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的《人体解剖学》课程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以下是其简介:

系统解剖学

课程性质: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相关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属于形态学范畴,是医学基础主干课程,是所有医学生的必修课。

教学内容:按照人体的九大系统,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讲授相关解剖学知识,主要包括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功能意义及相关临床联系。教学内容力求精简,突出重点,解释难点,并与临床结合拓展临床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

课程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和自学,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通过实验课,要求学生对人体结构进行观察,建立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在充分认识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基础上,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适用人群:适用于高等学校临床(含麻醉、精神卫生、儿科)、基础、预防、护理、检验、口腔、药学、法医、生物等专业学生,是学生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必修科目,还可供临床医务工作者、医学研究人员及人体科学爱好者学习。

局部解剖学

课程性质: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及其层次和毗邻关系的解剖学,是临床医学,特别是外科学、妇产科学等手术学科和影像诊断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是人体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

教学内容:由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和会阴、脊柱区、上肢和下肢共八章组成,各章包括概述、局部层次结构、重要器官的位置、毗邻、血液供应、淋巴回流、神经支配等内容。

课程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和自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通过操作课,让学生对人体结构进行实地解剖或观察,培养医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掌握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层次关系、位置关系、正常形态与变异关系及临床应用特点。


邮箱
huangbenjinc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