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新制度的创立
- 02 统一战争的进一步扩大
- 03 展示帝国实力的伟大工程
- 04 帝位更替
- 05 关东的义军
- 06 项羽集团的崛起
- 07 刘邦集团的崛起
- 08 楚汉决战 01
- 09 楚汉决战 02
- 10 天下秩序的重建
- 11 汉朝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
- 12 吕氏集团的覆灭与文帝即位
- 13 文帝的“宽严兼济”
- 14 景帝面临的挑战
- 15 初露锋芒
- 16 反击匈奴
- 17 开疆拓土
- 18 经营西域
- 19 新的经济、财政政策
- 20 强化皇权与统治政策的转变
- 21 文化繁荣与宗教改革
- 22 全新的帝国
- 23 对外征伐的失利
- 24 皇室内乱于地方叛乱
- 25 昭帝时代的“与民休息”政策
- 26 霍光权势的确立
- 27 霍氏覆灭与宣帝亲政
- 28 边疆秩序的重新安定
- 29 元帝、成帝对儒学的推崇
- 30 儒家学术的繁荣
- 31 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
- 32 王氏外戚势力的确立
- 33 王莽篡汉
- 34 新朝:遵循儒家理念构建的理想国家
- 35 新朝灭亡
- 36 刘秀的发迹
- 37 经略河北与刘秀称帝 01
- 38 经略河北与刘秀称帝 02
- 39 天下的重新统一
- 40 东汉新政
- 41 重塑皇权
- 42 儒学的重新定位
- 43 中原王朝威望的重建
- 44 外戚、宦官专权
- 45 士人集团的形成与党锢之禁
- 46 北疆统治秩序的崩溃
- 47 地方门阀与经学世家的崛起
- 48 黄巾起义
- 49 群雄纷起与汉室流亡
秦汉史简述
·秦汉时代的研究基本依赖于正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因为很少有野史或个人文集流传下来。要作出新的研究主要取决于地下简牍的出土
·重视秦汉时代的原因:秦汉时代在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方面占有重要地位(China基本认同为“秦”的转音;汉民族也是在汉帝国时形成)
(越南将华人分为华族、艾族(客家人)、明家族(明代移民))世界历史上的三大轴心文明:古希腊时代、印度列国时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将汉代与古罗马帝国放在一起研究,是史学界一个热门的领域
·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二者交相资-谭嗣同
·自秦汉已废封建(古汉语用法,意指奴隶),人人平等,皆可起布衣而为卿相;虽有封爵,只同虚衔;虽有章服,只等徽章---康有为(与谭嗣同的观点截然相反)
·毛泽东与康有为一样褒奖“秦制”,但康看到的秦制是“自由平等”,而毛看到的是“先进阶级专政”和“镇压反革命”。毛与谭都把“秦制理解”为强权与暴力,但谭斥此暴力为“大盗”,而毛誉此暴力为“革命”和“镇反”,并自比“马克思加秦始皇”
(同样的事实判断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
(谭与康的判断是否是同一事件的两个方面?)
·周时有主人、附庸之分,而秦时臣民皆皇家奴,但有受宠与否之分(主人对附从或尚知爱惜,因附从属于己也。而受宠奴之虐待其他奴也,有狐假虎威之横暴,无损及己物之顾惜,其虐或百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