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录

      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东 麓,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 976 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迨及晚清 (1903 年)改 为湖南高等学堂,至今仍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历史 已逾千年,是世所罕见的“千年学府”。 1988 年被国务院批准 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重要 观光点。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据 点,曾建有万寿宫、 崇真观等。 西晋武帝泰始四年 (268 年) 麓山寺创立, 至今仍保存完好。 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 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璿等二 僧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 士类”的学舍,岳麓书院就是在智璿等办学的基础上“因袭增 拓”而诞生的。北宋开宝九年(公元 976 年),潭州太守朱洞 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 起了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 (1008 -1017 )年间, 岳麓书 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大中祥符八年(公元 1015 年), 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 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 亲书“岳麓 书院”匾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至今 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在 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规模都有很大发展, 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 庐山五老峰南麓(今属江西九江市) ,享有“海内第一书院” 之誉。 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 (940 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 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 上唯一的由割据政府于都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代理学家朱 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 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 并奏请赐额及御书, 名声大振, 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白鹿洞在唐 代时原为诗人李渤兄弟隐居读书的地方,李渤当时养白鹿自 娱,传说该鹿通晓人性,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为主人购 买书、纸、笔、墨,李渤遂有外号“白鹿先生”。后来他出任 江州刺史,于此修楼建亭,取名白鹿洞。白居易过江州,赠 李渤一诗中,即有“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之句。早年该 处只是一处游览胜地,直至五代十国南唐,其时天下大乱, 开始有人在此隐居读书,升元四年 (940 年),南唐朝廷在李 渤隐居的地方建立学馆, 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置 田藏书,由金陵国子监九经教授李善道主持学务,四方学子 慕名而来,与京师国子监齐名。公元 976 年,南唐已亡,九 江百姓遭受兵马之灾,庐山国学成为废墟。宋初,九江人在 废墟上建起白鹿洞书院,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将国子监刻印的 《九经》等书赐予白鹿洞书院,书院旋即知名度大增,学生 有近百人,该时期已被奉为天下四大书院,公元 980 年,白 鹿洞主被调走当官,白鹿洞书院再废。公元 1002 年,宋真 宗赵恒颁发一道圣旨,全国兴起研学之风,白鹿洞书院得到 修缮。公元 1054 年,白鹿洞书院毁于兵火,期间耕地又被 收回,书院无法继续提供膳食,学生纷纷离去,校舍逐渐倒 塌,书院不久就停办了,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书院从此荒 废百年。到了南宋,中国理学开始兴盛,复兴书院成为当时 的重要运动。朱熹的出现,正式殿定白鹿洞在往后 700 年的 学术位置, 直至清代科举制度结束为止, 被称为“海内书院第 一”。

      石鼓书院石鼓书院位于中国湖南省衡阳市城北蒸水、 湘江、耒水汇合处的石鼓山。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 810 年),迄今已有 1200 年的历史。它三面环水、四面凭虚、地 理位置独特,风光秀丽绝美,山上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飞 檐翘角, 江面帆影涟涟, 渔歌唱晚, 自古有“石鼓江山锦绣华” 之美誉。 1939 年侵华日军战机轰炸衡阳,书院尽毁, 2006 年按清代建筑格局重建。 宋代太平兴国二年 (978 年),宋太 宗赵匡义赐“石鼓书院”匾额和学田。宋至道三年( 997 年), 李宽族人李士真据其故事重修书院、广招弟子,石鼓书院至 此成为正式的书院。宋仁宗景祐二年( 1035 年),衡州知府 刘沆上奏石鼓书院事,宋仁宗阅后赐额“石鼓书院”。由于两 度被皇帝赐额,石鼓书院步入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与睢阳、 岳麓、白鹿洞齐名的四大书院。 许多名流至此讲学; 如苏轼、 周敦颐等。四、应天书院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

邮箱
huangbenjinc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