可用丁声树编录(古今字音对照手册》、唐作藩编《上古音手册》、郭锡良编《汉字古音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