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脚手架搭设及安全技术课程视频

  • 名称:建筑工程脚手架搭设及安全技
  • 分类:建筑工程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14/5/6 21:42:33
脚手架是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必不可少的装备和手段,脚手架是为高处作业人员提供进行操作的必备条件,也可为建筑施工的外防护提供可靠的保证。但是如果不按规范进行设计计算,不按标准进行搭设,就会留下安全隐患有可能还会造成事故。
一 扣件式钢管落地脚手架 
扣件式钢管落地脚手架是当前采用比较普遍的一种脚手架,这种脚手架是由钢管和专用扣件组成,具有承载力大,装拆方便,搭设灵活,也比较经济适用,这种脚手架不受施工结构形体的限制,所以适用范围比较广。
(一) 施工方案
1.为了保证脚手架搭设符合标准、安全可靠,同时也要满足施工的需要,在脚手架搭设前,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确定脚手架搭设形式,制定搭设方案,在方案中应考虑基础的处理,搭设的要求、杆件的间距、步距、拉结点(连墙件)的设置位置、连接方法,还应绘制施工详图及大样图。
2.脚手架的搭设高度超过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计算。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50米,脚手架搭设过高即不安全也不经济。搭设高度超过24米时,应对脚手架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从构造上进行加强,如纵向剪刀撑连续设置,增加横向剪刀撑(斜撑),连墙件(拉结点)的强度相应提高,间距缩小。当搭设高度超过50米时,可采用双立杆或加密立杆间距,也可采用分段卸荷或分段搭设的方法,将各段脚手架荷载传给建筑结构承担,但要进行设计计算。
3.脚手架的设计计算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的规定,并经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审核,企业技术负责人签字批准。高度超过24米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必须单独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4.脚手架的施工方案应与施工现场搭设的脚手架相符,当现场因故改变脚手架类型时,必须重新修改脚手架方案并经重新审批后,方可施工。
(二) 立杆基础
1.根据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使用的荷载情况、搭设场地的大致情况,对脚手架立杆基础进行处理,基础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架体稳定。由于施工进度的不合理要求和施工工艺等多种原因,建筑物基础或地下工程结束后还槽土不能按规范要求进行逐步回填夯实,达不到脚手架基础所需要的承载力,如不采取措施,在脚手架长期荷载作用下特别是雨后,地基会出现不均匀的下沉,轻者造成脚手架严重变形和倾斜,重者造成脚手架坍塌导致恶性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要保证立杆基础的处理质量,满足脚手架基础承载力的要求,必要时要采取措施增强脚手架基础的整体刚度。
2.沿脚手架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或在周边浇筑砼散水坡。如果不设置排水设施,当湿作业或多雨天气时,大量水淤在脚手架基础内,在荷载的作用下,土质逐渐变实、沉降。脚手架将会发生不均匀的下沉,导致架体的严重变形、倾斜。
3.目前使用脚手管是Φ48×3.5㎜的普通低碳高频焊缝钢管,其截面很小,立杆是脚手架的主要受力杆件,它的作用就是将脚手架上所承受的荷载通过大、小横杆传递到立杆的基础,通过底座、垫板传到地基上。为防止发生钢管不均匀陷入地面,引起架体的倾斜、倒塌的严重后果,就应根据脚手架搭设的高度来确定立杆底座的处理方式。首先地基处理应牢固可靠,垫板厚度不小于50㎜,长度不小于2m通长铺设,每块板上不少于2根立杆,铺设平稳,不得有悬空,脚手板底座应用钉子钉牢在垫木上,如采用配筋砼地梁可不垫板只垫底座。
4.脚手架必须设置纵向和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与底座下皮不大于20㎝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立杆固定。靠边坡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小于50㎝。
(三)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
1.脚手架一般搭设都比较高,而架体宽度仅在1.2m左右,形成长细比失调。再则,搭设中的立杆很难保证垂直。偏心力距大,加大了脚手架失稳的比重,因此架设拉结点使架体与建筑结构连接一体形成整体,从实际情况看造成架体变形、倾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拉结点稀少和人为的在装修外墙、安装窗口、安装幕墙时乱拆拉结点造成的。由此看来连墙杆(拉结点)是保证脚手架稳定、安全、可靠的重要构造和措施,在施工中不允许随意变更或拆除,如影响施工必须移位的,应有相应的加固措施,并实施后,方可进行原杆件的移位。
2.拉结点的设计拉力不能小于10KN(1000kg)。连墙拉结点的设计位置,应按规范要求,二步三跨或三步二跨设置,设置在小横杆下方10㎝左右,距主节点不大于30㎝脚手架的立杆上。
3.要求
① 连墙件应均匀布置,形式可以花排,也可以并排,优先采取花排。
② 连墙件必须从底部第一根纵向水平杆(第一步架的大横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③ 一字形、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超过4m。
