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纪01
- 周纪02
- 周纪03
- 周纪04
- 周纪05
- 秦纪01
- 秦纪02
- 秦纪03
- 汉纪01
- 汉纪02
- 汉纪03
- 汉纪04
- 汉纪05
- 汉纪06
- 汉纪07
- 汉纪08
- 汉纪09
- 汉纪10
- 汉纪11
- 汉纪12
- 汉纪13
- 汉纪14
- 汉纪15
- 汉纪16
- 汉纪17
- 汉纪18
- 汉纪19
- 汉纪20
- 汉纪21
- 汉纪22
- 汉纪23
- 汉纪24
- 汉纪25
- 汉纪26
- 汉纪27
- 汉纪28
- 汉纪29
- 汉纪30
- 汉纪31
- 汉纪32
- 汉纪33
- 汉纪34
- 汉纪35
- 汉纪36
- 汉纪37
- 汉纪38
- 汉纪39
- 汉纪40
- 汉纪41
- 汉纪42
- 汉纪43
- 汉纪44
- 汉纪45
- 汉纪46
- 汉纪47
- 汉纪48
- 汉纪49
- 汉纪50
- 汉纪51
- 汉纪52
- 汉纪53
- 汉纪54
- 汉纪55
- 汉纪56
- 汉纪57
- 汉纪58
- 汉纪59
- 汉纪60
- 魏纪01
- 魏纪02
- 魏纪03
- 魏纪04
- 魏纪05
- 魏纪06
- 魏纪07
- 魏纪08
- 魏纪09
- 魏纪10
- 晋纪01
- 晋纪02
- 晋纪03
- 晋纪04
- 晋纪05
- 晋纪06
- 晋纪07
- 晋纪08
- 晋纪09
- 晋纪10
- 晋纪11
- 晋纪12
- 晋纪13
- 晋纪14
- 晋纪15
- 晋纪16
- 晋纪17
- 晋纪18
- 晋纪19
- 晋纪20
- 晋纪21
- 晋纪22
- 晋纪23
- 晋纪24
- 晋纪25
- 晋纪26
- 晋纪27
- 晋纪28
- 晋纪29
- 晋纪30
- 晋纪31
- 晋纪32
- 晋纪33
- 晋纪34
- 晋纪35
- 晋纪36
- 晋纪37
- 晋纪38
- 晋纪39
- 晋纪40
- 宋纪01
- 宋纪02
- 宋纪03
- 宋纪04
- 宋纪05
- 宋纪06
- 宋纪07
- 宋纪08
- 宋纪09
- 宋纪10
- 宋纪11
- 宋纪12
- 宋纪13
- 宋纪14
- 宋纪15
- 宋纪16
- 齐纪01
- 齐纪02
- 齐纪03
- 齐纪04
- 齐纪05
- 齐纪06
- 齐纪07
- 周纪01-05
- 秦纪01-03
- 汉纪01-05
- 汉纪06-10
- 汉纪11-15
- 汉纪16-20
- 汉纪21-25
- 汉纪26-30
- 汉纪31-35
- 汉纪36-40
- 汉纪41-45
- 汉纪46-50
- 汉纪51-55
- 汉纪56-60
- 魏纪01-05
- 魏纪06-10
- 晋纪01-05
- 晋纪06-10
- 晋纪11-15
- 晋纪16-20
- 晋纪21-25
- 晋纪26-30
- 晋纪31-35
- 晋纪36-40
- 宋纪01-05
- 宋纪06-10
- 宋纪11-16
- 齐纪01-05
- 齐纪06-10
- 梁纪01-05
- 梁纪06-10
- 粱纪11-15
- 粱纪16-22
- 陈纪01-05
- 陈纪06-10
- 隋纪01-04
- 隋纪05-08
- 唐纪01-05
- 唐纪06-10
- 唐纪11-15
- 唐纪16-20
- 唐纪21-25
- 唐纪26-30
- 唐纪31-35
- 唐纪36-40
- 唐纪41-45
- 唐纪46-50
- 唐纪51-55
- 唐纪56-60
- 唐纪61-65
- 唐纪66-70
- 唐纪71-75
- 唐纪76-81
- 后梁纪01-06
- 后唐纪01-04
- 后唐纪05-08
- 后晋纪01-06
- 后汉纪01-04
- 后周纪01-05
金庸早年写社评,精准预测政局,有人问他奥秘何在,他轻松回答——「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它帮助我了解中国的历史规律。
是的,这本奇书就是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壁”的《资治通鉴》。
它不是一本普通的历史书,而是专为宋朝皇帝打造的“治国教科书”。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计16个王朝的兴衰交替。
《白话全本资治通鉴》(套装12册)
鉴于往事 资于治道
一起一伏 蕴含哲理
传承千年 教益者众
文白对照 权威翻译
收藏、送人两相宜!
如果说《史记》让我们得以一窥历史人物的风云事迹,那么《资治通鉴》就是帮助我们洞悉人性,看透人心的“处世宝典”。
给大家举个小例子。
《田忌赛马》,大家中学都学过,田忌采纳孙膑的妙计,三局两胜,赢了齐王。
这段历史,在《史记》中,和书上记载的差不多。
然而,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却告诉你:田忌赢了赛马,出了风头,却遭到“小人记恨”。
齐国相国邹忌,因嫉妒田忌之才,派人假冒田忌占卜测大业。
在古代,朝廷重臣,私自占卜是大忌讳,于是,田忌被诬陷起了谋反之心。
齐威王质问,田忌难以自证清白,一气之下,竟举兵攻入都城要捉邹忌,结果战败而逃......
