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录

           自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来,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近30年来影像学发展相当迅速,CT、MR、超声、PET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其在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在疾病的诊治和研究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已成为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及有关放射科的人材培养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 

 
    放射科包括了常规放射、CT、MR、超声、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其应用范围广,已完全不同于数十年前放射科主要以常规放射诊断为主的情况。特别是当前影像学设备和技术发展相当迅速,如多层螺旋CT,在1998年推出后,当时是4层螺旋CT,至2000年和2001年已分别有8层的螺旋CT和16层的多层螺旋CT开始进入临床使用,其扫描速度已可达0.4s-0.5s,所切层厚可达0.5mm,重建速度已可在0.5s以下,其分辨率已相当高,后处理的软件日益增多,CT的仿真内镜、CT血管成像等均已相当普及。在MR方面,3.0T的MR已应用于临床,其图像信噪比,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均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除了MR血管成像、水成像等已经相当成熟外,在功能性成像方面,进展相当迅速,特别是脑功能成像。新的电子束CT Espeed在心脏和其它活动脏器的动态检测和功能检测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今后的CT发展可能会向目前电子束CT和多层CT技术相结合的方面发展。在数字化成像,如DR、CR及PACS等方面进展也相当快,随着PACS建设的逐步普及,和HIS、RIS的整合,已使放射科和医院的工作流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PACS建成后可逐步做到无片化和无纸化,使影像学信息非常方便地在网上传输、并进行诊断、会诊和各种病例讨论,除可做到医院内各科室间的交流、并可进行医院和医院间及地域间的连接,使医疗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使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更加便捷、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品质。而目前的放射诊断学教材及课程,多以传统内容为主,有些内容陈旧,与医学影像设备(如CT、MR、DSA)的迅猛发展、医学影像学知识的不断更新不相符合,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进入和发展,工作流程的不断改进和优化,对放射科专科医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用这些新设备、新技术,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功能和作用,为医、教、研服务,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拓展医学生、研究生、进修生和青年医师的知识面,了解当今影像医学的发展及应用价值,课程建设目标是通过医学影像学进展这一课程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当今的影像学进展和临床各科的关系及结合点,认识现有医学影像设备的作用、更好地为保障人民的医疗和健康服务。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和师资队伍,系统化讲授当前影像医学的发展,将对提高影像学和临床医学的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和意义,规范化地培养影像医学的专门人材,对发展影像医学专业和医、教、研工作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学影像学是今年来发展最快的的专业之一,目前计算机等高科技的发展都直接应用或间接渗透到医学影像,医学影像已成为医疗工作的重要支柱。医学影像已从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功能变化;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面发展。本课程强调"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本专业的重点,并坚持"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原则。 
 
    本课程顺应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主要讲授有关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MRI)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等内容,并介绍近年来发展的信息放射学。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医学影像学新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内容以三基即总论、各系统的正常X线、CT、MRI表现和基本病变X线、CT、MIRI表现为主,并适当编入了部分疾病的X线、CT、MRI诊断,以保持本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掌握CT、MRI诊断学应用原理和概况,熟悉常用CT、MRI检查方法及其在在临床工作中的正确使用,了解CT、MRI诊断的方法、原则、价值、限度和地位,了解数字化X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 
 

邮箱
huangbenjinc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