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重新认识你自己》

  • 名称:听书:《重新认识你自己》
  • 分类:有声读物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22/9/27 13:47:38

《重新认识你自己》作者是克里希那穆提,印度的著名哲学家,在西方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 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 至乐的境界。我们总是活在别人口中的世界,活得既肤浅又空虚。你自己,这个身为人的你究竟是什么?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东西可以为你解答这个问题,因此你必须先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便是智慧的开端。

今天我们解读的书是《重新认识你自己》。

怎样才能获得喜悦和无畏?怎样才能获得爱、发现美好呢?在今天解读的这本书里,你将会找到答案。

本书的作者是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灵性导师之一。他一生都在世界各地发表演说,教诲和帮助世人。

他认为真理来自于个人的觉悟,他以充满灵性的话语引领人们去抵达他所悟到的境界。

美国作家亨利米勒曾经这样评价作者:“克里希那穆提是我知道的、唯一能完全摒弃自我的人,和他相识是人生最光荣的事。”

在本书中,克里希那穆提引导我们从认识自己这个起点出发,学会时刻活在当下,并通过观察达到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

在书中他颠覆了我们对自我的认知,指引我们找到我们是谁。

而真正的答案,需要靠我们自己亲自去揭开。

如这本书的书名《重新认识你自己》,作者提出的重中之重,就是认识自己。

摆脱权威思想对我们的阻碍

在作者看来,想要认识自己,要先摆脱权威思想对我们的阻碍。

这样,我们才能获得认识和探索自由,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里所说的权威思想,又是什么呢?

它是非流动属性的认知,被大众认定而相信的思想,是对认知的一种陈旧限制。

但若是你认为,自己不需要突破啊。

我可以自由地,活在权威思想的局限中的话。

然而,作者指出,那是因为你的快乐还没被中断。

你还没有看到局限,你还活在舒适圈内。

一旦境遇变糟了,你就会被动或主动地直面自己的局限,直面人生的痛苦。

既然权威思想是认识自己的阻碍,那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呢?

作者告诉我们,每个人自身才是认识自己的关键。

你不妨来想一想,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是你的家庭、事业、还是金钱权力?

又或者是自由、享受、理想?

也许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同,但无论你关心的对象是什么,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它们的关注都是从你自身出发的。

比如你最关心的是权力,那你在乎的,也必然是自己能够掌握的权力或与自己有关的权力。

如果你所希望的是帮助别人,那也是因为帮助别人能够给你带来某种满足。

所以归根结底,你所有关注点还是在你自己身上。

我们的思想、行动不仅是从自身出发,且自己的想法、行为、感觉等都是只有自身才能负责。

那么这样看来,自身是认识自己的关键。

当你意识到了自身才是认识自己的关键,才能排除外界的干扰,不妨学着把心力都放在由内而外地探寻自身上。

当你凭借自己的心力,来探索自身或是世界时,你内心深处的潜能才会被激发,你才会获得主动发现的自由、热情活力和对一切事物的敏锐。

现代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就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他曾在17岁时得了脊髓灰质炎,也就是小儿麻痹症,因此变成全身瘫痪。

为他诊断的三名医生,都断言他活不了很久。

大多数人若是得到这样的诊断,必然会对自己的生命感到心灰意冷。

但是,艾瑞克森不相信医生们对他的判断,认为这是医生给他的暗示,如果他相信了这个暗示,他就真的会死去。

为了活下去,他选择了相信自己。

他不再相信外界的言论,不再向外寻求帮助的时候,他的活力和敏锐会被有所激,因为他需要不断地向自己的潜意识去寻找答案。

潜意识也总会给他解答,比如在潜意识里,出现了他摘苹果的画面。

于是他就反复在脑海中,揣摩这个画面,并在现实里完成。

摘苹果这个动作会拉扯到他本身的肌肉,一段时间后,因为反复做这个动作,使得他慢慢修复了身体的机能。

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治愈了自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他的行动能力。

艾瑞克森的经历像是个奇迹,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与他一样,都蕴含着一份巨大的能量,而这能量只有自己才能去激活。

作者也在书中提到,除了你自身之外,没有任何力量拯救你。

所以,深入你心灵最隐秘的一角去探索吧,你的自由、活力就会在那里被激发,你可以重新认识自己。

把自己置于人类这个整体中

当我们对自己有所认识后,就会发现我们脑海中的坏情绪对我们的困扰,实在是太大了。

作者提醒我们,不要仅仅把自己只局限于个人,还要把自己置于人类这个整体中。

因为,认识全人类这个整体,是认识自己的途径;而人也能通过自己,来改变人类的境遇。

在历史的演变中,是所有人的选择和经历,共同塑造了人类的历史和现状。

人是温柔又残暴的矛盾体,所以也形成了历史中有战争也有和平的现象。

人的行为和意识,往往能够在人类中找到根源。

比如祖先对鼠疫和死亡的恐惧,遗留在人类整体的记忆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也会对老鼠有着天然的恐惧。

