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连加、连减
- 02.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加减混合运算
- 03.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
- 04.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
- 05.第二单元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 06.第二单元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认识平行四边形
- 07.第二单元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有趣的七巧板
- 08.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 09.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一)-1~4的乘法口诀
- 10.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一)-5的乘法口诀
- 11.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一)-乘加、乘减
- 12.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一)-6的乘法口诀
- 13.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认识平均分(1)
- 14.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认识平均分(2)
- 15.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认识平均分(3)
- 16.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 17.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 18.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认识线段
- 21.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我们身体上的“尺”
- 19.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认识厘米
- 20.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认识米
- 24.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8的乘法口诀
- 25.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 26.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 27.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 28.第七单元 观察物体-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
一、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数学学习能力的前提。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兴趣更凸显出了其重要性。我们常常发现如果现实中我们对哪门课程有兴趣,那我们就会投入极大的热情,锲而不舍地想要钻研它,有强烈获得这种能力的愿望。对于孩子,三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看到他们对某一种东西产生兴趣的那种极大热情,所以要抓住这一点,把兴趣成为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能力的导火线。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喜欢听到学生这样说,我最喜欢数学了,数学很好玩。学生说这句话的时候,说明已经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的他的数学学习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位置与方向》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站成四个方向,其中一个学生站中间,蒙住眼睛转一圈,然后让他来说说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学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就连平时算术能力很差的学生也参与了,而且也熟练掌握了,这一课我是成功的,因为在学生的兴趣中教学会让教师身心愉快,而且同时也教会了他们一种数学能力——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二、 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最终目的是要能运用数学,而这种思想要让学生从小就要懂得,而且从小就要学会应用,这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出示一些物体,水,苹果,蛋糕,让学生来分一分,学生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会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思想——平均分,当分到蛋糕的时候,学生会说分成两半,那么这个一半,怎么用数字表示呢?从而引出课题,学生会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产生的数学问题,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探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