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精品课_西安交通大学

  • 名称: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精品课_西
  • 分类:机械工程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24/7/26 14:43:18

本门课程属于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掌握机械工程测试基本概念,测试信号的描述、分析和处理方法,测试装置的静、动态特性评价方法;

(2)掌握常用传感器、中间转换电路及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并能够针对测试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3)熟悉典型机械工程测试场景,能够针对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掌握常用测试仪器的操作,为从事技术研发、设备改造、组建基本的测试装置和测试系统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0章  绪论   (1学时)

教学内容:

测试技术的任务和重要性;测试过程和测试系统的组成;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学完本课程应具备的能力;测量的基础知识:量与量纲,说明其在测试中重要地位;法定计量单位,说明统一标准的重要性;计量器具的检定,检定的必要性,检测机构介绍;误差分析;测量精度和不确定度;测量器具的误差;测量结果的表达方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1)  掌握机械对象测试的基本知识,信号的基本概念和机械对象测控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能够根据测试对象和测试任务分析所需测的物理量及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掌握信号调理和信号处理的一般方法。

2)  掌握数据采集、信号调理、信号处理的一般流程,能够对采集数据进行误差分析、时域频域统计等分析处理。

3)  掌握机械测试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针对机械测试任务进行测试系统的设计与构建,并能分析测试数据与系统性能。

    本课程曾荣获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一流课程,配套教材为国家级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

教学要求:

了解测试的任务和重要性;了解测量的基础知识,量与量纲,计量单位的统一,误差分析;掌握测量装置的组成。

重点:测试系统的组成

难点:误差分析

第一章  信号及其描述  (7学时)

教学内容:

信号的分类及其描述:信号分类,确定信号和随机信号,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信号的时域描述和频域描述,傅里叶变换在信号频域描述中的重要作用;周期信号及其频谱:傅里叶变换,周期信号的频谱特点;瞬变非周期信号及其频谱: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几种典型信号的频谱。

教学要求:

理解信号分类;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描述;掌握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的时域—频域转换方法与其频谱性质;掌握几种典型信号的频谱。

重点:信号频域描述;傅里叶变换方法;周期信号的频谱特点;几种典型信号的频谱。

难点:信号的频域描述;傅里叶变换方法;几种典型信号的频谱。

第二章  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6学时)

教学内容:

线性系统及其微分方程描述,线性系统的特性;测试系统的静态传递特性;测试系统的动态传递特性:数学描述,一阶、二阶线性系统的特性;测试装置对任意输入的响应:输入为单位脉冲信号的响应,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的时域响应;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频率响应法,阶跃响应法。

教学要求:

理解线性系统及其微分方程描述方法;掌握线性系统的特性;理解测试系统静态传递特性的定度曲线含义,掌握灵敏度、线性度、回程误差、稳定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掌握测试系统的动态传递特性的时域、频域描述与传递特性参数对测试的影响,一阶、二阶系统的特性;掌握测试系统对脉冲信号的响应、单位阶跃信号的响应的特性。掌握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理解一、二阶系统传递特性参数的测定方法。

重点:测试系统静态传递特性灵敏度、线性度、回程误差、稳定度等的概念;线性系统特性;测试系统的动态传递特性的时域、频域描述与传递特性参数对测试的影响;一阶、二阶系统的特性;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难点:一、二阶系统传递特性参数的测定。

第三章  常用传感器与测量电路 (6学时)

教学内容:

常用传感器分类;电阻器式、电阻应变片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磁电式、半导体式传感器的变换原理及其后接测量电路;传感器选用原则。

教学要求:

了解传感器的分类方法;掌握测量常见物理参数的常用电阻器式、电阻应变片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磁电式、半导体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理解用来测量常见物理参数的常用电阻器式、电阻应变片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磁电式、半导体式传感器的后接测量电路;掌握传感器选用原则。

重点:电阻器式、电阻应变片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磁电式、半导体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后接测量电路;传感器选用原则。

难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后接测量电路。

第四章  信号的调理与记录  (4学时)

教学内容:

电桥:交、直流电桥平衡条件;调制与解调:幅值调制与解调、频率调制与解调;滤波器:性能的基本参数及其计算、实际滤波电路、带通滤波器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直流电桥、交流电桥平衡条件;掌握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概念,调幅、调频与解调原理及其在测试系统中的应用;了解滤波器的分类;掌握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含义,上、下截止频率、中心频率、恒带宽、恒带宽滤波器的概念;掌握描述滤波器性能的基本参数及其计算;理解带通滤波器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重点:直流电桥、交流电桥平衡条件;调幅、调频与解调原理及其在测试系统中的应用;滤波器性能的基本参数及其计算。

难点:调幅、调频与解调的方法。

第五章  信号处理初步  (4学时)

教学内容:

数字信号分析的步骤;信号数字化:时域采样、混叠和采样定理,量化和量化误差,截断、泄漏和窗函数,频域采样、时域周期延拓和栅栏效应,频率分辨率、整周期截断;相关分析及其应用: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信号的互相关函数以及性质;功率谱分析及其应用:自功率谱密度函数,互功率谱密度函数;

教学要求:

掌握数字信号分析的基本步骤;理解模拟—数字转换原理;掌握采样定原理;理解信号的离散采样、量化与量化误差,混叠现象,时域截断与泄漏,频域采样、时域周期延拓与栅栏效应;掌握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理解功率谱分析及应用。

重点:信号的离散采样、采样定原理、量化与量化误差,混叠现象,时域截断与泄漏,栅栏效应;相关分析及其应用。

难点:信号的离散采样、采样定理、量化与量化误差,混叠现象,时域截断与泄漏,栅栏效应;功率谱分析及应用。

第六章  振动测试 (2学时)

教学内容:

惯性式传感器的力学模型;典型测振传感器;

教学要求:

掌握惯性式传感器的力学模型;掌握典型测振传感器;

重点:典型测振传感器。

难点:惯性式传感器的力学模型。

第七章  应变、应力测试(2学时)

教学内容:

应变、应力测量;应变测量电路;布片与组桥;保证应变测试精度的措施。

教学要求:

理解应变、应力的测量方法;掌握应变片的布片与组桥;理解保证应变测试精度的措施。

重点:布片与组桥;保证应变测试精度的措施。

难点:保证应变测试精度的措施。