④ 脚手架下部不能设连墙件时或脚手架搭设高度小于7m时可采用抛撑。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夹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抛撑在连墙件设置后方可拆除。
⑤ 连墙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刚性,另一种是柔性,但柔性拉结点只能用于承重墙体结构,而且架体搭设高度在24m内。其它非承重结构或架体搭设高度超过24m均应采用刚性拉结点。
⑥ 连墙件的连墙杆或拉筋应呈水平,并垂直于墙面设置,与脚手架一端可稍向下斜,不允许向上翘起,当无法水平设置时应下拉不能上拉。
⑦ 在搭设脚手架时,连墙件应与其它杆件同步搭设。在拆除脚手架时应在其它杆件拆到连墙件高度时,最后拆除连墙件。最后一道连墙件拆除前,应先设置抛撑后再拆连墙件,以确保脚手架拆除过程中的稳定。
(四)杆件间距与剪刀撑
1.立杆是脚手架主要受力杆件,间距应均匀设置并符合规范规定和施工方案的要求,不能加大间距,否则会降低立杆的承载能力,一般立杆纵距施工脚手架不大于1.5m,装修脚手架不大于1.8m、防护架不大于2m,立杆横距一般在1.3m以内最大不超过1.5m。
2.大横杆是约束立杆纵向距离传递荷载的重要杆件,步距的变化直接影响脚手架的承载能力,一般施工脚手架步距1.2m,装修脚手架步距1.8m,现在工程大部分是框架结构,脚手架作为外防护多采用步距为1.5m,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的内侧。
3.小横杆主要是约束立杆侧向变形,传递脚手架使用荷载,增强脚手架刚度的重要杆件,与大横杆、立杆共同组成脚手架的架体,而且还承担着缩短脚手板使用跨度保证脚手板承受使用荷载的作用。
小横杆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每一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小横杆,用直角扣件扣紧在大横杆的上方,偏离主节点的轴线距离不大于15㎝,且严禁拆除。
② 在双排脚手架上,靠墙一侧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50㎝。
③ 操作层上非主节点处的小横杆,应根据支撑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立杆间距的1/2。
④ 单排脚手架的小横杆一端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大横杆的上方,另一端插入墙内不小于18㎝。但不能用于18㎝墙、轻质墙、空心墙等稳定性差的墙体。
4.剪刀撑是防止脚手架纵向变形的重要杆件和措施,合理设置剪刀撑可以增强脚手架的整体刚度,提高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每组剪刀撑以4至6跨为宜,但不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在45°~60°之间。
② 搭设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一组剪刀撑,由底部至顶部随脚手架的搭设连续设置,中间部分可间断设置,各组剪刀撑间净距不大于15m。
③ 搭设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在外侧立面必须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
④ 剪刀撑斜杆应与立杆和伸出的小横杆用扣件扣牢,底部斜杆的下端应置于垫板上。
⑤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均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设置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
⑥ 一字形、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横向支撑。
⑦ 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24m时,在转角处及中间沿纵向每隔6跨,在横向平面内加横向支撑。
⑧ 横向支撑斜杆应在1~2步内,由底到顶呈之字形,连续布置斜杆应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上,或固定在横杆靠近脚手架节点处。
(五)杆件搭接
1.立杆接长除在顶层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对接,对接、搭接应符合 下列规定:
①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杆接头不应设在
同步同跨内,两相邻立杆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
② 立杆顶层搭接长度不小于1m,用不少于两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
③ 双立杆的副立杆高度不应低于3步,钢管长度不应小于6m。
④ 立杆顶端高出建筑物檐口上皮高度1.5m。
⑤ 每根立杆均应设置底座和垫板。
2.大横杆设置于小横杆的下方,在立杆的里侧,并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其接长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大横杆一般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② 对接的接头应交错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并应避免设在大横杆纵向的跨中。
3.小横杆不允许有接头。
(六)脚手板与防护栏杆
脚手板是施工人员的作业平台,必须按脚手架的宽度满铺,板与板之间靠紧,脚手架上铺脚手板是方便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操作、行走、运输材料等。如不满铺脚手板,容易造成空缺,人员在上行走时容易踏空,造成高处坠落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