又是一个英雄失意的结局,忽然之间这个故事,就有了别一样的教育意义。
这正是《资治通鉴》被历代帝王将相视为枕边之书的原因——
比起个人的奋斗和传奇,它更尊重史实,更希望我们看到历史进程中,不变的人性和成败定律。
所以,我们普通人想要活得更通透、从容、有定力,一生至少应该读一次《资治通鉴》。
从处世的性情上来说,当千万人的生死,被你一页页翻过,你会变得更豁达。
从做事的决策力来说,当你打开时间宝石,看到绵延千年的兴衰成败、新旧交替,再回头审视自己走过的路,你会更有远见和魄力。
从做人的格局来说,当你冷观1362年的历史棋局,翻阅16个王朝的兴衰起落,你会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功、名、利、禄。
但作为蕴含中国几千年来治国、修身、齐家的智慧之书,绝大多数普通读者却因为晦涩难懂的文言,被阻隔在外——
所以这一次,我们比较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白话版本,精选了这套全本无删减、翻译权威的《白话资治通鉴》,推荐给你。
团队历史三年打磨,文白对照,通俗好读,让你像看小说一样,读懂这部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处世之书”。
底本考究,翻译权威,每卷开篇加上题解,让大人、小孩都能畅读无碍。
全套12册,零删减全量内容+权威全译的《白话资治通鉴》读本,原价589元。限时只要199元!直接省下近四百元!
历代杰出人物的必读书
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大智慧,一书囊括
从古至今,《资治通鉴》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一代名臣曾国藩,熟读数遍,赞它“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
史学泰斗钱穆,称其为学史之人的必读之书。”
梁启超直言:它是一本帝王的教科书。
为什么一部书,能让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争读不止?
因为,《资治通鉴》里记录了大量的真实案例解析,无论你是什么身份,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在里面找到答案或者有所启示。
比如,作为企业家,公司要怎么招揽人才?
很简单——
曹操说:“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
啥意思,老板不舍得“花钱”,牛人招不来;招来了不舍得奖赏,牛人留不住。
而且奖赏有两个关键,第一是力度要大,第二是一定要及时。
要成大事,就要舍得“割肉”,唯有此方能聚拢人才,齐心协力办大事。
再比如,作为下属,你要如何“正确地”给上司提建议?
《通鉴》记载吴起、乐羊,苦苦打了三年仗,终于得胜而归。
但作为国郡的魏文侯,却要把打下来的领地,封给自己的儿子。还问群臣:“我为君如何?”
群臣一个个都回答:“您是仁德的国君。”
但一个叫做任座的耿直boy说:“国君攻克中山国,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
场面很尴尬,魏文侯眼瞅着就要发脾气。
这时候,另一个臣子翟璜出来救场:“国君,您是仁德的君主!”
魏文侯再问:“何以知之?”
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这不正证明了您是仁君吗。”
魏文侯听完大悦。
一句话,不仅灭了魏文侯的怒气,还解救了同为忠臣的任座,给领导留下了好印象。
你能说这个马屁拍得不高明吗!
再比如,职场、生活中如何识人?
《资治通鉴唐纪》曰:“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
啥意思?生气乃人之常情,如果有人生气却不表露出来,反把笑容挂在脸上的人,这样的人,则要远离。
一句话,人性的弱点,人心的不可测,早已被司马光写透。哪怕读懂其中的十分之一,都足以让你眼见、格局远胜同龄人。
更重要的是,阅读此书,透过前人的智慧,时时参照自省,可以让人生少走许多弯路,避免不必要的祸事。
文白对照,通俗好读
收藏、送人两相宜!
当然,推荐大家读白话《资治通鉴》,除了读了就收益无穷。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够好看,够好读。
除了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与权谋之书,《资治通鉴》更是一部拨云诡谲、字字珠玑的历史故事书。
火烧赤壁、螳螂捕蝉、武帝托孤……的来龙去脉,你能在这一睹全貌;
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刘邦的用人之道、孟尝君的修身之道,你能在这里读到精髓。
上起战国,下终五代,16个朝代的君臣治乱、是非成败、前因后果,《资治通鉴》一书全囊括。
其中包含的,不止是王侯将相的管理和谋略之术,更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人情学问、处世哲学。
这套《白话全本资治通鉴》,更是经得起一生反复翻阅的权威读本。
由主持注译过《文白对照康乾御批资治通鉴》《文白对照群书治要》的著名出版人萧剑祥先生,全程把控,前后历时三年完成。
文白对照,逐字翻译,加上294篇题解,通俗、好读。让普通读者也能像看小说一样,无障碍入门《资治通鉴》。
比普通书籍大一号的字体,让中老年读者也可以,不费眼力,轻松阅读。
32开本的设计,地铁、飞机出门随身携带,无压力~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始终不变的却是人性,观《资治通鉴》,了解人性,参照自性,做人做事自然从容、豁达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