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01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02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03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04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05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06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07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08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09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10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11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12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14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15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16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17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18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19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20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21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22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23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24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25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26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27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28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29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30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31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32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33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35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37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39讲(全40讲)
- 东南大学《可编程控制器》第40讲
概述
从结构上分,PLC分为固定式和组合式(模块式)两种。固定式PLC包括CPU板、I/O板、显示面板、内存块、电源等,这些元素组合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模块式PLC包括CPU模块、I/O模块、内存、电源模块、底板或机架,这些模块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组合配置。
PLC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同,基本构成为:
电源
PLC的电源用于为PLC各模块的集成电路提供工作电源,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可靠的电源系统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因此PLC的制造商对电源的设计和制造也十分重视。一般交流电压波动在+10%(+15%)范围内,可以不采取其它措施而将PLC直接连接到交流电网上去。同时,有的还为输入电路提供24V的工作电源。电源输入类型有:交流电源(220VAC或110VAC),直流电源(常用的为24VDC)。
中央处理单元(CPU)
中央处理单元(CPU)是PLC的控制中枢,是PLC的核心起神经中枢的作用,每套PLC至少有一个CPU。它按照PLC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检查电源、存储器、I/O以及警戒定时器的状态,并能诊断用户程序中的语法错误。当PLC投入运行时,首先它以扫描的方式接收现场各输入装置的状态和数据,并分别存入I/O映象区,然后从用户程序存储器中逐条读取用户程序,经过命令解释后按指令的规定执行逻辑或算数运算的结果送入I/O映象区或数据寄存器内。等所有的用户程序执行完毕之后,最后将I/O映象区的各输出状态或输出寄存器内的数据传送到相应的输出装置,如此循环运行,直到停止运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PLC的可靠性,近年来对大型PLC还采用双CPU构成冗余系统,或采用三CPU的表决式系统。这样,即使某个CPU出现故障,整个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CPU速度和内存容量是PLC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着PLC的工作速度,IO数量及软件容量等,因此限制着控制规模。
从结构上分,PLC分为固定式和组合式(模块式)两种。固定式PLC包括CPU板、I/O板、显示面板、内存块、电源等,这些元素组合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模块式PLC包括CPU模块、I/O模块、内存、电源模块、底板或机架,这些模块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组合配置。
PLC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同,基本构成为:
电源
PLC的电源用于为PLC各模块的集成电路提供工作电源,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可靠的电源系统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因此PLC的制造商对电源的设计和制造也十分重视。一般交流电压波动在+10%(+15%)范围内,可以不采取其它措施而将PLC直接连接到交流电网上去。同时,有的还为输入电路提供24V的工作电源。电源输入类型有:交流电源(220VAC或110VAC),直流电源(常用的为24VDC)。
中央处理单元(CPU)
中央处理单元(CPU)是PLC的控制中枢,是PLC的核心起神经中枢的作用,每套PLC至少有一个CPU。它按照PLC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检查电源、存储器、I/O以及警戒定时器的状态,并能诊断用户程序中的语法错误。当PLC投入运行时,首先它以扫描的方式接收现场各输入装置的状态和数据,并分别存入I/O映象区,然后从用户程序存储器中逐条读取用户程序,经过命令解释后按指令的规定执行逻辑或算数运算的结果送入I/O映象区或数据寄存器内。等所有的用户程序执行完毕之后,最后将I/O映象区的各输出状态或输出寄存器内的数据传送到相应的输出装置,如此循环运行,直到停止运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PLC的可靠性,近年来对大型PLC还采用双CPU构成冗余系统,或采用三CPU的表决式系统。这样,即使某个CPU出现故障,整个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CPU速度和内存容量是PLC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着PLC的工作速度,IO数量及软件容量等,因此限制着控制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