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概念强化】平面向量的概念
- 02【概念强化】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 03【概念强化】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 04【专题提升】平方法求向量的模
- 05【概念强化】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 06【概念强化】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 07【专题提升】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长度与角
- 07【专题提升】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2—三点共线
- 07【专题提升】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证垂直
- 08【专题提升】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 09【专题提升】等和线定理
- 10【专题提升】极化恒等式
- 11【概念强化】余弦定理
- 12【概念强化】正弦定理
- 13【专题提升】正弦定理边角转化
- 14【专题提升】已知一角及对边 面积或周长
- 15【平面向量及其应用】【专题提升】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 16【平面向量及其应用】【专题提升】三角形解的个数问题
- 17【平面向量及其应用】【专题提升】已知一角及对边的最值模型
- 18【平面向量及其应用】【专题提升】中线及其演变
- 19【复数】【概念强化】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 20【复数】【概念强化】复数的几何意义
- 21【复数】【概念强化】复数的四则运算
- 22【复数】【概念强化】复数的三角表示
- 23【立体几何】【概念强化】基本立体图形
- 24【概念强化】立体图形的直观图
- 25【概念强化】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
- 26【概念强化】圆柱、圆锥、圆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 21【概念强化】平面
- 22【概念强化】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 23【概念强化】直线与直线平行
- 24【概念强化】直线与平面平行
- 25【概念强化】平面与平面平行
- 26【概念强化】直线与直线垂直
- 27【概念强化】直线与平面垂直
- 28【专题提升】点到平面距离的计算
- 29【概念强化】平面与平面垂直
- 30【统计】【概念强化】简单随机抽样
- 31【统计】【概念强化】分层随机抽样
- 32【统计】【概念强化】总体取值规律的估计
- 33【统计】【概念强化】总体百分位数的估计
- 34【统计】【概念强化】总体集中趋势的估计
- 35【统计】【概念强化】总体离散程度的估计
- 36【概率】【概念强化】有限样本表空间与随机事件
- 37【概率】【概念强化】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 38【概率】【概念强化】古典概型
- 39【概率】【概念强化】概率的基本性质
- 40【概率】【概念强化】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 41【概率】【概念强化】频率与概率
人教 A 版高一数学必修二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板块:
空间几何体:
基本立体图形:
认识常见的多面体,如棱柱(包括直棱柱、斜棱柱等)、棱锥、棱台等,了解它们的结构特征、分类以及相关的概念。例如,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全等的多边形,且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棱锥是由一个底面和若干个侧面组成,侧面都是三角形,且交于一点(顶点)。
认识常见的旋转体,如圆柱、圆锥、圆台、球等。掌握这些旋转体的形成过程,比如圆柱可以由矩形绕其一边旋转而成,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其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等。
三视图:
学习如何绘制和理解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即主视图(从前向后看)、左视图(从左向右看)、俯视图(从上向下看)。通过三视图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几何体的形状和尺寸信息。例如,对于一个简单的长方体,其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分别是一个矩形。
能够根据三视图还原出空间几何体的形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直观图:
掌握斜二测画法,这是一种绘制空间几何体直观图的方法。按照斜二测画法的规则,能够将一个空间几何体准确地画在平面上,使所画图形具有一定的立体感,便于直观地观察和理解。
理解直观图与原图形之间的关系,比如在斜二测画法中,平行于轴的线段长度不变,平行于轴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等。
表面积与体积:
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对于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等几何体,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准确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例如,圆柱的表面积公式为(其中为底面半径,为高),体积公式为。
能够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建筑物的用料、容器的容积等。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面的基本性质:
理解平面的三个基本性质(公理)及其推论。公理 1 指出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 2 说明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 3 表明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能够运用这些公理和推论来证明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认识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即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掌握平行直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和求法。通过平移的方法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平面角来进行求解。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相交。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能够运用这些定理进行证明和求解。例如,若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平面平行。
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认识平面与平面的两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例如,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能够运用这些定理解决相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如求二面角的大小等。
直线与方程: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即直线与轴正方向所成的角。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掌握直线的斜率的定义,即倾斜角的正切值。能够根据直线上两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斜率,以及根据斜率和一点的坐标写出直线的方程。
直线的方程:
学习直线的几种常见方程形式,如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和一般式。理解每种方程形式的适用条件和特点,能够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方程形式来表示直线。
掌握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能够将已知条件转化为方程的形式,求出直线的方程。例如,已知直线过点,斜率为,则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理解两条直线平行、垂直时斜率的关系。两条直线平行时,斜率相等(前提是斜率存在);两条直线垂直时,斜率之积为(前提是斜率存在且不为零)。
能够根据两条直线的方程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以及求解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圆与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其中为圆心坐标,为半径),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的标准方程。例如,已知圆心坐标为,半径为,则圆的标准方程为。
理解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和几何意义,能够根据圆的标准方程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的一般方程:
学习圆的一般方程(),掌握将圆的一般方程化为标准方程的方法,以及根据一般方程判断圆的圆心和半径。
理解圆的一般方程和标准方程的联系与区别,能够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方程形式。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掌握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即时相离,时相切,时相交。
能够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关的问题,如求切线方程、弦长等。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认识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根据两圆的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和、两圆半径之差的大小关系来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能够解决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关的问题,如求两圆的公共弦方程等。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即由三条互相垂直的数轴(轴、轴、轴)组成,它们的交点称为原点。
掌握空间中一点的坐标表示方法,能够根据点的位置确定其坐标,以及根据坐标确定点在空间中的位置。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学习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能够运用该公式计算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
能够利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求空间中线段的长度、点到平面的距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