所以,当你把自己放在人类的整体中,能够更加深刻清晰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想法的缘由。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你能从人类中看到自己,也能从自己看到人类。

从更宏大的角度来说,每个人自身的改变才能去推动全人类的改变。

作者认为任何有意义或影响深远的行动,都必须从我们每一个人开始。

每一个人的一小步,能给国家带来发展的一大步。

同样地,只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助力,才能改变人类的状况。

就像现在空气污染严重,很大程度上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比如在工业、交通上传播的废气。

因此,要想重新获得洁净的空气,需要靠每一个人的进步和改变。

从工业生产、生活方式上作出改变,才能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的,使得整个环境有所提高,迈向一个更完美的世界。

现在,我们已经对认识自己有了一番新的领悟。

学会享受当下的喜悦

但作者认为,这还不够。

如果我们想要远离人生的痛苦,就应当要学会享受当下的喜悦。

同时,不要眷恋它所带来的快感。往往我们的痛苦就来自于对快感的追求。

在这里,我们先提及一下,喜悦和快感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喜悦是指当下的感觉,它是有益无害的自然产物,但你若是执着地想要拥有它,它就会转为了快感。

而快感,包含着一个人的欲望和执念。当这些欲望和执念,在记忆中滋长,它必然带来痛苦。

而人最好对喜悦的追求是能到此为止,不必奢求太多。

但人往往不愿就此罢手,大多数人都因为眷恋喜悦而追求快感,为了重复快感不计代价,到头来也只会收获痛苦。

那么要活在当下,除了要应对快感的迷惑,还要看清时间的骗局。

在当下行动起来,不再虚度人生。

这里的时间,不是指钟表上的时针分针,而是心理的时间。

一个不成熟的人,多些接触社会,经历人生的起伏,自食其力地养活自己和承担起家庭责任,他才能在生活的磨炼中,慢慢成熟起来。

只有切实地行动和解决问题,人才能有所改变,人生才会变得充实。

所以看清时间的真相吧,它的流逝不会带来美好的改变,你必须在当下就行动起来。

那么人活在世上,遇到问题的时候,除了跟自己说“明天会更好”这样的骗局之外。

有时,我们还会遇到危机,而危机往往会产生恐惧。

其实,克服恐惧是人类一直难以摆脱的课题,人们害怕失去工作、害怕失去亲人、害怕疾病和死亡。

为了驱逐内心的恐惧,有的人投身宗教和信仰;有的人置之不理,选择逃避。

但越是不去直面恐惧,恐惧越是追着你不放。

大多数形成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不愿意面对真相,一味地逃避恐惧,但这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想要不被恐惧控制,就要学会专心应付当下的危机,而不逗留在对恐惧的念头。

应对这种恐惧,能怎么办呢?

那就是专心应付当下的危机。

在这种忘我的工作中,你的专注力只在完成工作上面。

这时候恐惧对你的杀伤力就会大大被削弱,这便是专心应对当下的危机时所产生的力量。

久而久之,你便能学会摆正自己的状态,逃离内心的恐惧,还能做到与恐惧和平共处了。

物我两忘的境界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提升一个境界。

在作者的带领下,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中,去发现事物的美,接纳自己,和他人建立和谐关系。

在进入下面的讲解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物我两忘”的境界。

这里的“物”代表被观察者,“我”代表观察者。

被观察者包括事物、自身和他人。而物我两忘的境界,即代表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合二为一时,达到的境界。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当被观察者是事物的时候,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挖掘领悟事物中的美。

据说古代有一位画家,他在画一棵树之前,会在这棵树下观察很久,也许是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

直到画家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它粗壮的根、伸展的枝叶,了解树的这一股静谧而沉稳的生命力。

甚至让画家都觉得,他自己都已经化作了一棵树。在他感觉自己与这棵树同在的时候,他才愿意开始作画。

这时候,画家是观察者,树是被观察者,当两者没有了隔阂,画家才能和树合二为一,完全浸淫在树的美丽中。

这位画家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感受到了树本质上的美妙。

所以说,你想体验世间万物的美,你也可以像这位画家一样,学会忘却一切,认真地观察、认识和感受。

如果你还想在这个境界之中遇见真理。

用作者的话来说,你要死于一切已知,才能从已知从解脱,才能进入更广阔浩瀚的境界。

在这个更高层次的忘我境界中,是没有时间、没有自我的,无限探索追寻的心才是唯一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