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录

《易经》讲座

《易经》要如何讲?实在是让人煞费苦心。
  坊间谈《易》者甚眾,且多将《易经》附会在术数一面,少有谈及《易经》的全部面目者。他们将一切山、医、命、相、卜五术皆说是源於《易经》,说紫微斗数、八字、四柱、奇门遁甲皆是《易经》子孙,而教授这些命相之学者,却又多不识《易》、不谈《易》、不知《易》,《易经》何以沦丧至此辈言语手足之中?  谈者本身的学养经歷多不堪闻问,学者则或具好奇之心,或有欲藉之以谋奇验之效。奇验自是占卜小事,史书中的记载亦多如牛毛,奈何学《易》仅在学其小术,  教《易》亦只在知其餘唾,而中国《易经》智慧遂因之而烟没於苍茫歷史中矣!  我读《易经》十多年了(从民国七十八年至今),硕士、博士论文所写的也都与《易经》有关,却在日常生沽中甚少与人谈《易》,何则?实在是知《易》者太少,具论《易》之质者太少,而我所知道的《易经》也太少了。然而今日会在这里开此讲座,自是一大因缘。这些年来读佛学相关的书藉,细细体悟生命的各种现象,深知世间一切无非因缘。因缘而生,因缘而灭,一切如此的不可知,却又如此的自在当然。既有因缘,那就随顺因缘而成就它吧!《易经》的智慧实非语言文字可以表达其万一,我自己平日日细细体玩,亦多有会心之处。若只是自己一人体会深玩,倒不如趁此机会与大家一同体会看看。因而愿开此讲座,与大家一起重新的、正确的好好的把《易经》细读看看。
  《易》有汉、宋两派,「汉易」多谈象数,「宋易」则多说义理。另有自晋朝葛洪以来到宋初陈摶、邵雍、周敦颐等人的「图书易」,魏晋的王弼则是扫象谈义理的第一人,其中与佛、道两家之间的关係亦多可由其字里行间见之。有唐一代,  為五经立了正义,其中孔颖逹在《周易正义》中所参用的,多是王弼《易》学一派,自此,《易经》在庙堂之上遂以义理為正宗。其风所及,宋、元、明、清读书人多谈义理《易》而甚不愿论及术数。盖《易》曰:「无疑不卜、君子不卜」也。即使要占卜,也有一定的仪轨,那里是路边摆个位子,嘻笑怒駡声中可以占卜得来的呢?然而图书、象数《易》学也隐隐然在民间成為主流的《易》学,士大夫以「汉易」為正宗者所在多有。要之,以清乾嘉时期的汉学大家惠栋最為专家。是以读《易》、论《易》若不知门派,不知诸家之底蕴,则一生胡扯乱谈,不知所云,谈至最后,又那里有《易》呢?只是《易经》路数如此多样,要带著大家正确而清楚的走进《易经》的世界,实非易事。我左思右想,忽见我五年前以硕士论文的方法论為主,在中央研究院发表的<焦循易学中的方法论及其易例的设立>一文,遂决定了以这篇文字為谈《易经》开门。因為焦循乃清代兼融汉、宋《易》学的代表人物,对於象数、义理与图书皆多有体悟。且其一生读《易》、论《易》,清代《易》学若要提前三名,焦循定是其一。读《易》有此锁钥,亦可保安全而不致误入歧途了。
  至於上课所用的课本,我著实思考了好一阵子,终於还是决定用程颐、朱子《的易程传、易本义》。这书虽是以义理為主,然而此中甚有这两位大学问家一生生命的真正体会。若有其他必要,我还会印些其他资料来一同看看。
读《易》不是件容易的事,是要深心体会感受,诸位愿意来到这里,自是对於生命想要探探究竟的。  我愿大家能安下心来,静静的体会这中国三五千年流传下来的生命智慧。

邮箱
huangbenjinc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