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述
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是临床医学特别是外科学、妇产科学等手术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医学影像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本课程主要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局部的解剖结构、毗邻关系以及临床应用要点等知识,为后续的临床课程学习和临床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人体各局部的层次结构、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血管神经的分布规律等基础知识。
熟悉重要局部结构的临床应用要点,如手术入路、穿刺部位的选择等。
了解局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和最新进展。
技能目标
能够在尸体标本上准确辨认和解剖人体各局部的重要结构。
具备初步的临床应用能力,能够运用局部解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三、课程内容
头部
头皮的层次结构、血管神经的分布。
颅顶骨的结构特点和颅顶的缝。
面部浅层结构,包括面部的血管神经分布。
腮腺咬肌区的结构和毗邻关系。
颞区的层次结构和血管神经分布。
颅底内、外面的结构和重要孔裂的位置及通过的结构。
颈部
颈部的层次结构,包括浅层的颈阔肌和皮神经,深层的颈筋膜及其间隙。
甲状腺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血管神经的分布和手术要点。
气管颈部的位置、毗邻关系和手术要点。
食管颈部的位置、毗邻关系和手术要点。
颈动脉鞘的构成、内容及其毗邻关系。
颈部的神经,包括颈丛、臂丛的组成、分支和分布。
胸部
胸部的体表标志和胸部的层次结构。
胸廓的组成和形态特点。
胸膜和胸膜腔的结构和特点。
肺的位置、形态、分叶和体表投影。
纵隔的位置、境界、分区和内容物。
心脏的位置、外形、体表投影和毗邻关系。
胸部的血管和神经,包括主动脉弓及其分支、上腔静脉、奇静脉等的位置和毗邻关系。
腹部
腹部的体表标志和腹部的层次结构。
腹膜和腹膜腔的结构和特点。
腹腔脏器的位置、毗邻关系和血管神经的分布。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和毗邻关系,包括胃、十二指肠、肝、胆、胰、脾等。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和毗邻关系,包括肾、输尿管、膀胱等。
腹部的血管和神经,包括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等的位置和毗邻关系。
盆部与会阴
盆部与会阴的体表标志和盆部与会阴的层次结构。
骨盆的组成和形态特点。
盆腔脏器的位置、毗邻关系和血管神经的分布。
男性盆部与会阴的结构特点,包括前列腺、精囊腺、输精管等的位置和毗邻关系。
女性盆部与会阴的结构特点,包括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的位置和毗邻关系。
盆部与会阴的血管和神经,包括髂内动脉、髂外动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等的位置和毗邻关系。
上肢
上肢的体表标志和上肢的层次结构。
肩部的结构和毗邻关系,包括三角肌区、肩胛区和腋窝的结构特点。
臂部的结构和毗邻关系,包括肱二头肌内侧沟、肱二头肌外侧沟和肱骨肌管的结构特点。
肘部的结构和毗邻关系,包括肘窝的结构特点。
前臂的结构和毗邻关系,包括前臂前区和前臂后区的血管神经分布。
手部的结构和毗邻关系,包括手掌和手背的层次结构、血管神经的分布和手部的肌腱和腱鞘。
下肢
下肢的体表标志和下肢的层次结构。
臀部的结构和毗邻关系,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等的位置和作用。
股部的结构和毗邻关系,包括股三角的结构特点。
膝部的结构和毗邻关系,包括膝关节的结构特点和血管神经的分布。
小腿的结构和毗邻关系,包括小腿前区、小腿后区和小腿外侧区的血管神经分布。
足部的结构和毗邻关系,包括足底和足背的层次结构、血管神经的分布和足部的肌腱和腱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